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瞄准机制"是制度健康有效运行的根本。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城乡低保相关政策,并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城乡低保家庭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力有限,就业状况不理想;支出型贫困特征明显,家庭刚性支出已经成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捆绑式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贫困陷阱"。因此,本文建议加强精准核查、精准扶持、精细管理、精细监控,并相应建立和完善"收入+消费"结合的收入核查机制、"救助+赋能"并重的救助制度、"激励+分类"的就业导向机制和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准确把握扶贫力度来开展政策引导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契合度概念,从一致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论述农村低保政策与贫困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关系,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计算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现行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对象需求的契合程度,结果显示:农村低保政策基本满足了贫困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且其内在效应发挥不明显。对此,应努力提高低保政策的精准性和保障的针对性,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强贫困对象的自我救助与诚信低保意识,发展农村贫困对象综合性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该制度是否使低保家庭与非低保家庭之间在支出型贫困脆弱性上存在悬崖效应。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无法明确悬崖效应的存在与否,但在较高支出型贫困脆弱性样本组和收入低于两倍低保标准的样本组中,均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由此,应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定对象标准中增加支出标准,将非低保家庭中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0)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了一部分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低保户认定的难度增加,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此,合水县委党校就农村低保评定及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1合水县农村低保家庭生活现状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能够享受低保的贫困户约为23%,造成农村低保家庭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自身丧失劳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困难家庭的社会资本是这一弱势群体社会行为范式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关乎生活中的"获得感"。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救助的获得对城市困难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水平、家庭特征等因素能对受访者的社会资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控制以上因素后,社会救助的不同项目对城市困难家庭的社会资本表现出一定的异质影响。对城市困难家庭而言,最低生活保障的获得降低了他们的社会资本,同时福利领取时间会强化这种负面影响;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带来了社会资本的显著提高,其他专项救助并未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认为,作为社会保护政策,社会救助应在保障困难群体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本积累。可通过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救助来建设积极的社会救助体系,助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
农村低保政策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受助群体的基本需求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制度功能。为消解农村低保政策在理念、贫困识别和瞄准机制、覆盖面和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制度"非公平"和"非效率"问题,应从理念、制度、技术和辅助四个维度构建低保政策的"四维一体"调整路径,通过多维度的制度优化或机制创设,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福利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基于贫困人口脆弱分析框架,本文探索设计老年人多维脆弱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城乡困难家庭老年人数据,系统评估、对比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多维脆弱状况。研究发现:我国困难家庭老年人有显著、系统的多维脆弱性,且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之间的脆弱性存在结构性差异;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多维脆弱呈现显著的城乡二元化特点,一方面,相对城市,农村困难家庭老年人更具有系统脆弱性,另一方面,城市内部困难家庭和普通家庭老年人的差异,以及城市内部低保家庭和边缘家庭老年人的差异,显著大于农村内部对应的两类差异;经济贫困仍具有基础性,与多维脆弱性高度相关。应关注我国困难家庭老年人脆弱的多维性、系统性、结构性、二元化特征,同时,应高度重视城乡差异化的反贫困策略,促进我国困难家庭老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建设和反贫困政策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农村低保制度是推进我国农村民生发展的重要制度,而农村低保对象认定是开展农村低保工作的核心。在现有的瞄准机制下,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较大,瞄准率偏低,"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频发。因此,为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率和解决目前瞄准机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低保对象认定方法——"指标代理法"。"指标代理法"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低保瞄准率,通过相关配套措施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将其广泛应用于城乡低保对象认定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已备受关注。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我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研究深刻分析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照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贫困监测、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及反贫困路径的拓展等多方面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差异为着眼点,从政策制度、实施强度、效果评价等三个层次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2007-2011年全国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进行测度,认为农村低保相对水平优于城市,而绝对水平低于城市。最后,提出促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