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I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 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1.5mg茶多酚荼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是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优良的抗氧性能。本文将茶多酚加入月见草油中进行抗氧化性实验,以过氧化值(POV)和酸值为指标,考查了月见草油对紫外光和超声波辐射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或超声波辐射7h,添加10×10-6、20×10-6、30×10-6、40×10-6、50×10-6茶多酚的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POV)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40.17%、44.04%、49.94%、58.41%、66.01%和14.59%、32.67%、35.49%、43.44%、64.92%。用紫外光或超声波辐射7h,添加50×10-6茶多酚的月见草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38.71%和29.63%。由此说明月见草油中添加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光敏氧化和抗超声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添加芦荟提取物对猕猴桃果汁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猕猴桃果汁中添加天然芦荟提取物,考查了紫外光、温度、CuCl2 和空气等因素对猕猴桃果汁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室温照射7h时,添加芦荟提取物的猕猴桃果汁,其过氧化值比不加低11.12%;在100℃温度下加热7h时,添加芦荟提取物的猕猴桃果汁的过氧化值比不加低7.24%;分别用0.1mol/L CuCl2溶液和空气氧化7h时,添加芦荟提取物的猕猴桃果汁,其过氧化值比不加分别低23.01%和7.74%.添加20ml芦荟提取物后,果汁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不加的6.19倍.  相似文献   

4.
在花椒油中添加维生素E(VE),考查了紫外光、温度、氧化剂对花椒油过氧化值(POV)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E能够减缓花椒油的氧化速度.分别用紫外光照射和0.06 mol/L KClO3氧化240 min,不加VE花椒油的过氧化值比加VE的油高18.28%和43.64%;100℃温度下受热240 min,不加VE花椒油的过氧化值是加VE油的6.58倍;用0.6%H2O2氧化 240 min,不加VE花椒油的△POV/(POV)0值比加VE的油大28.75%.  相似文献   

5.
单宁酸对猕猴桃果仁油过氧化值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猕猴桃果仁油中添加单宁酸,考察空气、KClO3和双氧水作用下,添加单宁酸对猕猴桃果仁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40℃温度下加热5 h,不加单宁酸时猕猴桃果仁油的△POV/(POV)0比添加单宁酸大11.69%;用0.1 mol/LKClO3和0.1%H2O2溶液分别氧化5 h,不加单宁酸时猕猴桃果仁油的△POV/(POV)0比添加单宁酸分别大22.6%和18.81%.  相似文献   

6.
在花椒油中添加 VE考查了紫外光、温度、空气、氧化剂对花椒油碘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或 0.1%KClO3、空气和0.4%过氧水氧化 3 h,不加 VE花椒油的碘值变化率(△I/IO)比加 VE 的油分别大 3.72%、3.81%、4.72%和 4.25%;100 ℃温度下受热 3 h,不加 VE 花椒油的碘值变化率比添加 VE 大 1.92%.  相似文献   

7.
对3种芦荟的总蛋白、总糖、矿物质和果胶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芦荟提取物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值,考查芦荟提取物抗光敏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中国芦荟的总蛋白、钙离子、碘值最高.分别为4.18%、6.18%和0.9872g/100g;日本芦荟总糖含量、酸值和过氧化值最高,分别为0.711%、19.21mg/g和0.1392mmol/kg;美国芦荟果胶含量最高为2.805%。中国芦荟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70.11%;3种芦荟的抗光敏氧化活性与茶多酚相近,用紫外光照射5h,添加美国库拉索芦荟、中国芦荟、日本芦荟提取物和茶多酚的猕猴桃果仁油的△A/A0值比不加添加荆的果仁油分别低7.13%、7.07%、7.54%和7.83%。  相似文献   

8.
在芝麻油中添加海金沙总黄酮-葛根素复配物,考查了温度、过氧水和紫外光对芝麻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芝麻油中添加1∶1(v/v)复配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用235.7nm紫外光照射5h,芝麻油中添加复配物后的过氧化值比加BHT和不加的分别小7.89%和13.13%;分别在70℃加热和1mL0.1%H2O2氧化5h,芝麻油中添加复配物后的过氧化值比加BHT的小16.36%和9.56%,比不加的小44%和27.35%。  相似文献   

9.
在花生油中添加路边青多酚提取液,分别考查紫外光、温度、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以及多酚用量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紫外灯照射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中的过氧化值比恭加BHT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别小11.45%和15.04%;90℃温度下反应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中的过氧化值比添加BHT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别小4.63%和18.11%;分别用0.1 mol/L KClO3和MnCl2氧化6 h,添加路边青提取液的花生油,其过氧化值比添加BHT的分别小11.75%和16.60%,比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分剐小23.28%和24.16%.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多酚用量增大,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大,在1~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用β-环糊精对VE进行包络,制备了VE-β-环糊精包络物,考察了VE及其包络物对紫外光和超声波辐射以及KClO3氧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用365nm紫外光常温辐射7h,在pH值为5、7、9、11时,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了4.3%、4.82%、7.24%、7.07%和3.79%、3.69%、5.7%、5.52%.在40℃、60℃、80℃温度下,用40kHz超声波辐射6h,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4.65%、4.98%、8.45%和3.91%、3.07%、6.61%.用1mL 0.1mol/L KClO3反应7h,VE及其包络物的吸光度分别增大了9.99%和4.72%.  相似文献   

