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lanning》2019,(19):50-51
目的:探讨CAG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CAG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癌因性疼痛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3~+/CD4~+)、毒副反应发生率、中远期存活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3~+/CD4~+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伤、心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年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年,观察组存活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G方案用于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可切实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中远期存活率,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LD)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患者15例(CR组)和未缓解患者7例(非CR组)]的骨髓液,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按实验设计分为a、d、f、h组:a组加BMMNC 800μL;d组加BMMNC 800μL+TLD 100μL(TLD终质量浓度300μg.mL-1);f组加BMMNC 800μL+As2O3100μL(As2O3终浓度25μmol.L-1);h组加BMMNC 800μL+TLD 100μL+As2O3100μL(TLD终质量浓度300μg.mL-1,As2O3终浓度25μmol.L-1)。均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各组均培养72 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膜上MDR1/P-gp的表达率。结果非CR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细胞膜上P-g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R组(P〈0.01);非CR患者P-gp表达率与VEGF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646(a组),r=0.695(d组),r=0.645(f组),r=0.650(h组);均P〈0.05]。结论对于初治AML患者,化疗前后VEGF的含量与细胞膜表面P-gp表达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目前常规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仍不理想。多种风险因素如核型异常、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达水平均可影响化疗和预后。全面考虑影响其化疗和预后的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分层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效果。本文就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依托泊苷(VP16)化疗方案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应用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一般在2~3周后恢复。保定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应用HE(HHT+VP16)方案治疗AML后出现长时间(长达半年)骨髓抑制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多药耐药标记蛋白。方法将16例 AML 患者根据化疗疗效的不同分为2组:多药耐药组(7例)和化疗敏感组(9例)。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检测2组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双向电泳凝胶图像分析结果显示,2组之间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共9个。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多药耐药组第41号蛋白点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第7/8、25和36/37号蛋白点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 P <0.01)。2组之间鉴定的4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为:细丝蛋白 A(filamin A,FLNa,第7/8号)、β-肌动蛋白(β-actin,第25号)、纤维蛋白原γ链(fibrinogen gamma chain,第36/37号)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第41号)。结论多药耐药 AML 细胞中 FLNa、β-actin、fibrinogen gamma chain 和 heat shock protein 60有可能成为预测 AML 患者耐药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3):1-3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MEG3(LncRNA-MEG3)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生存期的关系,并分析它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过表达技术对AML细胞系HL-60、THP-1和U937的Lnc RNA-MEG3进行过表达,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收集初发未治的10例AML患者和10名健康人的骨髓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Lnc RNA-MEG3在骨髓中的表达情况。检测75例被确诊为AML患者骨髓中Lnc RNA-MEG3的表达情况,并跟踪随访5年,分析Lnc RNA-MEG3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比较,AML患者骨髓中LncRNA-MEG3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显示,MEG3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162个月,明显短于MEG3高表达组的41.715个月(P<0.000 1)。MTT结果显示,LncRNA-MEG3过表达细胞组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MEG3在AML骨髓中表达下调,LncRNA-MEG3低表达可能是AML预后不良的新生物标记物,并能调控AML细胞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ALL患者,仞治者37例[B-ALL,29例,T-ALL8例;ph(+)-ALL12例,ph(-)-ALL25例]为初治组,血液学完全缓解(CR)者15例(CR组),复发者11例(复发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L骨髓标本XIAP基因表达水平,以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为对照组。结果初治组XIAP基因表达水平高于CR组和对照组(P〈0.05),与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与TAI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LL患者XIAP表达水平高于ph(-)-ALL(P〈0.05);初治组XIAP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CR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ALL患者XIAP基因高表达,提示XIAP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参与了ALL的发生发展,为AL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XIAP高表达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目的总结慢性髓性白血病髓外急性变的临床特点,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髓外急性变的血常规及骨髓情况、髓外急性变的情况、诊治和预后情况,并与同期65例仅有骨髓急性变患者对比。结果慢性髓性白血病髓外急性变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变部位的病检;相比较于仅有骨髓急性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要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要高,但生存期更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虽可化疗,但缓解率低,预后差。结论对于疑有髓外病变者,不论其血象及骨髓情况如何,均应尽量病检以尽早确诊;化疗效果差,有条件者可考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或异基因移植等治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704-707
目的:观察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95.00%、25.00%、(7.50±1.56)d,均优于对照组的78.33%、51.67%、(12.56±1.8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10天、第20天,研究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促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吴春华  饶洪梅 《矿产勘查》2010,(3):104-105,115
目的探讨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和阿糖胞苷(Ara-C)方案(GHA方案)对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初次复发的AML患者42例,21例选用GHA方案(GHA组),21例选用MAE方案(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经化疗2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例,未缓解(NR)15例,总有效率28.6%;GHA组2个疗程CR 5例,PR 8例,NR 8例,总有效率61.9%。对照组和GHA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A组方案血液学毒副作用较轻,非血液学毒副作用不明显。结论复发性AML治疗中,GHA方案是较为有效的且不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8):141-144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生和转化中,表观遗传学异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靶向治疗策略已经改变了临床应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9):7-14
研究证明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是一种对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介绍了自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LIF,将hLIF基因克隆到pET32a中,并利用硫氧还蛋白(Trx)作为融合配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可溶性融合蛋白Trx-hLIF。亲和层析纯化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结果进行检验。利用肠激酶(EK酶)切割融合蛋白,释放hLIF,随后通过简单的阳离子交换得到纯度高达98.1%的hLIF4.75mg。小鼠M1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析测定纯化的rhLIF的功能与hLIF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EC50为5ng/ml,对应的比活性为0.5×107 IU/mg。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1):13-14
