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薄型陶瓷板性能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薄型陶瓷板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明其性能达到传统陶瓷砖的各项指标.陶瓷板更具有面积大并且轻而薄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场所使用。  相似文献   

2.
陶瓷砖抛光废渣回收利用及产品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树龙  唐奇  卢斌 《佛山陶瓷》2007,17(12):16-17
本文通过对陶瓷玻化砖抛光废渣进行性能分析,最终实现废渣回收利用来生产新型陶瓷建材的目的。还对其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其产品的应用前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林珊 《佛山陶瓷》2012,(11):27-29
本文通过对氧化铝原料理化性能对氧化铝陶瓷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在氧化铝陶瓷生产中应该进行的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可为生产和科研提供有效数据,保证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殷胜昔 《陶瓷》2009,(12):39-42
研究了石英陶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蓝色色斑.分析和验证了石英陶瓷内表面蓝包色斑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解决色斑问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研究了蓝包色斑对石英陶瓷电性能的影响.准确评价了色斑对石英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彻底解决了石英陶瓷色斑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ZnO压敏陶瓷的晶界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晶界的结构、组成、性能以及相之间的界面与氧化锌压敏陶瓷的非线性、电性能、老化、化学性能方面有着重要联系。本文就ZnO压敏陶瓷的晶界行为以及工艺技术对晶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关于ZnO压敏陶瓷导电、老化的晶界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 ,其多种特性均为晶界现象。  相似文献   

6.
林永淳 《陶瓷》2013,(11):13-19
多孔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陶瓷材料,也是人类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笔者总结了从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制备多孔陶瓷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至今多孔陶瓷依旧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需的陶瓷产品。多孔陶瓷根据其历史发展过程可分古代多孔陶瓷和现代多孔陶瓷.其制备工艺、装备和制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得到不断完善和进步,依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是当今陶瓷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陶瓷生产中使用陶瓷分散剂(减水剂),既可使得陶瓷泥浆具有好的流动性,又能降低其含水率,改善陶瓷的性能,具有提高产品性能和节能减排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陶瓷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详细综述了各类陶瓷减水剂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效陶瓷分散剂未来在陶瓷工业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陶瓷》2016,(7)
笔者主要介绍了氮化硅陶瓷轴承球具有的优点和特性,并介绍了其应用领域及范围。通过对氮化硅陶瓷材料性能的对比分析,确定其生产加工工艺,最终生产出高于G5级标准要求的氮化硅陶瓷球。  相似文献   

9.
本运用有机前驱体浸渍法制备了高铝质泡沫陶瓷。测定了前驱体在一定浓度的碱液中预处理后的失重变化,研究了水分含量、分散剂添加量对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烧成制度研究了成型过程中诸因素对高铝质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浆料流变性能的适当控制.结合相应的烧成制度是制备高性能泡沫陶瓷的关键;所研制的泡沫陶瓷制品气孔率在80%左右.强度达到1MPa。本还对泡沫陶瓷烧成体积收缩率进行了测定,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PMN-PT系陶瓷的熔盐法合成及其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熔盐法合成在多晶相界附近的PMN-PT系陶瓷样品,对其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陶瓷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熔盐法得到的样品的压电性能较好,Kp=58%,d33=520pC/N;而传统陶瓷工艺得到的陶瓷样品的Kp=46%,d33=367pC/N.采用SEM和XRD等手段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酞菁绿染料的残渣进行了分析,对其回收利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用硫酸除去2价钙离子,铝灰除去2价铜离子或用苛性钠浸取3价铝离子,得到三氯化铝,并进一步合成性能优良的聚合铝产品。  相似文献   

