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适宜产区和工业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云南和四川沙姆逊香料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浙江和土耳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浙江和土耳其,而且四川与云南沙姆逊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云南沙姆逊烟叶具有较高含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浙江沙姆逊具有较高的草酸含量;土耳其AB 级香料烟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国内香料烟,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差异较大。烟叶感官质量浙江沙姆逊最好,云南次之,四川最低;国内沙姆逊香料烟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总体低于土耳其AB 级烟叶。  相似文献   

2.
恩施烟区不同香型烟叶区域分布与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恩施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中部烟叶为材料,对不同香型烟叶区域分布特点及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叶在不同海拔层次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浓偏中和中偏浓香型在各海拔层次均有分布,浓透清主要分布在高于800 m海拔范围;各香型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均较高,氯含量较低,化学成分协调性尚需改善,但感官质量均较好,以浓透清香型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品质的关联性及烘烤过程的变化规律,连续2年制备了我国3类香型6个产区335份不同质量特征烟叶样品,系统研究了游离氨基酸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并跟踪分析了烘烤过程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品质总体呈负相关,碱性、芳香族和γ-ABA等氨基酸的关联规律在不同产区、年份表现稳定。(2)Lys、Phe等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碱性、芳香族氨基酸和γ-ABA在烘烤中后期的相对下降趋势强于其他种类氨基酸。(3)结合品质关联和烘烤过程变化分析结果,游离氨基酸与烟叶感官品质的稳定负关联规律可能与烘烤过程参与美拉德反应有关。游离氨基酸指标在烤后烟叶品质评价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烘烤过程针对性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利于烤后烟叶感官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4.
福建产区不同香型烤烟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产区不同香型烤烟的质量特征,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等3个方面对福建产区不同香型风格的烟叶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上述指标与香型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产区,随着烟叶香型从偏清到中间再到偏浓过渡,烟叶外观物理特性中烟叶厚度(身份)、长宽比及单位面积叶重有增加的趋势,烟叶宽度有变小的趋势;烟叶化学成分中,烟碱、总氮、总氯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总糖、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有机钾等指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烤烟复烤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感官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鉴定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在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感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各部位复烤烟叶在济南自然陈化感官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不同:湖南和黑龙江上部、中部烟叶陈化23个月感官质量达到高峰;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巴西中部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个月;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39个月。(2)感官评吸总分与陈化时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3)不同产区烟叶自然陈化期间烟叶质量变化幅度不同,以云南烟叶质量变化最大,贵州和黑龙江烟叶质量变化最小。云南、贵州烟叶经自然陈化效果较好。(4)上部烟叶比中部烟叶耐存放,河南烟叶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耐存放,云南烟叶不耐存放。(5)香气量指标变化较小,烟叶感官总体质量的提高主要由杂气、余味和香气质等指标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6.
烤烟复烤片烟在济南自然陈化期间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产区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增加,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逐步降低;南方产区糖降低幅度高于北方产区,上部烟叶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中部烟叶;总氮对陈化期间感官质量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闽西、赣中不同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对吸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明确闽西、赣中不同香型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对烟支吸食品质的影响,分析了闽西、赣中烟区106份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吸食质量和香型风格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闽西、赣中主流香型"烟叶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远远低于"闽西、赣中非主流香型"烟叶;两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都远高于"闽西、赣中非主流香型"烟叶.烟叶香型风格越接近清香型,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越相对偏低,两糖含量越相对偏高.闽西、赣中烟叶香气质最大影响因素是糖碱比;烟叶香气量、杂气、余味、刺激性、劲头和吸食品质最大影响因素是烟碱含量,其次是氮碱比.烟叶清香型彰显程度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烟叶烟碱含量,其次是糖碱比.因此,在闽西、赣中烟区,烟叶烟碱含量是影响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和香型彰显的首要因素;烟叶氮碱比和糖碱比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颜色塑料膜对香料烟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膜作棚膜进行香料烟调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棚膜对香料烟调制过程及效果有较大的影响:①棚膜的颜色对棚内温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对烟叶重量变化有一定影响;②调制后烟叶的颜色、光泽和A、B等级比例均以浅色膜优于深色膜;③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及淀粉含量在中、上部烟叶的调制中规律不明显,可见不能通过使用有色膜来改变烟叶的化学成分。调制时可根据场地条件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薄膜。  相似文献   

