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化床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氯乙烯(PVC)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工艺是目前世界上广为采用的氯乙烯单体制备方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是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的关键步骤,其核心是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流化床乙烯氧氯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二氯乙烷和氯乙烯生产技术和市场现状。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单体,氯乙烯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乙烯法和电石法;而二氯乙烷为乙烯法制氯乙烯的中间体,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烯直接氯化法和乙烯氧氯化法。  相似文献   

3.
73058乙烯乙炔裂解气氯化制二氯乙烷——锦西化工厂,石油化工,1973年,第2期,127~133页。乙烯液相氯化制二氯乙烷是烯炔法制氯乙烯全流程中的一个工序,它包括乙烯氯化、氯化液处理和尾气处理等过程。乙烯氯化原料为裂解气,是以丁烷馏份为原料,经火焰裂解法制得的裂解产物,其组成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乙烯液相氯化制二氯乙烷是烯炔法制氯乙烯全流程中的一个工序,它包括乙烯氯化、氯化液处理和尾气处理等过程。自1968年试车以来,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革命职工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和“鞍钢宪法”指  相似文献   

5.
目前通行的乙烯路线生产产氯乙烯(VCM)的方法是采用乙烯直接氯化和乙烯氧氯化各生产50%二氯乙烷(EDC),然后EDC裂解制得VCM。此法通常称为平衡氧氯化法或简称为平衡法。  相似文献   

6.
黄彬 《聚氯乙烯》2007,(9):30-33
介绍了改进检测PVC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及1,1-二氯乙烷的方法。采用固上顶空法、GDX301(180~250μm)填充柱(内径2 mm、柱长1 m)分离氯乙烯及1,1-二氯乙烷效果好,峰形好,加入的标准样品回收率:氯乙烯为89.4%~104.0%、1,1-二氯乙烷为102.4%~110.0%;相对标准偏差:氯乙烯0.51%、1,1-二氯乙烷1.11%;氯乙烯与1,1-二氯乙烷检测限分别为0.02、0.1μg/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少,色谱分离结果能满足检测要求,标准曲线线性好,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分析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乙烯成本逐渐下降,国外采用电石法制氯乙烯的方法逐步被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的方法所代替。因此,1.2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的技术成了目前生产氯乙烯的重要一环。国内,已有不少研究院和工厂对二氯乙烷裂解技术做了不少的工作,並从西德引进了8万吨氯乙烯生产装置。但对二氯乙烷裂解炉辐射段设计计算尚无资料,因此,本文想利用有关试验数据和别洛康的设计方法采用动力学方程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厂引进的年产8万t氯乙烯装置是天津市14万t乙烯工程的配套项目。引进欧洲乙烯公司(EVC)的生产技术。装置分为低温直接氯化和二氯乙烷(EDC)精制单元(100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和氯乙烯(VCM)精制单元(200单元)、氧氯化单元(300单元)、罐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工业副产盐为原料制工业纯碱与氯化铵可以大规模将废盐与CO2进行资源化转化。副产物氯化铵再分解为氨和氯化氢,氨循环用于制碱,可取消联碱工艺的合成氨装置;氯化氢与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又可取消氯碱工艺的盐水电解装置。氯化铵热分解装置可完全去除废盐中的少量有机物。新工艺以废盐、CO2、乙烯为原料,生产纯碱与氯乙烯,其关键技术是氯化铵气体的吸附分离。实验室研究表明,采用MgO为吸附剂进行吸附-再生循环可完全分离NH3与HCl。新工艺的开发将使纯碱、氯碱、氯乙烯三大传统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春华 《化学世界》1998,39(6):333-334
二氯乙烷生产之流化床与固定床技术比较近年来由于引进技术工作需要,先后与国外数家公司就氯乙烯生产技术进行交流,其中乙烯氧氯化生产二氯乙烷是关键部分之一,现在就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具体的生产方法作一对比,供参考。在平衡法氯乙烯工艺中,纯氧或压缩空气可使用于...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拟在一期搬迁项目预留位置(约30亩)建设40万t/a氯乙烯(VCM)装置1套。VCM装置由低温氯化、乙烯氧氯化、EDC精制、EDC裂解、VCM精制等单元组成。营运期利用乙烯、氯气、二氯乙烷(EDC)、氢气等原料,采用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VCM),年产氯乙  相似文献   