12.
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渣,随着铝工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赤泥已迫在眉睫。对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从建筑材料整体利用、提取有价元素、环境材料 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赤泥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综合利用的技术难点和限制因子。最后,针对贵州铝厂拜耳赤泥的物化特性,深入探讨对其综合利用的理想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工艺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
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CDG调驱技术。从开展的调驱试验看,均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在相同的条件下,注剂成本低于单纯的聚合物驱油。由于A区水源矿化度高、钙镁二价离子含量高,导致注入液粘度低,注入浓度1350mg.L-1左右时,注入液粘度才达到45mPa.s,而萨南外试验区注入水配制的1200mg.L-1的聚合物溶液粘度则可达到66.0mPa.s以上。为此开展了室内研究工作,研究不同浓度铝离子-聚合物凝胶与不同水质的配伍性,研究表明配制水的矿化度越高,越难形成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大、溶液浓度增加、聚铝比降低,体系的粘度和转变压力增大,铝离子-聚合物凝胶越易于形成。随着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采收率提高幅度增大,考虑到经济效益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分聚合物清水体系450mg.L-1、聚铝比30∶1为铝离子-聚合物凝胶体系可选配方,该数据为开展现场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铝型材在现代建筑装饰业中应用甚广。通过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处理,铝型材表面可获得多种颜色的美丽外观,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能。重点分析了建筑铝型材在镍盐电解着色方面存在的缺陷,如表面暗纹色斑、着色色差与着不上色及型材端头发白等现象,总结了这些缺陷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铝型材生产废水废渣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几个问题。指出对铝型材生产废水的研究不应仅着眼于如何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应重视废水循环利用研究;废水处理循环利用和废渣综合利用宜一体化考虑,目前不少铝型材生产企业的废渣混合处理堆放不利于废渣综合利用,宜把铝型材生产不同类别的废渣根据其特点分类综合利用。我国作为铝型材生产大国,其废水循环及废渣综合利用对于铝型材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微波烧结SiC-Cu/Al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龙  张锐  汪长安  何小波  黄勇  胡行 《硅酸盐学报》2006,34(12):1431-1436
用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铜包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Cu/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烧结样品进行表征,并讨论了烧结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采用多晶莫来石纤维棉、硅碳棒和氧化铝坩锅组合设计的保温结构能很好地促进烧结.烧结温度为720℃时,SiC-Cu/Al复合材料的密度取得最大值为2.53g/cm3.SiC-Cu/Al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的变化成马鞍状.烧结温度对样品显微结构的影响较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相分布的均匀性降低,在较高的烧结温度下会出现SiC颗粒的偏聚.涡流损耗和界面极化损耗是促进微波烧结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温煅烧法制备的含钾硅酸盐肥料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行为,选择盐酸与柠檬酸作为浸提液,在室温下研究营养元素溶出与矿物组成的变化,探讨硅酸盐肥料包含矿物遇酸发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浸提液pH值越低,元素溶出越多;pH值为2.1的柠檬酸的溶解作用强于pH值为2.1的盐酸.pH值为0.3的盐酸对硅酸盐肥料矿物的溶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孔淳  吴双邯  焦健悦  程婷  王菲  于守武 《塑料》2020,49(2):10-13
将密胺树脂-硼酸锌作为囊材,对次磷酸铝(AHP)进行双层包覆,形成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双层包覆阻燃剂DE-AHP。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DTG)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将DE-AHP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熔融共混,采用锥形量热仪、氧指数仪等设备研究了DE-AHP的加入量对PB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包覆提高了AHP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由纯AHP的327℃升高到378℃,且700℃时的残炭量也明显提高。在PBT中添加20%的DE-AHP,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27.6%,能够达到UL-94 V-0阻燃等级,且其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总烟释放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to green plant fractionation using twin-screw extrusion,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a green filtrate, rich in proteins and a solid fibrous residue, rich in cellulose. The influence of the screw profile on protein recovery in the liquid extract and on plant dehydration was characterized. Two screw profiles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liquid/solid ratios. Increasing the shearing action on the plant produces a liquid extract richer in protein; from 25% of dry matter to 31% of dry matter when two additional sections of paddle screw elements are inserted onto the screw profile. However, it leads to higher liquid retention in the alfalfa fibers and thus dehydration of the plant is less efficient. The fibrous residue still contains at least 60% humidity when the alfalfa is highly degraded, whereas less than 47% humidity remain with only one section of bilobe paddle screws on the profile. For the two screw profiles tested, the crucial parameter influencing the fraction quality (protein content of the filtrate, dry matter content of the fibrous residue) is the liquid/solid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