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几种帘形目贝类rDNA ITS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增并测序了4种帘形目和1种蚶目贝类(外群)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帘形目贝类序列长度在874bp到1466bp之间,GC含量在62%到67%之间,ITS序列在相近的3种帘蛤科贝类之间表现出长度保守性和碱基组成的相似性.采用ITS1,ITS2,以及ITS1与ITS2的连接序列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蛤仔聚为一枝,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帘蛤科的3种贝类聚在一起,再与同属帘形目的缢蛏相聚.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帘形目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5.8S rDNA和ITS区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野生(GL)和栽培(PXV)品系的5.8S rDNA-ITS兀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扩增的GL和PXV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1213 bp和1221bp,包含完整的ITS1-5.8S-ITS2区.然后对紫菜7个种9个品系(其中6种7个品系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的rDNA相应序列进行了排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9个紫菜品系rDNA中5.8S区的长度和序列非常保守,而ITS区的长度和序列则变异较大;根据它们的序列差异,计算出这9个紫菜品系的遗传距离在0.010~0.551之间,遗传相似性在44.9%~99%之间;并且采用邻接法构建了这9个紫菜品系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可以明显分为4个进化枝,由此讨论了分子分类方法同传统分类方法的分歧.实验结果表明,5.8S rDNA.ITS区序列可以成为紫菜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16S rRNA基因与16S-23S 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节旋藻属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1个品系的全长16SrRNA基因基因和16S 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ITS),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属分类和种质鉴定中的意义。结果表明:(1)16S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均可用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的属间分类,以两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学分析结果一致;(2)ITS序列变异程度高于16SrRNA序列,适用于节旋藻和螺旋藻属内品系或种质鉴定;(3)节旋藻属可明确界定,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98%,ITS序列相 似性大于88%;(4)螺旋藻属某些品系间16SrRNA序列和ITS序列相似性较低,与不同属间的序列相似性程度为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4.
5.
首次对42个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2个炭疽病敏感与抗病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302~314 bp,G 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45%;在它们的 ITS1序列中,有8个插入位点,13个缺失位点,68个变异位点;并在15个限制性酶切位点上也存在差异;种质间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异范围为0.006~0.053,平均值为0.021.采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构建了聚类树系图,42个柱花草种质可分为两大类、15个小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这些种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PCR微池芯片的设计、制作及实现样品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石英玻璃材料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微池芯片,使用商用热循环仪控温。通过实时测量芯片微池内温度,改进温度控制程序,使用BSA(牛血清白蛋白)处理微池内壁等优化工作,实现了DNA片段的有效PCR扩增。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节旋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Amnrt P)全长序列进行了结构特征、同源性比较、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学分析等.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515 个核苷酸,编码 504 个氨基酸,平均 GC 含量为43.8%,疏水氨基酸的比例为47.6%.该硝酸盐转运蛋白含有 12 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s,Tm),膜拓扑结构与 NRT2 家族的类似,并发现了多个 NRT2 家族的保守序列.同源性搜索显示与属于 NRT2 基因家族的海洋蓝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5%~89%.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 3 种树的拓扑结构基本相似,并且在蓝藻中基于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所获 Amnrt P 基因属于 NRT2 基因家族,可成为蓝藻系统进化研究的分子标记,并为了解节旋藻中硝酸盐吸收与转运的基因结构和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条斑紫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紫菜抗逆抗病的分子机制,以本实验室建立的条斑紫菜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全长cDNA富集文库,结合PCR技术,克隆了条斑紫菜编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序列特性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958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完整Mn-SOD基因的ORF,编码224个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在基因组中序列长度为1416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这既不同于高等植物的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也不同于人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该基因编码区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60.9%,第三位密码子的GC含量高达84.9%;序列中包含4个与Mn2 的结合位点及一个保守的金属结合结构域,预测分子量为24469.09Da,等电点为5.99;条斑紫菜Mn-SOD与人的相关蛋白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都有6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由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相似性为57.7%,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条斑紫菜Mn-SOD与绿藻莱茵衣藻和硅藻海链藻的亲缘关系较近.这是该基因在红藻门中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使用有限元理论模拟分析了几种不同铺层顺序的预成型体搭接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并且使用国产碳纤维与快速固化环氧树脂制备相应的单下陷搭接试样,测试其搭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有限元计算与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有限元模拟及实验验证发现不同铺层结构的预成型体搭接复合材料有两种不同的破坏损伤模式。搭接上层板的层间剥离强度与层板本身弯曲性能共同决定了搭接接头的破坏模式及拉伸性能,两者中强度较弱的先发生破坏,导致试样失效。在预成型体搭接接头中,0°铺层越靠近搭接面,对搭接性能的影响越明显,搭接强度越高。搭接界面处纤维层之间的相对角度不同,纤维铺层刚度不同,刚度差别越大,搭接强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同源性设计简并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茶尺蠖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OBP1和GOBP2的基因cDNA片段,大小分别为415 bp和352 bp.测序结果在NCBI中经BLAST搜索,结果表明,两者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片段或全长的同源性分别为79%~83%和78%~90%.根据两个核苷酸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38个和117个,均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符合典型的气味结合蛋白的特点.经BLAST搜索,与其他鳞翅目昆虫GOBP1和GOBP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2%~82%和76%~88%. 相似文献
12.
