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理论和实践的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代议制民主有背离民主本质的倾向和局限。因此,作为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协商民主在西方兴起。协商民主强调平等、自由、理性地沟通和对话,达成共识和集体行动,发展和丰富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现有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决定了协商民主对于完善中国政治协商、促进基层民主、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诸多启示价值。但要注意的是,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否则就会陷入误区。在中国既要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选举民主,实现二者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2.
张道潘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4-7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型民主理论学说,将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和党内民主发展结合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发展党内协商民主能有效传递党员诉求,增强决策合法性;可以有效弥补票决选举民主的不足,平衡各种偏好;有助于保证权力合法行使,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当前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必须围绕四大目标展开:一是创造和谐的党内环境,营造和谐的党内氛围;二是提高广大党员的民主素养和协商能力;三是健全党内协商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四是吸收借鉴党内外协商民主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探索党内协商民主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裴静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9-10
协商民主理论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是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的一种修正。中国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并出现了多种实践形式,具体体现在政治制度层面、社会治理层面、基层民主层面和公共参与层面。 相似文献
4.
张永忠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8
协商民主是西方古典民主的复兴,又是对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超越.其核心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相耦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大亲和力,比较能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着力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运作形式,成为广大民众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何志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命题,为我国民主政治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需要厘清中外协商民主不同的理论渊源和研究路径,明确界定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范围和边界.需要科学阐释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涵,明了其结构功能.需要指明我国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目的所在,充分体现我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进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建构的重要场域.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实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内容不断深化、可发展载体形式不断扩展.通过协商民主在城市社区中的有效运转,推动了社区议事方式、社区民主决策模式和社区权力关系等方面的转变.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可以... 相似文献
7.
8.
李仕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
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面临的问题.基层协商民主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贵州民族地区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应该强化民主意识,提高民众参与度;健全表达机制,拓宽参与渠道;规范选举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创新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秩序. 相似文献
9.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理论应用到党内民主建设、民主运行过程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对确立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党员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党内和谐以促进和带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志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5
新时代如何发挥好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调动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制度效能,提高我国的治理水平,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协商民主研究现状;针对人民政协在履职尽责中存在的法治化运行保障机制体制不足的问题,提出强化党对人民政协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法治引领,建立和完善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我国协商民主制度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佳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5):19-22
政党协商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体现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首要形式,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伴随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主政治改革中又迎来了制度创新.正确认识政党协商机制的内涵与属性、准确把握其在新时代新阶段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协商民主的完善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进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江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4-6
民主是指一种既区别于君主制,又区别于贵族制的政府形式,在这种政府形式中,人民施行统治权,即人民享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主权。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主权,那就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在我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种间接民主的专业化、科学化、普遍性、公平性、低成本、高效益将日益突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程度将来越来越高。但在微观局部上,在具体的基层组织中,直接民主的实行却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是传播、教授和运用协商民主的重要场所。在高等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引入协商民主管理思想是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协商民主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公共决策质量、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及塑造教师和未来公民人格精神。高等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已从管理走向共同治理,协商民主的引入成为新时期高等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新趋势。文章提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实践协商民主应具备理性思辨能力、创设民主协商环境的能力、开展协商对话能力、建设和维护好班级自治组织能力、开发和实施协商课程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协商民主的体制下,公共决策具备了重视过程程序优先的特点,并且它有效地克服了自由民主体制下公共决策群体非理性及多数人暴政的弊端,同时由于它兼顾利益的特性又成为一种让参与者满意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胡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10,23
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协商民主的领导,为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和政治保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人民团体协商的政策创新完善了其协商主体、协商功能和协商路径等方面的制度配套.在政策指引下,通过创新实践明确了人民团体作为协商主体和协商平台的两种制度形式.人民团体协商的制度创新提升了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水平,体现了协商主体的代表性强、协商主题关注社会民生、协商过程注重平等对话和协商结果强调包容协同的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卞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73-174
每个个体的偏好都是不尽相同的,偏好的差异正是协商得以进行的现实社会条件。协商民主力求在平等的协商下使得个人的偏好均可得以充分的表达,但由于某些原因个体总会在内心平和与肉体完整中加以权衡,最终选择进行偏好伪装。本文主要从个人和集体的成本与收益这两方面来分析偏好伪装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共识"自提出后就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特别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讨论存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历史地看,市场经济并不天然地与民主政治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后发国家"的经济起步阶段,通常是与非民主体制结合在一起的。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以苏联模式为基本内核,但也注入很多新的因素。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而言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正处于向民主政治体制转轨过渡的阶段。民主政治按其内容可分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目前,我国虽然直接发展选举民主有很大困难,但发展协商民主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和现实的基础,因此我国民主政治可能通过参与式民主带动代议制民主的路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徐月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29-30
高校教代会制度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是高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教代会制度的必要性、加强和完善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晨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9):100-103
“民主”是人类政治探索中的恒久命题,从古希腊至今2000多年来,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国际政治中也存在民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国际社会中的民主因素不断生长。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为各国民主交往提供了平台,“国际代议制民主”成为了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主要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所得税在具体运行中逐步暴露出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修改与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已经势在必行。文章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计税单位等方面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