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广西北部湾大量填海(塘)造陆工业基地所遇到的复杂型软弱与夹层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中,结合建(构)筑物具体特点,扩展应用置换(挤密加固,纵横排水)碎石桩联合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在解决大面积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弱夹层纵横排水与挤密固结、综合夯实提高总体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方面取得了"安全、经济、高效"的良好效果,并具有推广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填海造陆混合软弱地基组合机理研究和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分析,结合特定的场地与建(构)筑物结构特点,采用了高能量强夯扩展应用方法,解决了极不均匀复杂混合物组成的软弱地基处理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强夯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填海造陆工程地基基础及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部湾大型填海造陆工程(工业基地)的施工方法和不同岩土组合特性形成的机理研究与分类,结合该地域多项不同类型工程的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经验,总结和研究不同地基与基础类型"经济、高效、安全"的最佳施工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剥山填海地基上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采用注浆法对其进行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建造储罐群时,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是关键.为了防止地基在试水过程中失稳,必须严格控制分级加载过程.由于工期的要求,对储罐群的加载方式不同,或同时加载,或分别加载.该文根据群罐在最优间距作用下,由于充水加荷方式的不同对罐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进行分析,详细论述了地基地表土、深层土的沉降和侧向位移以及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软土区域的地面沉降更为明显。文中通过对天津南港工业区填海造陆软土区域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的探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7.
张伟 《地质装备》2009,10(6):28-31
CFG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可调性强,沉降量和沉降差控制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文在分析某原油罐工程地质实际条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进行了验算,均符合设计要求.论文的研究对同类工程的设计具有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复合地基工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天然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CFG桩加固、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等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方案下桩身应力、土体附加应力分布及地基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桩身应力与土体附加应力按刚度分配,桩侧土体应力与桩身应力表现出互补的特性;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与天然地基具有相似的荷载-沉降曲线,CFG桩复合地基与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具有相似的荷载-沉降曲线; 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采用半刚性短桩同刚性长桩相结合,半刚性短桩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刚性长桩可以控制沉降,地基处理效果与CFG桩复合地基接近.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设计资料,及填海区域地基差异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特点,对建筑物桩基的选型、试验桩参数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填海地区工程的基础设计方案:场区进行强夯预处理,桩基采用冲孔灌注桩和后注浆技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增强桩的稳定性,减小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大地构造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经历了四期构造旋回。武陵构造旋回形成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分界的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产生了黔东北—黔南—黔西南的武陵造山带;雪峰—加里东旋回形成了台地—斜坡—盆地格局,产生了黔东南的加里东造山带;海西—印支—燕山旋回从晚古生代陆内裂陷转化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进入了板内隆升阶段,发育了山间盆地;多期构造旋回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及沉积改造等矿床为主的中低温成矿系统。在黔西南—黔西地区的紫云—垭都深断裂,深切了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这引起了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11.
填海造陆区地层回填时间短,填料成分多以开山碎石为主,结构松散,空隙大,地下水与海水连通性好,在潮汐作用下,海水的冲刷能力强,在该类地层中施工止水帷幕存在成孔难和浆液难在原处凝固2个技术难题.在详细地分析了施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后对旋喷桩的成孔工艺和施工顺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地复垦费用构成是指导其投资估(概、预、结、决)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直接影响土地复垦费用测算的科学与否。该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咨询法,以实例揭示了不同复垦模式条件下的生产建设项目复垦费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建设项目的复垦模式分为自行复垦和委托复垦,两者的管理主体、资金管理和运作方式呈现差异化特征;证实土地复垦模式是影响生产建设项目费用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费用构成的一级项目内容无差异,二、三级项目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土地复垦义务人自行复垦的费用均低于委托复垦的费用,各项费用的变化规律为:其他费用预备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中,其他费用的差异率为32.90%,预备费的差异率为12.26%,工程施工费的差异率为10.22%,设备购置费没有差异,静态总投资的差异率为12.32%。  相似文献   

13.
