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自古以来,鲁北就是海盐主要生产区域。元代初期官府设置益都课税所管理山东海盐,后改立山东转运司。元代山东设19所盐场,寿光官台场为其中之一;官台场明清沿袭其场区规模并有所扩大,是古代北方最早使用盐引的海盐产区,盐产量位居前列。官台盐场虽历经变迁,但仍在山东各盐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元、明、清三代鲁北潍坊寿光盐业的发达。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南岸海盐业在中国数千年的盐业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自海盐业起源至东汉时期,是莱州湾南岸作为全国性海盐生产中心存在的阶段;自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莱州湾南岸海盐业地位有所下降,沦为区域性海盐生产中心;自明清至当代,随着晒盐法的出现,为莱州湾南岸海盐生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由于明清时期销盐区制度的限制,这一优势并未体现出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莱州湾南岸重新成为全国性海盐生产中心。  相似文献   

3.
"渠展之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从对《管子》文献资料的解读、现代盐业考古和当时齐国盐业生产环境看,"渠展在利津说"不能成立,"渠展泛指渤海湾沿岸卤水分布区说"亦显笼统,而以潍、弥、淄水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心的莱州湾南岸符合"渠展之盐"的生产场景,且有大量盐业考古资料可资证实,故渠展当指莱州湾南岸盐业生产区。  相似文献   

4.
由莱州湾南岸盐业考古和相关文献等可证《禹贡》所记青州“盐贡”的真实性。与其他地区相比,青州海盐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生产规模庞大,生产技术日益成熟,且供应稳定,故发展成为三代“盐贡”中心,在盐业发展史上独具特色。青州“盐贡”对后世盐税和盐政制度的变革起了推动作用,正是在青州“盐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才形成了早期的盐政和盐税制度。“盐贡”之需还提高了青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强化了青州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山东东莱州湾地区生生产海盐的历史史悠久,留存有有多处已达到相相当规模的制盐盐场所。潍坊市市丰台盐业遗遗址群作为其中中较大的一处,正位于莱州湾湾浅层地下卤水水的分布范围之之内,是东周时时期非常重要的的古代制盐遗遗址之一,于2013年被公布布为第七批全国国重点文物保护护单位。丰台盐盐业遗址群的海海盐生产工艺、、制盐设施类类型、工具器物物特征等,具有有着非常重要的的科学价值和历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决定,1990年对工业企业“国家队”的一部分实行特别倾斜政策。已挑选200家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实行“双保”政策。即企业保上交国家的产量、产值和利税;国家保企业的原材料、燃烧和资金。该200家企业中,轻工系统有14家,其中盐业8家,即给了盐业特别照顾。这8家企业是:塘沽盐场、汉沽盐场、南堡盐场、复州湾盐场、营口盐场、羊口盐场、应城盐矿、五通桥盐厂。  相似文献   

7.
郑志光 《浙江盐业》2005,(2):12-14,26
分析当前我省盐业生产存在的的问题,除了盐场规模小、基础差、自然生产条件不佳等客观原因外,盐场经营体制不顺,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也是制约和阻碍盐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并加快推进盐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构筑符合现代盐业发展要求的盐场经营模式,对于我省盐业的改革与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莱州湾南岸地区考古调查发现的元明时期盐业遗址情况,重点介绍了考古发掘出的地下卤水坑井、过滤沟、沉淀坑、盐灶以及盐工居住的房屋等遗存,并根据这些遗存复原了该地区包括制盐季节、原料、取卤与制卤方式、煮盐方式与场所在内的制盐工艺流程。通过对传世文献记录的梳理和比较,发现莱州湾南岸元明时期制盐工艺流程比较特殊,无论是制盐原料来源、取卤与制卤方式、盐灶,还是成盐过程,与已有的文献记录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自唐代置明州始,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条件,明州盐业有了初步发展。宋廷不仅在产盐地设置官员负责盐业管理,还施行灵活多变的销售制度,这些都有助于明州的盐业发展。明州盐场从北宋的8所发展到南宋的15所,盐场数量增多,盐业产能得到提升。明州提供的丰厚盐利是宋廷政治、经济与军事的强有力保障。宋代明州盐业生产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活动,盐业的发展是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山东对辖区内盐业生产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首先,裁并盐场、盐滩,进行适当的集中,并划区管理。其次,加强盐业生产法规的立法工作,力图使生产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再次,对新兴的精盐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以提高精盐质量为重点的盐质检定制度。最后,重新布局各盐场的盐坨,提高储盐能力。这一时期,山东的盐业生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盐业产量稳定增长,盐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莱州湾南岸地区富含地下卤水,其含卤浓度高,是理想的制盐原料。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可推知,商代时已经开始使用地下卤水制盐,当时获取卤水的方法是在莱州湾南岸开凿坑井,汲出地下卤水,再将其倒入坑池内,通过天然蒸发水分,进一步提高卤水的含盐浓度,使其成为合格的制盐原料。  相似文献   