目的:分析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方法与基因检测PCR法进行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分析。分析以上四种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比较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生存率及累积复发率。结果: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2.0%、22.0%、13.0%、5.0%;NPM1突变型患者的WBC明显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A突变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突变型患者PB和BM明显高于野生型,PLT和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野生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突变型患者PLT明显低于野生型,PB和BM明显高于野生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M1突变型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EBPA突变型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野生型,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野生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存在一定比例的基因突变,NPM1、CEBPA突变率相对较高,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患者的PLT较低,BM原始细胞比例较高,且NPM1、CEBPA突变能够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43-46
目的研究伴有NPM1和FLT3-ITD突变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7例初诊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和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比较其结果。结果 NPMl突变阳性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患者的26.1%;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患者的17.4%。NPMl突变阳性患者和NPMl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诊时血小板、AML-M5比例、CD34阳性患者比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就诊时白细胞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结论对初诊时核型正常AML患者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15-19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通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23、IL-17和MMP-9在2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扁平苔藓组IL-23、IL-17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扁平苔藓组IL-23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扁平苔藓组IL-23、IL-17与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L-23/IL-17通路的过度激活和MMP-9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5):160-161
中耳胆脂瘤是由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的角质化鳞状上皮和角质碎片在鼓室或乳突形成的团状物,伴或者不伴有周围炎症反应,这是中耳的囊性结构性疾病。随着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胆脂瘤的发生发展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中耳胆脂瘤的形成,它可以为临床疾病治疗以及干预其病理形成过程提供理论基础。人类中耳胆脂瘤明显特征为骨质破坏,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胆脂瘤对骨质的破坏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IL-1α和RANK-RANKL-OPG系统在儿童和成人中耳胆脂瘤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6):119-120
目的:研究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CRC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留取病灶标本(CRC组织),并取远离癌组织中心5 cm以上的组织为对照标本(癌旁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CRC组织与癌旁组织TNF-α与FoxM1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NF-α与FoxM1在CRC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织TNF-α、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组织分化程度Ⅲ、Ⅳ级和Dukes C、D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层及以外的CRC组织TNF-α与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高于组织分化程度Ⅰ、Ⅱ级和Dukes A、B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及浆膜层的CRC组织(P<0.05);TNF-α与FoxM1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TNF-α、FoxM1的高表达与CRC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两者有明显的正相关,可为CR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并能作为新的治疗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疗效和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吴茱萸次碱组三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吴茱萸次碱组以5%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入制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吴茱萸次碱处理。术后24小时采用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采用 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均升高(P<0.05)并且IL-6和TNF-a血浆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吴茱萸次碱组血清淀粉酶、IL-6和TNF-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吴茱萸次碱对大鼠SAP有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与降低IL-6和TNF-a炎症介质水平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目的探讨缺血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88例)和正常乳腺组织(20例)中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或VEGF蛋白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IF-1α与VEGF蛋白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2%(61/88)、78.40%(69/88),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8,P=0.006)。二者均与癌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27例HIF-1α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61例阳性表达患者(P=0.008);19例阴性VEGF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69例阳性VEGF患者(P=0.006)。HIF-1α阳性表达患者中,VEGF表达强度及放疗后局部未控率均高于HIF-1α阴性组(P=0.01);其中16例VEGF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42例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P=0.01)。结论 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可能与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二者高表达与乳腺癌放射抗拒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3):47-48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表达重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KGF-1),并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及活性测定。方法:PCR扩增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基因(KGF-1)序列,克隆到pFastBac杆状病毒转座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出阳性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kgf1后,转化含有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出阳性质粒Bacmid-kgf1,转染Spodoptera frugiperda(sf9)昆虫细胞。对收获的蛋白进行SDS-PAGE、Westernblot鉴定。利用肝素亲和层析柱和阳离子交换柱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BaF3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利用C57BL/6小鼠检测促毛囊增殖活性。结果:分子量约21 kDa的KGF-1在昆虫细胞中实现了表达。病毒侵染细胞48 h时开始表达目的蛋白,到9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且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4时表达量较好。经过纯化之后,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蛋白产量达2 mg/L。纯化之后的蛋白对转染FGFR2Ⅲb的BaF3细胞在0.10 ng/ml-1.56 ng/ml之间有促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KGF-1处理后小鼠毛囊增殖效果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