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合成树脂工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合成树脂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近几年我国合成树脂工业发展很快,2003年合成树脂产量达到15.938Mt,其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总生产能力为16.721Mt,产量为15.434Mt,表观消费量为28.358Mt。预计2005-2010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6.8%,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32.j60Mt。  相似文献   

2.
《橡塑化工时代》2006,18(4):34-35
据报道,虽然2004年和2005年中国聚乙烯和聚丙烯进口量低于预期水平,但如果将废塑料和循环利用材料同新料树脂进行加和,那么中国市场合成树脂需求增幅仍处在11%~12%的水平,继续成为推动世界合成树脂市场增长的丰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已成为产量大、成本较低的合成树脂。其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相比,有结晶度高、软化点高、模量高、强度高等优点,国际上的产量几乎占聚烯烃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扬子、齐鲁、大庆分别引进14万吨/年的三套装置相继投产,42万吨/年的产量将供应市场,作为石化系统内部,需要进行树脂的应用开发;而作为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塑料工业,对这些新型的合成树脂的诞生,也应该结合国情,加速HDPE大型塑料制品的技术开发,使塑料加工水平适应合成树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3,28(6):52-55
3 合成树脂进出口分析 2000年我国进口合成树脂及初级塑料制品1559.1万吨,其中五大通用树脂1013万吨。树脂和塑料总净进口量为1115.6万吨,五大通用树脂净进口量为995.2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9.58%和8.02%。树脂进口量增幅最大的是其他树脂(包括PET树脂、热固性树脂等),其次是聚乙烯、聚丙烯和ABS,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5.
叶永成  刘冀平 《塑料科技》1990,(2):35-38,51
<正> 聚乙烯是目前国内外合成树脂生产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将聚乙烯分为三大类,即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它们的性能虽各有特点,但在某些方面单独使用,仍嫌综合使用性能不够理想。对此,人们曾试  相似文献   

6.
1 国外聚乙烯生产与销售现状聚乙烯是合成树脂中用量最大的一种树脂,它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70年代以前,聚乙烯只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2种,1977年美国联碳公司开发成功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由于它在强度和耐穿刺性方面的优异性能,加上生产工艺简单,近年来获得  相似文献   

7.
2009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产能达到了38.97Mt。其中,聚乙烯产能达到8.83Mt,聚丙烯产能达9.62Mt。五大合成树脂产量估计在32—34Mt.与2008年的31.30Mt相比,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8.
0前言聚乙烯(PE)的发现及工业化的年代较晚。1933年英国卜内门化工有限公司才首先发现高压聚乙烯,1945年实现1500t/a中间试验,1951年实现万吨级工业规模生产。由于区树脂各项优良的特性及低廉的价格,使它在合成树脂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洞前占合成树脂总产量的1/5),应用最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PE发展至今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中后三项统称为全密度聚乙烯,近年来还有报道开发成超低密度聚乙烯(VLDE)。王国外PE市场分析及展望1.1技…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烯烃产量大幅增长,创出新高。2010年,我国乙烯产量跃升到1419万吨,同比增长31.7%。乙烯下游产品产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合成树脂产量达到4361万吨,同比增长18.3%。其中,聚乙烯产量达到986万吨,同比增长28.6%;聚丙烯产量达到917万吨,同比增长13.5%。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全球聚乙烯(PE)销售额比2003年增长了8.7%;预期2005年市场仍将保持强劲,北美PE增长率可能达到4%~6%。由于没有新产能投产,预计开工率将维持在95%~99%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国合成树脂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聚乙烯产量下降,合成树脂需求增速明显回落,大部分聚烯烃装置出现亏损,预计2013年中国合成树脂市场仍将相对低迷。通过对2012年国内合成树脂供需及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对2013年国内合成树脂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 (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仅次于聚丙烯的品种 ,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 (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中 ,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 ,2 0 0 0年世界PE产能为 5 6 85万t ,产量为 4 82 8万t ,预计到 2 0 0 5年世界聚乙烯树脂的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 6 786万t和 5 836万t。2 0 0 1年全球前十位聚乙烯生产商的生产能力分别为 :1 陶氏化学公司 737万t/a ;2 埃克森美孚公司 6 11万t/a ;3 埃奎斯塔尔…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2006年,全国聚乙烯产能将达722.5万吨,产量将达555.4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7%;2007年,全国聚乙烯产能将达767.5万吨,产量将达623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1%。而2005年,全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成树脂市场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现代化工》2003,23(11):54-56
分析了我国合成树脂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近几年我国合成树脂工业发展很快,2002年合成树脂总产量达到1366.5万t,其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总生产能力为1479.6万t/a.产量为1289.2,表观消费量为2528.6万t。预计2000~2005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11.4%,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3267万t。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热熔胶增容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废木粉和高密度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一种聚乙烯热熔胶作为相容剂以增进憎水性的聚乙烯基材和亲水性的木粉界面的相互作用。评价了该热熔胶的增容效果,并对其增容机理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热熔胶的主要成分为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PE-HDg-MAH)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添加木粉有利于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提高,但使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迅速下降;该热熔胶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木粉的填充量越高,则增容作用就越明显;当木粉的用量为50%时,使用该热熔胶可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15.6%、66.7%、38.1%和67%;基于这些结果可知,该热熔胶可显著提高聚乙烯基材/木粉界面处的亲和力,是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聚乙烯(PE)作为一种质高价廉的合成树脂在世界合成树脂生产中一直名列首位。目前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PE的产量是合成树脂总产量的28~29%。表1中给出了世界三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聚乙烯总的消费状况。我国的聚乙烯工业还比较薄弱。“六五”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     
我国合成树脂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0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生产能力迭到1015万t,产量935.7万t,居世界第5位。聚乙烯301万t,聚丙烯305.8万t,聚氯乙烯234万t,聚苯乙烯76.3万t,ABS和AS18.6万t。1990~2000年期间五大通用树脂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4%。 “九五”期间,我国对6套大型乙烯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增加五大合成树脂产量,调整合成树脂的产品结构,增强竞争能力。改造后,我国高压聚乙烯生产能力占聚乙烯总能力的比例从23%提高到28%,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从46%降低到42%,HDPE比例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受重置库存和严格管理废旧塑料进口及生产的影响,中国合成树脂需求增速明显回升,其中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预计2014年中国合成树脂新建成投产的装置较多,但需求增速回落,未来2~3年内合成树脂行业仍将处于微利时期。  相似文献   

19.
周鹏  管维觉 《江苏化工》1999,27(6):17-18
聚乙烯编织袋防滑剂- A用于提高编织袋安全防滑等性能。分别对主要原料、合成树脂、增粘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各种原料的配比、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应用试验表明:防滑性能提高33% ~38 % ,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天然气半补强炉法碳黑(CB)为主的复合材料的组成对其室温电阻率的影响。在体系组成为CB 43%~48%(质量分数,下同)、润滑剂6%~8%、交联剂0.5%~1.5%、阻燃剂5%~15%、抗氧剂2.5%时,HDPE/CB复合材料室温电阻率为0.6Ω·m,PTC(正温度系数效应)强度7.76,NTC(负温度系数)强度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