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Planning》2016,(5)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居家养老     
《城市开发》2014,(11):58-61
定义和内涵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背景、以专业化服务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设施的配置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社区助餐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学校的建设情况普遍较差;2)老年人对以社区助餐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设施需求较大;3)年龄在80岁以下,健康状况不是特别理想,生活部分能自理的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有较大需求,年龄在80岁以下的老年人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较大需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在城镇化、老龄化以及"孝"文化传统的三重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显示出了家庭养老功能减退、土地保障功能削弱以及社区和机构养老资源缺失三个趋势。在现状方面,农村老年人具有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更为强烈、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更强以及经济来源更加缺乏的特点。由此,在家庭养老功能减退以及社区和机构养老功能发展不足的背景下,本文为缓解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鼓励各种形式的互助养老实践、设立农村老人照顾津贴以及重视离乡子女对老年照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主体养老模式下,社区养老配套设施还无法支撑绝大多数老年人完成居家养老。由于政策和规范的缺失,我国针对老年人的社区配套设施的配置严重不足。文章以呼和浩市为例,根据老年人需求调研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划分为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需求将社区配套设施划分为医疗保健类配套设施、日常服务类配套设施和文化娱乐类配套设施三类,并对每一类进行细化,最后提出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的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快速高龄化是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数据,通过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考察了高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病残趋势、健康不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在改善老龄健康上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高龄老人长期"带残生存"的问题不容忽视,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受损对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突出;女性、农村及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陷入长期多维健康贫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多维健康贫困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政府应在提升医疗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长期照料服务和老年认知功能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城市开发》2023,(9):84-85
<正>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社区为依托,采取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社区或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和产品。毫无疑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能够兼具家庭环境和机构专业性,在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还能解决传统机构经营成本高、隔离亲情、环境封闭等现实问题,具有较好的覆盖性和普惠性。作为一家拥有成熟管理模式的物业服务企业,上海荣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域物业”)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并不断追求创新服务思维,持续深入物业智能化管理、制定六星级案场服务标准、高端资产“御服务”模式、甲级写字楼“金钥匙服务”。近年来,荣域物业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广大业主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3)
本研究以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分别从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家庭三个方面,论述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照顾时面临的困难,结合现实国情,建议动员一切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的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医院为依托的老年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满足其就近医疗的迫切需求,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632份问卷调查10个典型广州保障房社区的老年人行为需求,分析年龄组、自理能力、与子女合住情况等变量影响下的需求差异,建立广州保障房社区养老生活需求指标及需求指数。调查结果表明:66~75岁老年人是养老服务需求的主体,行动不便老人、空巢老人是社区托老服务和照料服务的核心;总体来看,居住于保障房的老人对养老照料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和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强度不高,看病陪护、体检、身体监测和吃药打针照顾等简单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即可满足这类老人群体的日常健康照料需求。本研究也证明了老人与子女合住对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在分析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以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对象,选取杭州市代表性社区实地调研居家养老服务使用情况及满意度,并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杭州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为杭州社区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实证研究显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设施供给还是以满足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和医疗保健服务等基础为主,生活辅助类设施及服务满意度较低,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更需要长期照料服务,并对杭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本文利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2008年的截面数据,将影响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为四类:自身特质类、健康状况类、社会经济地位类和社区为老服务供给类,针对正规护理和非正规护理两种进行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此来比较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当前中国老年人以接受来自家庭内部或亲朋好友的非正规护理为主;年龄、现居住地、生育儿子数、单独住与否、医药费由谁支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自评、收入、职业、社区提供的起居照料服务以及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对老年人护理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地影响。本文的建议是:发展老年协会,鼓励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将非正规护理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大力培养老年专业护理人员;加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条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9)
目的:分析社交活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CHARLS数据,对全样本、农村分样本和城镇分样本分别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无论采用全样本、农村分样本还是城镇分样本,社交活动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为正数,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但采用农村分样本时的大于采用城镇分样本时的。结论:社交活动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One hypothesis is that, in Sweden, the elderly today are more willing to change residence to accommodate for changing lifestyles and poorer health than in earlier generations. If so, the elderly will change their type of tenure from owner occupation to tenant co-operative or rental housing, which includes more services for resid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over if elderly people move to apartments after leaving single-family housing that they own. Mobility patterns of those born in the 1920s, 1930s and 1940s are analysed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stayers and movers, and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he elderly move to rental and tenant co-operative apartments. The analysis is cross-sectional using a register database comprising the Swedish population. Moves were followed between 2001 and 2006. The majority remained in their current dwelling but almost one-quarter moved. Of those, a smaller number moved from owner-occupied housing to a tenant co-operative or rental apartment.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5)
台湾已普遍设置老人赡养机构,"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政策之小区多元老人生活协助方案亦同步实施。目前引介自欧美日,而正在实施的制度与政策中,有前揭两类供老人及其子女,安排老人生活方式之选择。本研究系属小型试验性质之研究(a pilot study),以老化的社会心理学观点,比较分析接受两类不同赡养方式的老人,对生活之满意情形。以立意取样之方法,选定高雄屏东地区的赡养院与小区老人服务机构,进行非参与者式的观察,并且访谈机构中之老人。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生活在机构中的老人都想回家,然而或家已不在,或事实难为,失去亲情与自由,闷闷不乐地无奈过日子。然而在地老化方案中的老人,享有亲情与自由,相形之下显得快乐得多。因此可知,以传统文化价值与人权为考虑,非机构式而以居家原则为的赡养,较适合台湾与所有华人社会的老人。由于受到人力与经费的限制,居家赡养在台湾推展困难重重,然而在充沛的人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却有顺利成功的前景,可资为华人社会老人赡养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10-13
清代广西内地化与早期现代化进程交互推进,各种中外势力碰撞交锋,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平叛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会党反清起义等高强度战争接踵而起,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城市兴衰阶段特征显著,城市转型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2):10-13
代位权制度作为债务的一般担保形式,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都对此作出了规定,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我国长久以来对代位权制度没有立法确认,直到1999年颁布的新的《合同法》中才首次完整地规定了代位权制度。但由于代位权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它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笔者在介绍国内外代位权制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代位权的成立条件及当事人诉讼地位等争议颇多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2)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以养老服务为主题的CSSCI(含扩展版)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变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和机构,养老服务被多学科共同关注,相关研究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经历了1999—2009年、2010—2015年以及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养老服务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的意愿与需求、养老服务的模式与体系、养老服务的供给手段、养老服务的供给革新这四个方面,研究的领域与内容随着认识和时间的推进得到不断扩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4)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对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对失智症老年人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长期照护服务存在"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家庭照护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服务、缺乏社会支持、缺乏预防性服务、缺乏政策规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长期照护支持。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社会资本干预计划、社区宣传教育促进对失智症的了解、建立照护和服务培训体系、建立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网络等,以实现长期照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战修  张迟  靳桂隆 《中国园林》2006,22(10):17-20
老年社区的环境设计应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的特点,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和身心舒适为目标,力求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赏心悦目且宜于交往的室外空间,使长期处于衰老、疾病和回忆之中的老人,能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老年人之间的不断交流,从而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通过周到的细部环境设计,使老年人感到又一段精彩的人生将在这里重新开始,在享受到社会与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达到身在自然、老有所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
社会性别规制所引致的健康不平等使得不同性别老人罹患失能的概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医疗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失能状况严重,失能概率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农村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较农村男性老人都更加严重;家庭经济地位、自主决策权、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构成了农村女性老人失能状况较男性老人更加严重的关键致因。基于此,应将性别意识纳入与健康相关的各项政策议程中,以增强健康资源在性别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