法源寺文保区毗邻地铁4号线,区域受地铁振动影响较大。该研究通过对地铁运行影响下法源寺文保区的现场振动测试,发现浏阳会馆位置存在明显的地表振动局部放大现象,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浏阳会馆位置为典型的凸形地貌,其地表振动"局部放大区"出现在振中距1.5~3.0倍左线隧道埋设范围内,这与现有研究成果(约1.0~1.5倍隧道埋深)并不相同;(2)基于弹性波场理论,分析了地下埋置振源下凸形地貌地表振动放大区形成机理——传递到凸形地貌内的振动波一方面会在坡脚产生绕射,形成以坡脚为新的振源点的波场,并部分转化为面波沿坡面传播,这样远离坡脚的界面透射波、坡脚新绕射波、坡面面波及表层土内的多次反射波便会在凸形地貌地表进行叠加;另一方面凸形地貌为若干介质层的组合,其波阻抗一般会随地层深度的减小而减小,传递到凸形地貌的透射波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波速会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凸形地貌地表振动的局部放大;(3)采用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地铁致凸形地貌地表振动局部放大现象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发现凸形地貌地表竖向加速度峰值在其波阻抗由深及表逐渐衰减时,凸形地貌地表振动局部放大效应最为明显,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数值计算结果还发现凸形地貌地表竖向加速度峰值随着地貌高度的增大而增加,达到临界值后,又会随着地貌高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凸形地貌的振动放大效应并非会随着高度增加的而无限增大,其只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存在。 相似文献
13.
法源寺文保区毗邻地铁4号线,区域受地铁振动影响较大。该研究通过对地铁运行影响下法源寺文保区的现场振动测试,发现浏阳会馆位置存在明显的地表振动局部放大现象,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浏阳会馆位置为典型的凸形地貌,其地表振动"局部放大区"出现在振中距1.5~3.0倍左线隧道埋设范围内,这与现有研究成果(约1.0~1.5倍隧道埋深)并不相同;(2)基于弹性波场理论,分析了地下埋置振源下凸形地貌地表振动放大区形成机理——传递到凸形地貌内的振动波一方面会在坡脚产生绕射,形成以坡脚为新的振源点的波场,并部分转化为面波沿坡面传播,这样远离坡脚的界面透射波、坡脚新绕射波、坡面面波及表层土内的多次反射波便会在凸形地貌地表进行叠加;另一方面凸形地貌为若干介质层的组合,其波阻抗一般会随地层深度的减小而减小,传递到凸形地貌的透射波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波速会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凸形地貌地表振动的局部放大;(3)采用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地铁致凸形地貌地表振动局部放大现象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发现凸形地貌地表竖向加速度峰值在其波阻抗由深及表逐渐衰减时,凸形地貌地表振动局部放大效应最为明显,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数值计算结果还发现凸形地貌地表竖向加速度峰值随着地貌高度的增大而增加,达到临界值后,又会随着地貌高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凸形地貌的振动放大效应并非会随着高度增加的而无限增大,其只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