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艾斌 《印刷技术》2011,(6):23-25
目前,国外许多包装供应商都已经注意到终端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潮:由于环保压力和成本高企的双重因素,已经有不少终端用户开始将其部分产品的二级包装由瓦楞纸箱改为收缩包装,如许多饮品企业开始使用收缩包装作为其6瓶装、12听装产品的集合包装。这种收缩包装一般由单一的薄膜(如PE薄膜、POF薄膜等)制成,  相似文献   

2.
<正> 这是一套从进行组合式薄膜收缩包装到码垛的连续式成套包装生产系统,当中包括Kisters公司附属的ZVT公司的SP042V型收缩包装机、Kisters公司生产的PackRouter PR 185码垛机和码垛机械手臂。 收缩包装机 该收缩包装机是一种以连续双轨式运作,能全自动地包装不同的产品,包括瓶子、金属罐、广口瓶和袋子。为适应不同的产品直径和高度,以及产品的流速,该收缩包装机具有自动调节生产参数的功能,包装速度高达80包/分钟。封口采用可靠的搭接封口系统,能紧实地将薄膜包裹产品并进行收缩处理,在运送时能高度保护产品。  相似文献   

3.
收缩包装是指在产品或包装件外面包上收缩材料,如收缩薄膜或泡沫材料,然后加热,使包装材料收缩而裹紧产品或包装件的包装形式。收缩包装是目前国际市场上较先进的包装方法之一。 收缩包装技术自卅年代法国首次运用以来,至今已有了飞速地发展,它几乎可适用于  相似文献   

4.
《印刷技术》2016,(4):59
正图1所示为Clorox公司设计的BRITA~(?)滤水壶包装,其采用收缩薄膜将产品固定在纸质托盘上。这种新式设计相比旧式盒装包装,降低了50%以上的包装重量,减少了包装零部件的使用量,避免了使用PVC带来的环境危害,最终实现了包装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轻  相似文献   

5.
收缩套简标签 收缩套筒标签是利用薄膜材料受热收缩而制成的非粘贴性标签,用于制作这类标签的薄膜有PVC、PETG、OPP和PP,等等。收缩套筒标签可以使容器包装在360&#176;的区域内印刷装饰,加热时,标签随容器的形状而收缩,因而可以用于形状独特的容器,其设计图案能对容器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由于印刷面积大,可以表达的信息也很多。收缩套筒标签多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杀虫剂等产品的包装。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收缩套筒标签。  相似文献   

6.
薄膜封口收缩机是利乐包生产线一项重要设备,它能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使产品包装美观大方。过去该设备多为引进.1988年9月我厂自行设计,制造一台薄膜收缩机,与进口的利乐包生产线配套,1989年11月底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包装、封口及薄膜收缩的效果良好,达到同类引进设备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热收缩薄膜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被拉伸定向,而在使用过程中受热收缩的热塑性塑料薄膜。热收缩薄膜是利用薄膜在高弹性状态下纵向或横向拉伸了的能量储存在薄膜中,利用热塑性塑料具有的对双向或单向拉伸前的形态具有的记忆效应,当再次遇热时能恢复拉伸前的形态的功能来达到包装的目的。热收缩包装是在商品包装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包装方式,可用于包装各种类型的产品,具有透明、集装、密封、防潮等特点,其工艺和设备简单、包装成本低、包装方式多样,备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制造商日益追求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用于包装食品、饮料及其它消费食品的热收缩膜标签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热收缩薄膜包装在标签市场占据了一大部分份额,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的国内热缩薄膜市场也以20%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常见的热收缩包装材质为PVC、PETG和OPS等塑料薄膜类,其印刷方式也主要采用凹版印刷或者柔性版印刷。热收缩包装是利用其薄膜材质在不同温度下  相似文献   