软弱非饱和土地基 ,常采用复合地基加固 ,但费用较高 ,采用充水预压加固可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工后沉降的目的 ,并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该文简单阐述非饱和土地基充水预压的加固机理 ,结合油罐工程实例介绍充水预压荷载分级、沉降监测的方法以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费用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中投资估(概)算项目费用构成的分析认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费用包括工程施工费、监测与管护费、其他费用、预备费、风险金5部分。对于建设项目与生产项目,由于其复垦周期、复垦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复垦费用无论从构成还是从各构成的费率上均有所差别,在复垦费用估(概)算编制过程中应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土地复垦是改善矿区受损生态环境和恢复破坏土地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但它对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的作用及其大小目前研究还不充分。本文以淮北矿区为例,在综合现有农地、林地、湿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碳源碳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测度模型并评估了淮北矿区土地复垦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耕地(复垦前)—耕地(复垦后)的复垦模式的碳汇能力有所提高,废弃地—耕地、林地的碳减排效果最显著,积水区向其它用地类型转化的碳减排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会变成碳源,煤矸石充填复垦可有效减少CO2的潜在排放。测算结果表明,淮北矿区已复垦的1.05×104hm2损毁土地,年CO2吸收量可增加1.68×108kg,碳减排效益明显。由此证明,矿区土地复垦是矿山碳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矿山生态修复是目前矿业领域十分重视的方面,它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乐都柳湾沙沟青草哇石英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证矿山地质背景和开采状况,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资源破坏现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土地复垦的方法。分析认为,崩塌灾害的防治主要采取危岩体清除的方法,采场不稳定边坡的治理采取削坡反压的方式。矿山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恢复天然牧草地,采取工程复垦与生物化学复垦的方法,工程复垦包括拆除、清理、平整和覆土工程,生物复垦主要是以撒播和植生袋的方式种植芨芨草、垂穗披碱草和针茅。该研究对类似矿山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对某煤矿矿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3个复垦方向,建立了不同方向的评价指标及对应指标的权重大小,上述3个方向的评价结果依次为7757、6711、6204分,复垦方向确定为农业用地。详细介绍了矿区在土地复垦工程层面和生物化学层面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要对土地的理化性质进行优化,选用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工程实践表明,此次土地复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出了建筑工程中地质特征及岩土工程支护研究。以昆明市某深基坑高层建筑工程为例,从区域地貌与地层结构分布特征、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和水文地质与地震效应特征三方面,分析该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与基坑围护结构,处理建筑岩土工程。基于加固区与下卧层内的附加应力,确定地基整体沉降量。基坑支护处理选用喷浆土钉墙基坑支护方案,利用圆弧滑动面条分法,确定建筑工程基坑的整体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分析建筑工程地质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岩体工程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建筑工程基坑内桩的沉降量与基坑水平位移量,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煤沉陷地夹层式充填复垦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填复垦是提高耕地恢复率的有效途径。现有充填技术采用一次性充填方式,形成典型的“土壤层+充填层”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在覆盖土壤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复垦土地的生产力低,为此,提出 “土壤层+充填层+夹层+充填层……”的夹层式多层土壤剖面构型,并以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为例,从夹层式充填复垦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充填材料土壤质地情况,在充填材料层中设置与其质地相异的夹层,可以改善充填材料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状况,改良了“土壤层+充填层”的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存在的弊端,提高复垦耕地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交替多层多次充填土壤重构方法,通过条带间交替充填工艺和多次充填与土壤回填,实现了夹层式土壤剖面结构重构的连续施工作业。在山东省邱集煤矿进行了实践,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的小麦产量可以当年达到甚至高于对照农田。  相似文献   

20.
某大型新建工程场地为近期吹砂填海方式形成,根据有关资料及勘察揭露,上部吹填层及原有细砂层存在地震液化及承载能力差的问题,设计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处理。在地基处理区域处有一道永久防浪堤,根据设计要求,在进行强夯试夯过程中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振动影响进行测试,为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进而确定强夯施工的范围。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振动衰减测试方法进行了强夯振动影响测试,对后期的大面积强夯施工提供了支持。通过该工程实例,介绍了振动衰减测试及其测试结果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