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利用烧结法闲置的碳酸化分解设备和生产石灰的石灰炉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拜耳法精液进行碳酸化分解的工艺技术。通过对拜耳法精液进行碳酸化分解的实验室实验,确定了碳酸化分解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分解率达到了75%左右。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粗Al(OH)3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拜耳法种分分解过程中物料粒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广  杨金妮 《轻金属》2002,1(9):9-12
山西铝厂拜耳法种分系统多年来长期受物料周期性变化困扰,对生产组织和指标控制造成很大影响。本文结合山西铝厂拜耳法种分实践对种分物粒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物料变化过程中的粒度变化分析,理清了变化各阶段的特点和生产中的反应,同时分析了固含对物料变化周期和变化强度的影响。为生产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碳酸化分解动态过程建模及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输入输出运行规律,对其过程进行动态数学描述是实现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针对实际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工艺特点,将系统设计为ICSTR关联连续搅拌槽式反应釜模式.基于碳酸化分解过程物理化学机理,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描述反应器中反应物成分浓度和脱硅精液流量和二氧化碳输入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建立了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系统非线性多重时滞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及仿真,列出碳酸化分解过程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的结果,给出连续碳酸化分解各槽Al2O3浓度连续变化仿真曲线,验证模型能较好地体现系统即时变化过程,并讨论非线性模型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用数学方法,研究了添加晶种碳酸化分解制取砂状氧化铝的多种因素,在提高氢氧化铝强度的工艺条件下,α-A l(OH)3经焙烧制得了符合技术指标的砂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5.
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粒度依然存在着周期性细化现象,严重影响到拜耳法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性细化问题,模拟工业条件对种分过程产品的周期性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变化的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晶种量的增加而延长;粒度波动的振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晶种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分解的晶种粒度分布出现断层造成其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细粒子减少,粗粒子增多,导致种子的比表面积变小,以至于分解后期种子的比表面积小于某一临界值,从而导致产品粒度的爆发性细化.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粒度周期性细化的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两段法分解是工业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最佳工艺流程,本文介绍了越南林同氧化铝项目两段法分解流程,并重点对流程中的段间降温、氢氧化铝分级方案以及草酸盐去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碳酸化分解过程的主要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分解过程的变化 ,测定了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和强度。得到了分解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种子分解过程温度对分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旺兴 《轻金属》1998,(5):14-18
论述了郑铝种分降温现状及种分分解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精液采用板式换热器两级降温和流道清洗结疤及简化工艺流程的方法,从而可实现微机操作控制及低温分解以获得较高的分解产出率。  相似文献   

9.
铝酸钠(钾)溶液种分过程的分解率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等温间歇式反应器研究了纯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在种分过程的分解率、粒度分布(PSD)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分解产品进行了XRD、SEM和TG/DTG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解条件下,铝酸钾溶液的分解率大于铝酸钠溶液;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中颗粒的粒度分布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产品的XRD显示,分解过程中铝酸钾比铝酸钠溶液中的晶体结晶度完整,但产品的TG/DTG曲线却没有明显的差别.对于不同ακ值的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这些差异是相似的.铝酸钾与铝酸钠溶液在种分过程中的成核速率不同可能是引起分解率和粒度分布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关键工序之一,它不仅影响产品氧化铝的数量和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循环效率及其他工序。本文介绍了在晶种分解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CGM结晶助剂——可有效地改善产品的粒度、强度,提高分解率,同时减少分解槽液面上的泡沫。  相似文献   

11.
种分生产砂状氧化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介绍了影响铝酸钠溶液分解诸因素的研究进展、添加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以及国内外对其研究的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理想生长过程粒度分布变化的特性,通过粒数衡算方程建立了氧化铝种分理论生长过程粒度分布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求解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理论生长过程的模型参数,并讨论了模型参数与种分反应温度的关系,比较了模型预测粒度分布与实测粒度分布的偏差。该模型在55~200μm的粒径段内,能近似地对种分过程粒度分布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种分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变化规律关系到氢氧化铝的质量和碱耗,通过测定溶液浓度和电导率、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和粒度分布以及分析粒子形貌,研究种分氢氧化铝中碱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浓度高、球磨晶种循环、种分温度低、初始分解速率快或产品比表面积大都会导致氢氧化铝中碱含量升高;在低硅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粒子的附聚得到抑制,超细氢氧化铝中碱主要以晶格碱形式存在,以钠硅渣形式存在的碱含量极低;同时,升高初始分解温度,晶种老化,降低分解速率,延长种分时间,都有利于产品中碱含量的降低。结果还表明:种分过程中,Na+Al(OH)4离子可能对产品中碱含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rate at which an impeller wears is a strong function of the velocity at the leading edge. Blades often fail due to extreme erosion. Simulating the impeller and tank of a draft tube mixer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helped extend the life of an impeller by two to eight year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using FLUENT CFD software from Fluent Inc., Lebanon, NH, made it possible to quickly evaluate the leading edge velocity of several proposed new designs. The analysis helped identify the erosion problem by predicting the locations of wear patterns.  相似文献   

15.
以碳酸氢钠诱导铝酸钠溶液分解制备活性晶种,研究了添加极少量该活性晶种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的颗粒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分解过程的进行,产品粒度先增大而后减小,其拐点对应于铝酸钠溶液过饱和度变化速率由快变慢的转折点。种分初期,产品中拜耳石含量高,并存在数量较多的附聚体,拜耳石为粘结相。种分后期,拜耳石被较高苛性比的铝酸钠溶液溶解,导致附聚体解体而使产品细化。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铝酸钠溶液添加活性晶种分解过程的粒度控制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氧化铝厂进行高浓度铝酸钠溶液连续碳酸化分解工艺技术的研究,并在生产中成功应用,实现了提高氧化铝产量,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和能耗,改善产品质量,优化碳分系统工艺,提升碳分岗位操作控制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氧化铝厂种分车间实际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由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反应速率方程得到了种分过程 5 5 .5℃和 6 0℃的Rpeq分别为 0 .5 93和 0 .6 2 4,并由Rp 随时间变化的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制度下Rp 及(Rp-Rpeq)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讨论了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提出适当的中间降温是提高种分过程反应速率及保证良好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升华硫粉为原料,采用液相沉积法在水溶液体系下制备纳米硫材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纳米硫的合成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分析等方法对所制备纳米硫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以甲酸为沉淀剂、PEG-400为分散剂、多硫化钠溶液浓度为0.2 mol/L的合成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范围为50~80 nm、平均粒径约65 nm且分散性较好的类球形纳米硫材料。基于该纳米硫组装的锂/硫电池在0.054 mA/cm2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50 mA?h/g,经1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可保持初始容量的70%左右(700 mA?h/g)。本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合锂/硫电池用纳米硫材料的工业化制备。  相似文献   

19.
Cu-Ag合金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高强高导合金,其形变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对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热处理前预形变的作用一直未受重视。本文通过XRD物相分析、维氏硬度、电导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预变形对固溶+时效处理的Cu-6 wt%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变形促使Cu-6Ag合金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明显降低。同时,预变形降低了时效处理后Cu-6 wt%Ag合金的固溶量。预变形+时效处理的样品与未进行预变形的样品中均观察到非连续性析出相。预变形合金中的非连续析出相间距更小,为95±9.5nm。预变形合金的硬度稍低于未预变形合金,为85.8 HV,导电率与未预变形合金基本持平,为90.3 % I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