9.
《食品科学》2005,26(6):192-192
德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低成本多层阻隔薄膜。与一般传统多层阻隔薄膜相比,运用无粘接多层薄膜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产品性能。新技术采用具有粘接性和结构(或阻隔)性树脂共混物为原料,制成无粘接层的3层塑料薄膜,代替以前的5层和7层薄膜。无粘接层阻隔薄膜主要应用于牛奶包装,用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并防止对牛奶的污染。该产品用3层结构薄膜(PE/PA—PE/PE)包装食品以及作为化学品包装桶衬里,  相似文献   

10.
隐形包装     
《食品安全导刊》2013,(3):38-39
利特派克环箍包装系统给PET瓶二次包装带来了革命性创新。采用这一技术后,意大利布拉克集团的销售额提升超过30%。2011年中期之后,其位于意大利北部的贝加莫工厂,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先应用全新的艾佛里特打包机来包装矿泉水;对包装袋进行综合处理,二次包装不产生收缩薄膜,这样既节省能源,又降低薄膜浪费。用"隐形包装"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既环保又经济节约。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我国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上食品生产商的市场促销策略,消费者开始接受一次购入大量商品的消费概念,使大包装及一包多件装的产品销路渐渐打开。这种消费取向的转变,带动了产品包装模式的革新,从当今市场上所见6~8瓶或以上的产品套装,以塑料薄膜环包形式的热缩包装渐趋流行便可见一斑。 包装别具优势 据法国西得乐有限公司营业经理郭  相似文献   

12.
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臭氧的理化性质,臭氧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臭氧的杀菌消毒能力,同时列举了臭氧在国内外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诸多实例。臭氧处理水果蔬菜被证明可以延长其货架期,也可以降解农残。臭氧应用于食品,因其分解速度快,所以在食品中无残留。本文就臭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加以讨论,以期加速臭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贯穿于《食品安全法》所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监管等环节的的检验检测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的检验检测环节将受到哪些影响,如何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近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资深专家蒋士强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得到迅速的提高。饮食行业和食品工业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结构,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而我国面临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望从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中得到缓解。同时,传统食品的工业化、合理化开发,不仅可提高人民生活素质,而且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越发展 ,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地位越重要。只有全面搞好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提高我国食品工业的水平 ,增强整体实力 ,才能提高竞争能力 ,才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与人家一比高低 ,这是最根本的 ,这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中 ,新的原辅材料的使用 ,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是推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岁末,关于食品行业的最大新闻无外乎是"健力宝重组"及"乐百氏5元老集体辞职"。尽管在这两件事情曝光之前,我们已有所耳闻。作为一家专业食品媒体,我们并没有盲目跟风、大肆渲染这两大事件。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我们所预料,用三水市政府秘书长周永基的话说:"媒体,是在最不该介入的时间介入了谈判,不仅让谈判陡生变数,而且使形势对健力宝愈来愈不利。"虽然,我们对各媒体的心情表示理解,但深知企业当时是不希望媒体的打扰。如今,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健力宝已经尘埃落定。我们愿以认真、冷静、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这两大事件的原因,以及它们给中国饮料、中国食品工业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要求,利用变性淀粉的一些特性,使其在食品加工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丰富食物的种类。该文介绍了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十年来,中国有机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令世人瞩目,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深加工产品缺乏、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窄等问题。如何让中国的有机产业逐渐成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既需要全行业的携手努力,也需要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与帮助。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CFOAM)由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发起,联合国内外多家有机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机构、高等学院、有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多项资源,于2007年在香港注册成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上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几年外卖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人为之惊叹。人们熟知的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被誉为外卖界的三巨头。然而,任何新兴行业的迅猛崛起,尤其是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必然会衍生系列新问题。近几年外卖行业与第三方服务平台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越来越多。本文以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规制作为切入点,剖析现状、分析问题、挖掘规律,从法律、审核、监管等多视角提出改进建议。总体来看,餐饮外卖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前瞻性予以规范,促其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低浓度植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之需要,为确保其作为新型食品保鲜剂的使用安全性,作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的要求,对食用级植酸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三项致突变试验以及大鼠的90天喂养试验。其结果为植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安全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