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试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对非线性土体圆孔扩张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现阶段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研究方向,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铁三局科技研发中心地下2层,地上37层;地上结构总高160.1 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体系。主体结构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性能化方法进行设计,采用SATWE和MIDAS对结构体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及弹塑性分析,各项计算结果能够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设计能够达到预设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说明结构体系可行,结构构件选用合理。  相似文献   

3.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某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和数值分析2种手段对该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利用PERFORM-3D建立了整体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结构整体的位移响应和能量耗散以及构件的变形和塑性铰开展情况,来了解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同时根据预定的性能指标限值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均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是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在强震作用下,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也需要抵抗极大部分的水平荷载,其抗震性能在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系统地分析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一榀钢管型钢束再生混凝土框架以及增加核心筒剪力墙的一榀框架-剪力墙平面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研究,研究其滞回、延性、刚度、耗能等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巨型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巨型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伸臂桁架组成的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超高层结构体系。以某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反应谱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这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基底剪力及屈服破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下部变形较大,反映出结构下部破坏比上部严重和核心筒破坏比框架严重这两种破坏趋势;结构呈现"连梁→墙肢→框架"的屈服机制,符合多道抗震防线的概念设计;结构的加强层、裙塔楼交接处以及结构底部容易首先破坏,设计中应当注意这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以某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工程背景,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OSACAD建立结构分析模型,对结构进行7度多遇和7度罕遇烈度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及层间位移反应等.根据模型结构破坏情况分析结构的薄弱部位和破坏机理,评价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RC核心筒结构因其质量轻、构件截面尺寸小、施工方便和抗侧刚度大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高层建筑中。然而,目前有关其整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并不完善,仍缺乏一套成熟的抗震理论,为揭示其抗震特性,以一典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RC核心筒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和罕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RC核心筒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而且其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均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改善混凝土核心筒体的抗震性能,提出设置边框柱以及型钢弱框架的措施,以形成对混凝土核心筒的强约束。对高宽比为3.14的内置型钢弱框架的约束混凝土核心筒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机理、滞回性能、承载力、弹塑性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核心筒设置边框柱及型钢弱框架后,由于墙体处于强约束状态,混凝土破坏推迟,使其达到极限荷载后的水平承载力下降缓慢,变形性能好,耗能能力强,其内部的型钢弱框架可作为筒体自身的后备抗震防线,是确保核心筒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后期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虽然出现较晚,但其建造速度快、变形能力高及刚度大的特征使得该结构体系应用较广。由于混合结构的不同材料变形能力差异过大,导致仅采用变形为指标的评价方法能合理评价其抗震性能。文章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总结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相同平面布置的SRC、RC和SRC+RC这3种框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3种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SRC+RC柱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性能介于SRC柱结构和RC柱结构之间,在满足经济性的同时,又能提供良好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怡萍 《山西建筑》2014,(16):48-50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和相关规范,论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连梁超限措施、结构优化方案、弹性反应谱分析以及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等内容,最后,通过对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框架的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和本构关系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框架进行了破坏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填充墙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填充墙的应力分布主要是沿斜对角的受拉应力,在填充墙的角部区域应力较大,中部区域砌块发生滑移错动。在试件的加载过程中,加载初期,填充墙对框架的承载力影响较大,在加载后期,由于填充墙发生破坏,填充墙对框架承载力的贡献减弱,但填充墙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框架的整体变形,延缓了框架柱柱脚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结构组合框架节点以及空腹式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节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此类型节点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阐述了组合框架节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涌林 《山西建筑》2010,36(13):50-51
指出型钢混凝土结构相对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抗震性能等优点,是适于推广和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重点介绍了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节点的力学性能,从而完善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理论研究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以8度区某一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采用SPA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和底部轴力法分析,得出了8度区框架核心筒结构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和没有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存在着较大差别,且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也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6.
李殿平 《特种结构》2012,29(6):56-58
本文对一个钢骨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施加水平往复荷载情况下,利用有限元软件绘制组合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并对此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变形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此框架结构的延性性能较好,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王松岩  冯树宝  焦红 《建筑技术》2023,(22):2742-2746
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发展对结构的抗震分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性能分析的一系列问题,以一个带有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为例,分析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下,对如何进行结构性能目标的选取及是否满足构件性能目标的评估方法给予说明,为此类建筑进行抗震性能化分析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由型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与伸臂桁架组成的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超高层结构体系.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的超高层建筑江东和谐广场为例研究了该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地区的抗震性能,该建筑为我国目前在高烈度地区建造的最高的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本文使用Perform3D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从层间位移角、层位移、楼层剪力、结构的塑性损伤过程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表明,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抗震防线明确,在高烈度地区条件下能够很好的实现“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IDA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提出用其进行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具体步骤;将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性能水平划分为5档,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各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进一步建立SRC框架梁柱和混凝土剪力墙的单元模型。采用IDA方法对一规则SRC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进行分析,以PGA和Sa作为地震强度参数得到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表明,结构超越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的概率较小,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频率逐年提高,地震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而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材料,再生混凝土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是从结构抗震方面具体了解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通过有ABAQUS有限元分析,研究讨论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构件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