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四川民居进行了分类,并提炼出了相应的民居元素特征。重点分析了四川民居元素在绵阳芙蓉汉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以及绵竹市土门镇温泉工程迁建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利用民居元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吴映谦 《中外建筑》2007,(11):22-25
灰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相似文献   

3.
罗俊敏 《门窗》2013,(1):273+276
本文以湖湘文化以主要立足点,从湖湘文化的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等与现代园林设计的对接进行了交叉的研究与探讨。以达到发掘、传承、发展湖湘文化的目的,并且可以对湖湘园林设计领域产生指导作用。对国内外园林设计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一直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湖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湖南人"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独特湖湘文化品格,这种品格也渗透在湖南艺术家的血液里。湖南当代油画家一直在探索能够体现湖湘文化的独特的油画风格,并致力于将本土的地域特色通过当代油画艺术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蔡佩 《门窗》2012,(11):116+118
分析设计师与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地域环境与博物馆建筑和室内空间创作等问题后,通过对湖湘地域建筑和室内在空间的有关理论和湖湘地域文化的特点研究以及对湖湘地域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得出从传统中创造现代,即从湖湘地域建筑空间特性的分析中得出湖南的建筑文化精髓,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技术手段演绎它,提出设计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的抽象思维模式,使湖湘文化在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实践表现更明确。  相似文献   

6.
邵渝 《中外建筑》2013,(5):86-87
近年来,中式住宅的开发项目愈来愈多,从其价值的角度研究,符合传统文化的楼盘会成为人们逐渐认识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寄托,说明了中式文化的回归和认同在居住文化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长沙市中式楼盘星语林汀湘十里为例,从设计立意构思、平面布局、重点景观等方面,探讨中式园林在居住楼盘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形式,而地方文庙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尊孔祭祀活动的升级而逐渐普及。新田文庙整体格局保存状况完整,保持了文庙建筑的建设规制,是湖湘文庙代表之一。以新田文庙建筑群为例,从特点鲜明的建筑组成、庙学合一的功能组织、礼制规范的形制格局、层层递进的序列空间等方面解析其作为地方文庙建筑的平面形制和空间构成特征,进而探究湖湘文庙形制特征和空间统一性,以期为文庙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汉三镇之中,汉口镇形成最晚,从明代中期汉水改道开始独立于汉阳府而成型,随后逐渐成为商贾云集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造园活动也随着城镇的繁荣而兴盛,在清代中期和末期达到了高潮,发展出私家园林、会馆园林、公共风景区等类型。各类园林的空间布局和造景要素各有特色,体现了当时汉口镇的社会风尚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其所承载的活动与功能也体现了当时镇民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梳爬史料、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厘清当时汉口园林的基本情况和园林活动,探究其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并结合清代汉口镇的经济地位、地理环境、社会构成等因素,探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园林地域特征,力图展现清代汉口镇园林的风貌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武汉三镇之中,汉口镇形成最晚,从明代中期汉水改道开始独立于汉阳府而成型,随后逐渐成为商贾云集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造园活动也随着城镇的繁荣而兴盛,在清代中期和末期达到了高潮,发展出私家园林、会馆园林、公共风景区等类型。各类园林的空间布局和造景要素各有特色,体现了当时汉口镇的社会风尚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其所承载的活动与功能也体现了当时镇民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梳爬史料、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厘清当时汉口园林的基本情况和园林活动,探究其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并结合清代汉口镇的经济地位、地理环境、社会构成等因素,探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园林地域特征,力图展现清代汉口镇园林的风貌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0.
王琰  贾玲利 《城市建筑》2021,(15):167-169
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互证,阐述了成都文化背景决定成都园林营造、成都园林反映成都文化背景的影响关系.在成都近代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成都近代园林的营建也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期特征.其主要表现为4个分期阶段:第一阶段(1840—1901年),是古典园林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1901—1912年),是西式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5,21(6):16-24
地域特征是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征.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景观.这些景观不仅是历史上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形式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划分的层次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重新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划分的科学性.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具有一个特征,它可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表达聚类过程.分析主要利用经济变量,各省级单位的GDP、人口、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人民生活、工业、区域创新能力等6个方面的54种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可划分为几类区域,而中西部地区可以聚类成为一个大区域.  相似文献   

13.
厦门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地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色彩景观问题的关注,是保护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需要。本文提出“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研究课题,以厦门城市的建筑风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色彩景观的形成条件及地域特性,从视觉美学和地域文化两个层面切入,充分展现能够准确反映厦门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的城市建筑环境与建筑色彩景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态的历史地域特征源于历 史时期人们顺应、利用与改造环境的活动, 反映了地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过 程,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 慧。文章以成都城市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 对历史地图的转译,与现代地图的对比分 析,剖析城市形态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特 征与演变过程,探寻其中具有稳定性的形态 要素,认为它们反映了成都城市形态的历史 地域特征;通过分析特征的成因,找出背后 的影响因素,探讨对当代成都城市建设的借 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毛露  李长奇 《安徽建筑》2012,19(6):42+83
藏族城镇如何在城镇建设的高潮期,保持其固有的地域性风貌特色?文章分析了藏族城镇风貌特色的构成要素,从自然环境、宗教文化、民俗生活、城镇布局、建筑风格和城镇色彩六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新时期藏族城镇建设中风貌特色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彭鸿绪  吴昊   《风景园林》2021,28(9):121-126
朱子理学传入朝鲜半岛后,韩国儒家园林—“九曲园林”随之产生,并形成了地域性的九曲文化。现有研究集中于九曲文化层面,未能全面探析九曲园林的地域特征与山水观。在溯源韩国九曲园林的基础上,解析其营建的时间演化、空间布局特征,并从典型案例玉山九曲的文化背景、营建历程、空间格局、景观意境等方面探析其地域特征及其蕴含的山水观。研究表明:1)九曲园林从高丽末期开始兴起,到朝鲜时代中期达到全盛,其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洛东江岸旁;2)韩国儒林通过师法武夷营建的玉山九曲,具有“三弯九曲”“一曲一景”的空间格局;3)《玉山九曲歌》中的景观意境蕴含着物我一体的哲学思想及性理学修行观。因此,韩国九曲园林不仅证明了朱子理学的在地性演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海外传承与发展的直观表现。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区域主义背景下,联合跨界合作作为区域经济系统构筑的重要推动力,对商业贸易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显著影响,已受到西方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对区域联合跨界合作的典型模式与特征进行梳理,研究表明联合跨界合作需因地制宜,根据区域融合目标和总体发展策略选择适宜的空间管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鲍梦涵  孙乔昀  赵鸣 《中国园林》2021,37(3):136-140
"郡斋"作为州郡衙署内长官住宅,多附有园林绿化.唐代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生成于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充满文气的大背景下.以唐郡斋诗及后代方志为资料来源,对唐贞元四年(788年)后浙西、浙东观察使所辖13州郡斋园林的选址和景观要素进行考据.根据选址地形,将其分为山岳型和平原型2类:山岳型郡斋园林随山势高下,呈现出山林野趣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对40年来新疆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的建筑创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林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地貌、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和谐共生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中国园林主题是和谐,灵魂是文化,本质是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