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覆冰试验第一次在由两个串联单元组成的高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上进行,本文研究了MOA在覆盖坚冰状态下在交流及操作冲击电流下的特性。交流电压试验结果表明,不规则覆冲的MOA可能承受热应力,这是由于泄漏电流从一个单元的冰层转变到覆盖冰量电流不象该单元大的另一个单元的内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的电场分布,根据电场分析的结果,指出了要控制导线同绝缘子串首端连接金具的表面场强,需对均压环的尺寸和均压环的罩入深度等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改善场强分布的效果。通过试验验证,设计出较为理想的均压环尺寸及罩入深度。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覆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覆冰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引发输电线路过荷载、导线舞动、绝缘子串闪络等事故,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输电线路典型覆冰事故、覆冰的种类与性质、影响覆冰的因素、绝缘子冰闪特性的研究以及输电线路覆冰机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子覆冰闪络问题日渐突出;影响绝缘子覆冰的因素很多,其中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在不同强度电场条件下,输电线绝缘子覆冰特性和闪络特性,并找出电场对相关特性的影响作用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500 kV氧化锌避雷器一般布置于室外,其瓷套表面会受到当地环境污染以及冰霜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而积污,污秽带来的瓷套表面沿面闪络问题与绝缘子表面污秽类似,不同的是避雷器内部有3节串联而成的电阻片柱,表面污秽状况对内部电阻片的电压分布以及电阻片与瓷套之间的径向电场造成的影响有待研究.应用ANSYS建立500 kV氧化锌...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绝缘子局部放电机理对动态直流局部电弧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基于此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电压下覆冰绝缘子表面局部电弧状态及其泄漏电流,电弧温度等参数.并结合实验,对覆冰绝缘子在不同等级电压作用下的电气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FXBW4110/100型绝缘子的伞裙结构进行改进,计算了其在改进后相同覆冰情况下的闪络...  相似文献   

8.
薛庆莲  刘向阳 《山西建筑》2012,(34):149-151
介绍了覆冰的形成和分类以及国内外关于覆冰模型的研究,总结出覆冰对于输电线路的危害,推算了覆冰作用下输电塔所受风荷载、导地线荷载。在此基础上,从现场处置措施和安全管理方面,对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避雷器瓷外套是保护避雷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一道防线,瓷外套保持绝缘性能良好对避雷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避雷器三维模型,研究了晴天和雨天、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避雷器顶部螺栓对瓷外套电场的影响,并分析了现场避雷器的疑似放电痕迹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螺栓过长使得空气间隙平均电场强度增大,遭受操作过电压时很可能发生击穿;淋雨状态下,螺栓形成水柱后,螺栓和伞裙空气间隙击穿很可能发生击穿;伞裙形成水柱后,伞裙间空气间隙也很可能发生击穿,形成放电痕迹。因此,在运行中应避免避雷器顶部法兰螺栓过长,或采取螺栓反装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输电线路覆冰可引起导线舞动、杆塔倾斜、倒塌、断线及绝缘子闪络等问题。要减轻导线覆冰带来的危害,在新建线路时,首先要充分掌握该地区的冰雪情,并仔细研究输电走廊的微气候、微地形,尽量避开重冰区;无法避开时,应在重冰区采取抗冰设计。为加强已有线路的抗冰害能力,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可增大爬电距离,改善绝缘子伞裙结构,在绝缘子表面涂憎水涂料以及对杆塔横担和绝缘子进行清扫,这些都是解决覆冰绝缘子冰闪的有效方法。最后,简述了应用在输电线路中的除冰技术。  相似文献   