12.
长芦盐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芦盐区古为幽燕之地,西周初期海盐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长芦盐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产方式不同。从早期的"煮海为盐"到滩晒、民国的晒盐制直至解放后的集中式盐田生产,彻底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取得了高产、稳产、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宁波因其濒临东海,海涂和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盐生产条件优越,盐业生产源远流长。宁波海盐生产始于春秋时期,唐代已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海盐产区,五代十国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因之构筑起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盐业生产组织和税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宁波的盐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明州盐业生产组织主要分为国家官有制和盐民私有制,食盐行官卖法。及至元代,宁波基本稳定了宋代的盐业生产规模和范围,沿袭了宋代的钞盐法,实行官督民制、官与商兼运兼销的专卖制度。宋元宁波盐区海水制卤大致有刮泥淋卤和摊灰淋卤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金代食盐产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有海盐产地29处、池盐产地9处、土盐产地13处、井盐产地1处(以县计),总计52处。金代食盐产地以海盐产地为主,海盐生产在全国盐业生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就北京路、中都路、河北东路、山东东路来说,仅史籍明确记载从事海盐生产的盐场就有24个、务2个。与辽代、北宋时期这些地区的海盐产地相比,增加较多。可见,金代对于北方食盐产地的开发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处浙江沿海的温州,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大片滩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盐产地.元代继承前代以来的基础,在温州沿海分布有五大盐场.此地设置有温台检校批验所和盐仓.由于地近产地,为保证盐课收入,元朝政府在温州推行“食盐法”,按照户口人数强行摊派盐课,使得盐场灶户大多破产,官盐价昂使得民众被迫淡食,私盐贩卖猖獗.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买扑盐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盐业政策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两种,一是专卖制,二为买扑制。买扑盐业在宋代的川陕路、两浙路和江西路存在。其中川陕路为井盐,该地区的盐业买扑囊括了产、运、销三个环节,同时持续时间最长,贯穿于宋代。两浙路和江西路为海盐,其盐业买扑仅存在于神宗熙丰年间,且只涉及销售。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及由此导致社会经济中市场化趋势的增强是买扑盐业出现的前提条件。宋代政府对经济运行的适当干预是宋代买扑盐业的必要条件。同时,在宋代思想文化中占据主流的儒家"经世济用"学风对宋代盐业买扑的广泛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代买扑盐业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向社会提供了巨大数量的商品——食盐。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齐国的强盛和富足,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因素。盐业的发展,成为齐人立国的重要基础。《管子》书中“海王之国”篇提出了重视盐业、强化盐政的主张。相关政策应当得以贯彻实施,实现了富国和强国的积极作用。国家对于盐业的所谓“轻重”,所谓“谨正盐筴”,即积极地予以干预、开发、控制、利用,后来对汉武帝时代的盐政也有影响。参考汉代齐地盐业生产的相关信息,也有助于理解作为其基础的大一统政治形势实现之前齐人海洋资源开发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莱州湾沿岸苦卤化学资源的特点 ,明确提出了以镁资源的开发为重点 ,并详述了如何进行镁系产品的开发 ,它将对莱州湾沿岸苦卤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