12.
徐刚  刘泽宇  刘磊  谢丹丹 《聚氯乙烯》2021,49(12):26-28
采用双通路分析流路、双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实现了一次进样完成乙烯氯化反应尾气中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永久性气体及烃类、氯代烃等有机气体组分的分离检测.采用阀切换和柱反吹技术,避免了样品中杂质氯化氢进入色谱柱,提高了分析效率,保护了色谱仪.该方法在乙烯法制二氯乙烷行业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北京化工研究院乙烯制二氯乙烷新型催化剂通过验收   2 0 0 1年 1月 5日 ,北京化工研究院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第二代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通过国家石化局科技办组织的总结验收。该项目解决了催化剂制备中多组分共沉淀的技术难题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新一代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在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 ,在实验室流化床中进行了氧氯化反应评价 ,HCl转化率大于 99.5 % ,二氯乙烷纯度大于 99% ,尾气中CO2 小于 1% ,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进口催化剂。现已建成 5 0t/a催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7):2025-2029
对乙炔与1,2-二氯乙烷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使用AspenPlus11.0中的RGibbs反应器模块,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工具,对不同情况下各产物在100~450℃下的平衡收率进行了计算;采用REquil反应器模块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工具对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乙炔氢氯化反应以及二者协同反应在100~600℃下的平衡收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2-二氯乙烷裂解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乙炔与1,2-二氯乙烷协同反应为微放热反应,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自发进行;乙炔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提高逐渐降低。非聚合副反应对氯乙烯收率影响很小,但聚合副反应对氯乙烯收率影响很大,主要生成氯丁二烯。二氯乙烷裂解与乙炔氢氯化协同反应氯乙烯收率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序言 六十年代以来,聚氯乙烯塑料得到迅猛发展,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料路线由电石乙炔转向石油乙烯而导致原料丰富易得,生产成本下降。 石油乙烯路线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工业方法是乙烯氧氯化得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得氯乙烯单体。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这种新工世新技术按照我国具体情况应用到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我厂引进的年产8万t氯乙烯装置是为改造我厂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工艺,是天津14万t乙烯工程的配套项目。工艺技术是引进欧洲乙烯公司(EVC)的生产技术。装置分为低温直接氯化和二氯乙烷(EDc)精制单元(100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和氯乙烯(VCM)精制单元(200单元)、氧氯化单元(300单元)、罐区(400单元)废液废气处理单元(900单元)和公用工程部分。1氯乙烯生产工艺1.1工艺流程简述100单元:由大港联合化学公司来的乙烯和我厂生产的氯气于50℃左右在催化剂氯化铁的作用下,反应生产二氯乙烷,经酸洗、碱洗过粗二氯乙烷储罐。再经轻…  相似文献   

17.
氯乙烯生产及其工艺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氯乙烯基本原料乙烯以及其单体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生产发展状况,特别对氯乙烯单体的在生产工艺上近期开发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作了比较细地论述。另外,对我国近年新建、扩建的乙烯、氯乙烯和二氯乙烷装置分布及产能情况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8.
第二代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加入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作为助催化剂制备的Cu/Al2O3催化剂,用于流化床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反应,可以有效地抑制乙烯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提高二氯乙烷的纯度。在国内现有的两套20万t/a的氯乙烯生产装置上推广使用该催化剂,将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使用此催化剂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氯化物较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无汞化PVC生产的全面解决方案:(1)新建及条件充分的企业可采用"姜钟法"PVC生产工艺,以乙炔和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二氯乙烷可外购或采用煤制烯烃工艺获得,也可采用乙烷氯化脱氢制乙烯+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工艺得到。(2)不具备"姜钟法"条件的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可采用铜基无汞催化剂直接替代含汞催化剂。通过以上方案,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PVC行业面临的来自汞的环保压力,从而使电石法PVC行业走上绿色生产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二、聚氯乙烯生产过程自动化聚氯乙烯是塑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氯乙烯树脂最初是用电石乙炔为原料气与氯化氢作用合成,而后用电石乙炔和二氯乙烷合并法及乳液聚合生产聚氯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单体的原料则由电石乙炔转向石油乙炔或裂介混合气乙烯、乙炔以及石油乙烯等。而到六十年代,由于氧氯化法的氯乙烯生产大量发展,便大幅度的转向以石油为原料。与此同时,氯乙烯单体生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