11.
110kV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于雷电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线路 ,采取各种传统综合防雷措施有时难以奏效。由于近些年 1 1 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简称线路避雷器 )的研制成功 ,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从分流的角度 ,通过对雷击杆塔时 1 1 0 k V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实验 ,在理论上分析了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线路避雷器在实际运用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给出了在覆冰状态下绝缘子试验的两种方法。这些方法是以IEC507标准规定的绝缘子在污秽条件下试验的细则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同时,研究了不同因素包括风速、覆冰厚度,绝缘子的干弧距离及冷凝水的导电率对IEEE标准绝缘子短串的闪络特性的影响。实验在冷藏室中进行。此外,通过测量(使用在)魁北克水电站网络的绝缘子最大耐受电位梯度以及通过盐污和覆冰影响的比较来评估覆冰对运行中绝缘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工作原理入手,介绍了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制电位作用,可以确保绝缘子串不发生闪络,从而达到防止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目的。通过四川某电业局配网针对线路避雷器在35 kV线路应用及防雷效果,证明线路避雷器可以有效降低雷击跳闸,从而为线路提供可靠保护。并且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根据线路历年雷击跳闸记录、雷电分布及雷击跳闸类型可进行选择性安装。通过对线路避雷器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建议每5年对运行中线路避雷器进行一次抽查试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估。鉴于目前的防雷形势,建议继续推进线路避雷器的防雷应用,但由于线路避雷器大量挂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线路的维护压力,同时线路避雷器对整条线路的防雷效果主要取决于正确选定易击段、易击塔、高阻区,因此强调应适度控制安装规模和注重安装选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本文介绍了覆冰的产生机理、危害、防除冰方法,其次介绍了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接着深入研究了神经网络的模型建立问题,并给出了较为适用的建模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覆冰量的气象因素,构建了一个三层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神原I回线109杆塔处输电线路的覆冰辨识模型。辨识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国内煤矿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众多,从目前使用情况看,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加上煤矿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很难确定雷击故障的类型,造成防雷措施针对性不够强[1].介绍了一种基于ATP-EMTP的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建立的某煤矿的线路防雷模型,仿真并验证了避雷器安装原则,对合理、经济使用线路避雷器这一防雷措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式绝缘子串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对不同形式绝缘子串进行了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V"形串布置方式和插花形布置方式绝缘子串在不同串长和不同污秽下与垂直串的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结果表明"V"形串和"3+1"形插花方式绝缘子有利于提高绝缘子直流冰闪电压。  相似文献   

17.
以泸州110 kV玄石线为例,介绍了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方法:一分析线路的杆塔参数和地势,找出需要进行重点防护的地区;二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比较不同避雷器安装方式的防雷效果。分析了冲击接地电阻对耐雷水平的影响以及线路避雷器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确定了线路型避雷器的参数要求。对玄石线11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进行仿真计算,易击杆塔的耐雷水平可从76kA提高到410kA。因此,在特定区段合理安装线路型避雷器,大大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1)
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是巨大的。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各学者对覆冰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国内外脱冰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导线脱冰的机理,总结了国内外导线脱冰有限元模拟方法,为脱冰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MOA)是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不可或缺的保护设备,是绝缘配合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提升,电磁暂态仿真计算已成为电力系统选择、配置MOA及绝缘配合等的主要手段,MOA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可行性和造价。本研究针对MOA仿真计算模型适应性展开研究,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认可使用的四种MOA模型,从不同暂态波作用下的残压特性、吸收能量和波形方面评价了各自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路的覆冰脱落容易引发导线间的碰撞闪络、线夹和连接金具的损坏,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研究覆冰导线脱冰后的动力响应特征,可以为防止电网冰灾的设计提供有效依据。该文在实验室设计并进行50m孤立档导线的脱冰跳跃试验,通过在导线上悬挂电磁铁吸附的铁块来模拟覆冰质量,利用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铁的通断电时间来控制覆冰脱落顺序与速度,测量覆冰导线在不同的覆冰厚度、脱冰率、脱冰位置、脱冰顺序及速度的工况下,导线端部张力和导线跨中跳跃高度,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覆冰脱落后导线端部的最大动张力与脱冰前的最大静张力相差不大;导线覆冰从中间往两边脱落引起的跨中导线跳跃高度最大;当覆冰从导线两边往中间高速脱落时,跨中导线的跳跃高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