11.
周晓晴  胡立文  罗琦  曾林晖  李晴  兰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291-295,301
目的:探讨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籽油中儿茶素总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测定茶叶籽、茶叶籽油和茶叶籽油粕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含量,对比分析茶叶籽油中维生素E等含酚羟基的脂溶性物质对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的干扰。结果:福林酚法测得茶多酚含量按60%~80%计算所含儿茶素,远超HPLC法测得儿茶素的量。重现性实验中,福林酚法测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含量,RSD值为7.21%;HPLC法测茶叶籽毛油中儿茶素总含量,RSD值为1.99%;福林酚法测茶多酚精炼油胶体中茶多酚含量,三组实验样品的RSD值分别为0.70%、1.13%和0.63%。以茶多酚精炼油胶体做福林酚法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0.87%~109.00%。结论:本实验提取和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方法可靠;福林酚法不适用于测定油脂中茶多酚含量;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对茶叶籽毛油进行了6个月的储藏实验,模拟工厂实际情况,探究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榨茶叶籽毛油储藏稳定性较冷榨茶叶籽毛油好,储藏条件对茶叶籽毛油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温度和密闭性;储藏6个月后,茶叶籽毛油酸值、过氧化值增幅均超过100%,氧化稳定指数降幅超过60%,生育酚含量降幅为20%~50%,角鲨烯含量降幅为50%~83%,茶多酚含量降幅为25%~70%;相关性分析发现,热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茶多酚含量相关性较高,冷榨茶叶籽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则与角鲨烯含量相关性较高。因此,茶叶籽毛油必须避光储藏,同时维持温度稳定,低温尤佳。  相似文献   

13.
茶汤纳米聚集体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等自组装而成的纳米胶粒,是各组分介于游离分子与沉淀颗粒的中间状态。为探究牛奶对茶汤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红茶为原料,以1:50茶水比浸提茶汤,按不同比例添加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利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聚集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各组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总光强和平均直径,采用福林酚法分析其茶多酚浓度和分布率,比较研究牛奶添加比例、脂肪含量和茶类等因素对纳米聚集体物理化学特性和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均会促使部分牛奶纳米胶粒与茶汤纳米聚集体结合,导致茶汤超过90%的茶多酚富集于纳米聚集体,使绿茶和红茶的游离茶多酚比例分别降低78%和67%。初步证实:添加牛奶会促进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参与分子聚集,使游离茶多酚比例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的果实茶叶籽经初榨精炼得到的茶叶籽油为原料,模拟工厂实际情况,研究不同光照、温度及包装材质对茶叶籽油储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光照及不同材质的容器储存条件下,茶叶籽油储藏385 d罗维朋比色红值、黄值、酸值及过氧化值增加均超过100%,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升高4.70%~10.80%,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2.54%~20.36%,角鲨烯质量分数下降24.87%~50.30%,维生素E质量分数下降29.63%~66.67%。茶叶籽油储藏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温度、光照及包装材质。茶叶籽油储藏的最好的条件是低温避光玻璃材质,因此茶叶籽油的避光低温储藏是其必要的条件。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茶叶籽油罗维朋比色与品质显著相关,罗维朋比色可间接判断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籽油及其他油品的储藏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猪油为研究体系,采用Schaal法(63±1)℃烘箱加速氧化,模拟茶叶籽油中酚类物质和VE在加速氧化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及相互作用类型,旨在研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及VE对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为油脂自身抗氧化成分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猪油加速氧化过程中,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和VE均能大幅度延缓猪油的氧化酸败。在猪油中分别添加VE和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加速氧化30?d后,过氧化值、酸值、茴香胺值、丙二醛含量与空白猪油组相比分别下降了72.97%、3.83%、54.62%、47.83%和80.54%、2.87%、72.26%、71.74%,说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和VE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茶叶籽油酚类物质抗氧化效果优于VE。经相互作用分析,在猪油恒温加速氧化过程中,VE与茶叶籽油酚类物质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2,33(6):87-91
研究微波处理茶叶籽仁,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茶叶籽仁粉碎60目加6倍质量的水,经过800W微波处理10min,加入纤维素酶1.5%、果胶酶2.0%、蛋白酶0.25%,采用pH4.5、酶解温度45℃、酶解6h,离心萃取茶叶籽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茶叶籽能够促进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出油率达27.9%。  相似文献   

17.
张素芳  袁勇  双少敏  董川 《食品科学》2009,30(2):218-220
研究重铬酸钾与茶多酚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重铬酸钾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茶多酚总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硫酸强酸性介质中重铬酸钾能氧化茶多酚,其吸光度随茶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值与茶多酚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7.21 × 10-5g/ml,相关系数为0.9994,RSD 在1.09%~2.44%(n=5)之间,回收率在98.3%~103.6% 之间,分析结果与高锰酸钾滴定法相一致。该方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测定成本低,可应用于绿茶中茶多酚总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0.00%、0.01%、0.05%、0.10%、0.50%、1.00%)的茶多酚加入到羊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乳化性能、保水性、质构特性,观察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添加量为0.10%时,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最小,疏水基团暴露程度最轻,乳化活性指数达到最大(4.88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86.54%)和保水性(95.22%)均达到最佳;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咀嚼度、胶着度均显著上升(P<0.05),弹性、内聚性、回复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添加适量茶多酚可以显著改善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并且凝胶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空隙更小、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茶多酚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和共价结合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并且这种作用强度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蒸汽爆破对油茶籽进行处理,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对油茶籽油提油率、油品理化性质、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品质变化的内部因素。结果表明:当蒸汽爆破压力在0~1.6 MPa时,油茶籽油提油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超过1.6 MPa时,提油率下降;当维压时间为30 s时,提油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时间;因此蒸汽爆破处理最佳条件为1.6 MPa处理30 s。蒸汽爆破处理可以降低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提高油茶籽油的碘值、多酚质量浓度和角鲨烯、VE含量。经汽爆处理的油茶籽表面变得粗糙,结构遭到破坏,进而有利于油茶籽油和活性物质的释放。蒸汽爆破处理加速了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因此,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利于油茶籽油的提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