9.
云南烤烟复烤片烟自然陈化时间与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研究了云南烤烟复烤片烟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陈化时间与香味成分(中性、酸性和碱性)和感官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云南烤烟复烤片烟的香味成分在陈化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期呈缓慢增加趋势并达到最大值,后期开始下降.这种内在变化促使云南烤烟复烤片烟的香气质、香气量以及整体感官评价呈现出感官质量上升期、感官质量高峰和相对稳定期、以及感官质量下降期.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醇类成分和个别碱性成分与感官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库存烟叶香型预测模型,采用RBF神经网络方法,对川渝中烟2009-2011年库存烟叶样品的香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建模。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叶在化学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清香型烟叶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香型,氯含量远低于浓香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各化学指标共线问题,并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库存烟叶香型预测模型,其准确率高达90%;灵敏度检验表明,清香型烟叶模型灵敏度为最优,中间香型灵敏度较低。证明利用RBF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进行烟叶香型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善低次醇化烟叶的质量, 提高其利用率。  方法  利用紫外光对烟叶进行照射, 考察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下其物理特性、感官质量、淀粉、蛋白质、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变化。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15~60 min的紫外光照射对烟叶各方面的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 30 min照射的烟叶总体品质最佳, 填充值、糖碱比和致香成分总量提升, 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 感官质量有所改善。75 min后, 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 烟叶样品的加工性能逐渐降低, 致香物质总量减少, 香型风格有所改变。  结论  在适宜的照射时间下, 紫外光照射能够改善醇化烟叶的品质, 照射时间过长则会对部分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发酵条件对雪茄芯叶香味品质的影响,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为材料进行人工发酵,设置温湿度互作试验测定样品发酵前后的常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1)发酵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且随温度升高降幅增加.(2)烟叶各类香气物质及其总量涨幅随着发酵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湿度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烟草种内主要栽培类型间烟叶香味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普通烟草种中常规烤烟、特香型烤烟、香料烟和晒、晾烟等不同品质类型的原烟为供试材料,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了普通烟草主要栽培类型间烟叶的致香物质成分。在检测到的52种烟叶致香成分中,有6种香味成分与普通烟草栽培类型的划分密切相关。根据这6种香味成分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特香型烤烟与香料烟和晒晾烟聚为一类,而普通烤烟单独成类。感官评吸表明,烤烟栽培品种中均表现常规的烤烟香气风格特点,但特香型烤烟和晾、晒烟栽培类型间均存在一种类似香料烟的特征性香气,感官评吸与香味成分聚类结果一致。对香味物质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26种致香成分在普通烤烟与其它栽培类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除棕榈酸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外,其余24种香味成分在常规烤烟类型中含量均较其它栽培烟草类型低。此为烟草栽培品种品质类型的划分和特殊香味物质成分的鉴定奠定了生物学与应用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  本研究在烟茄嫁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接穗,茄子为砧木)的基础上,检测分析了所获得的超低烟碱含量烟叶TSNAs含量、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并对卷制的试验卷烟烟气参数和感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试验共设烟/烟、烟/茄不培土、烟/茄培土等3个处理。  结果  (1)烟茄嫁接的超低烟碱含量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变化较小,但NNN、NNK、NAT和TSNAs含量显著降低,上部叶烟/茄不培土处理的NNN、NNK及TSNAs含量比烟/烟低82.71%、79.46%和68.78%,中部叶烟/茄不培土处理的NNN、NNK及TSNAs含量比烟/烟低79.68%、79.80%和68.63%。(2)卷烟烟气中烟碱含量大幅度降低,其中烟/茄不培土烟叶比常规烟叶低94.12%,焦油、CO、总粒相物、水分和抽吸口数无显著差异。(3)超低烟碱含量烟叶的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和燃烧性无显著差异,香气量、杂气和余味与常规烟叶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劲头下降明显,消费者满足感、愉悦感、接受度显著降低。  结论  通过嫁接技术选择性降低烟碱含量对烟叶化学组成和感官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源晒红烟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氮量与留叶数对万源晒红烟产质量和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主栽晒红烟品种"万毛3号"为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与留叶数的栽培试验,对晒红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香气成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和留叶数增加,万毛3号的产量和产值上升,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增加,烟叶的烟碱、钾含量显著上升,糖含量显著下降;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显著升高,多种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转化产物和茄酮含量上升。留叶数增多,烟叶糖和钾含量显著升高,烟碱、总氮含量下降;中性致香成分总量和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苯丙氨酸类转化产物和棕色化产物含量显著上升。综合分析,在施氮15 kg/667 m2、留叶18片处理下,烟叶的产量较高,品质较优,感官质量评价好。  相似文献   

16.
烟叶主要化学指标与其感官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关联度分析法,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其感官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总氮、烟碱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正相关;糖/碱比、总糖等化学指标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感官质量指标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劲头、浓度等呈明显负相关;对糖/碱比等反映烤烟质量的品质指标以往的认识不够全面,其中一些质量观念需修正;总氮、烟碱含量也是较为重要的化学指标,其中,总氮含量对香气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烟碱含量对劲头的影响最为显著.灰色关联分析用于烟叶质量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和福建烟区2012-2013年共计337个初烤烟叶样品进行了感官评吸和内在化学成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t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评吸结果表明:云南和福建烤烟均呈现清香型风格特征,并伴有清甜香、干草香和焦香为主的香韵特征,但有明显的差异,且两产区烤烟清甜香和青滋香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云南烤烟清甜香韵特征较福建烤烟更为明显,而福建烤烟青滋香韵特征较云南烤烟更为明显。内在化学成分相关分析表明:两产区烤烟中最为显著化学成分差异主要表现为福建烤烟钾的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烤烟,但云南烤烟氯的含量则高于福建烤烟。结合香韵与内在化学成分相关分析表明:云南烤烟清甜和青滋香韵与还原糖、钾和钾氯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福建烤烟清甜和青滋香韵与各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青滋香韵可以作为区分云南和福建烤烟香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烟叶致香成分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烟叶陈化过程中的致香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监控烟叶质量以及掌控烟叶陈化的最佳时期,提高经济效益。烟叶致香成分众多、组分复杂、含量低,采用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烟叶致香成分及其陈化过程中致香成分的变化,重点从前处理、分析检测、化学计量学辅助分析等方面综述了烟叶中致香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同时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等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分析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不足。最后,总结了烟叶中致香成分分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生产加热不燃烧卷烟烟叶原料的烤烟品种,在云南省5个试点(玉溪、保山、红河、临沧、文山)种植5个烤烟品种(系)(云烟207、云烟99、云烟116、KRK26、红花大金元),按加热不燃烧卷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初烤烟中部叶的感官质量评价,并检测烟叶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①云烟99和云烟207的香气香味、劲头、谐调性和刺激性表现相对较好,适宜作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烟叶原料的候选品种(系),而云烟116的感官评价指标表现相对较差。②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中,氮含量与香气香味、劲头、谐调性、口感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谐调性、口感等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酮类化合物含量与香气香味和口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酯类化合物含量与刺激性和口感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烟叶成分可作为筛选其他适宜烟叶原料品种时重点分析的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