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达  邱浩杰  金慧 《园林》2024,(1):119-126
当今社会逐渐步入数字化社会,物联网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产品设计逐渐趋于智能化。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园艺作为景观设计下的分支,也逐渐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家庭智能园艺作为物联网技术与景观的切入点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物联网技术与景观的结合得益于多种复合技术层面的支持;物联网技术在未来景观绿化管理上存在很大应用前景。以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一等奖《“智园”——基于Io T技术的家庭智能养护系统》为案例,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庭园艺产品的设计研究,并总结智能景观产品的设计策略:以人为本原则、系统化原则、低耗能原则、生态性原则、原真性原则,进一步拓展依托物联网技术的家庭智能园艺辐射范围,以期为家庭园艺设备在园艺领域乃至城市景观领域的应用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每期新书     
《世界城市景观与景园系列丛书》 编号 0 1 1 2 0 1本套丛书吸收国内外最新及经典性的设计作品 ,突出反映当今世界城市景观及园林绿化的最新面貌 ,主要收录内容包括 :园林园艺、道路景观、城市广场、公园景观、住宅景观、休闲绿化、环境小品和环境雕塑等。内容全面系统 ,取材专业 ,图片精美。本丛书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和当今城市发展需要 ,读者面广泛 ,不仅适宜于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园林园艺设计、住宅区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设计人员 ,大专院校的师生 ,还可为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公园景园规划建设者以及主管城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园艺疗法的概念、特点、园艺治疗的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方法,并结合景观设计阐述了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应用场所,介绍了一个具有治疗效果的景观空间应具有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唐宁是欧洲园林传承到美国的重要环节,他是美国景观园艺的奠基者,也是美国民主与文化品位的缔造者。本文主要从唐宁的园艺思想中的民主性、乡村花园构想、农村住宅的建设和城市公园设想等四个方面来对唐宁景观与园艺思想作一个阐述。唐宁认为作为新世界的美国要比欧洲旧世界具有民主优势,因而满怀激情地促进美国文化品位的提升,他终其一生的景观与园艺事业主要是围绕这个中心点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薛滨夏  李同予 《园林》2023,(4):51-57
基于参加美国园艺治疗师注册认证的体会,通过梳理园艺疗法体系,从园艺治疗师队伍培养、园艺治疗计划制定、自然疗愈环境设计策略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国外园艺疗法基本组成、本质内涵和实施应用,揭示其相互关系和角色,以及对于构建完善的高质量园艺疗法体系的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园艺疗法的发展评述与未来展望,提出依托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推行的森林园林康养师认证体系,利用疗愈环境和治疗性景观营造,以及广泛的自然疗愈实践活动,共同编织完整的公共卫生与康养服务体系,为促进全民公共健康福祉发挥应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存量利用成为趋势,城市垃圾填埋场越来越多地被改造为公园绿地、游乐场等公共活动用地,其中垃圾填埋堆体地形改造是垃圾填埋场改造中的难点和重点。垃圾填埋堆体的景观改造与一般景观地形建设相比,技术复杂性更高,设计限制条件更多。首先综述了堆体类型与景观改造目标,从堆体地形的特点、稳定性、填埋场区位与堆体形态及布局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垃圾填埋堆体景观改造的技术要点,并结合优秀案例对不同类型堆体的景观改造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旨在为垃圾填埋场堆体景观改造实践提供相应技术与方法策略指引。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马来西亚国际景观园艺节(LAMAN 2006)已于2006年7月6日-16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成功举行,本届景观园艺节的主题是“美的绿洲”,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荷兰等国200多位参展商的参与。马来西亚国际景观园艺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展出与景观园艺行业相关的最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展览花园是伴随园林(园艺)展的一种景观表现形式,是园林(园艺)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展览花园的主题与设计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明确国内外差异的基础上,以2014年上海花展金奖"吾家阳台"花园设计为案例,阐述展览花园的设计主题、设计布局及植物选择等,倡导面向公众、贴近生活的花园设计理念,并对我国园林展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长松  姚璐 《四川建材》2019,(3):182-184
本文通过对园艺疗法概念和对象的阐释,介绍园艺疗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实施方式,指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设计策略。希望对于当今景观环境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建筑景观的物质性与生产过程的事件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大型博览会结束后物质空间的延续难题。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时间的地质性、社会性、事件性等维度,能够为博览会空间的延续提供一种前置的解决策略。在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具体场馆与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的回应性策略使得建成后的园区不仅服务于博览会事件,而且兼顾选址场所本身的特性,从而将单一的事件性景观融贯于连续的时空线索中。  相似文献   

11.
赛燕燕  韩勇  赵强 《工程勘察》2012,(6):53-56,66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在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性盛会,数字世园系统的建设成为世园会对外宣传、招展和管理的重要平台,针对世园会高精度、高密度、海量数据的特点,以VRGIS平台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数字世园系统,结合三维建模、空间网格索引、LOD等数据管理和自适应调度技术对世园会进行三维仿真,保证了海量三维世园场景高效管理和交互流畅,在此基础上开发辅助世园会规划设计、宣传招展、设施管理等功能,为世园会管理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未来花园植物园项目采用不锈钢作为主体结构,上覆盖透明的亚克力板,并有照明、水景等。项目采用不锈钢作为大型建筑结构材料,在国内属于首例。从构件加工、吊装以及监测等方面出发,较全面地总结了不锈钢伞状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供后续类似不锈钢结构项目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欣歆 《风景园林》2011,(5):122-127
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Blanc,1953-)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都市园艺变革者和垂直花园创始者,他具有敏锐的自然观察力、创新的实验精神,融生态、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植物创作受到世界瞩目。通过对其设计思想形成过程和设计手法的介绍和代表作品分析,解读派屈克·布朗克将自然融入都市,富于生命感而又契合现代城市氛围的设计风...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华中建筑》2006,24(6):92-95
园林建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也是造园四要素中最灵活、最积极的手段。本文结合湘潭市白石公园的建设实践,说明和分析了园林建筑在造园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1):27-33
废弃采石场的修复有许多不同的途径。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选址于南京汤山北部的一片棕地,基址上的孔山矿采石坑将转变为功能复合的“未来花园”。根据采石坑的现状条件和景观特征、项目目标和主题,采取了不同干预程度的修复方式,融合传统山水美学与园艺艺术,设计了水下植物园、迷雾花园、林荫路等景观,将原有采石场转化为展示矿业遗迹、开展休闲游览和自然教育、提供商业和度假服务的独特景区与文旅综合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美学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木公园是世界杰出的园艺展示园之一,其精湛的花园设计、园艺、教育以及艺术品鼓舞人心.长木公园的展览将永久性栽植和时令花卉种植结合在一起,加入诠释性展览和表演艺术活动,整体协调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游览体验.长木公园的园艺展示团队将强大的设计原则与9500多个独特的植物类群相结合,达到展示视觉效果的最大化.团队经常与世界一流的设计师合作来开发新的展览主题和空间.密集的季节性展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园的1.6万m2专用生产空间,可现场生产12万盆花卉.长木的技师团队也通过制造结构和机械元件来支持展览.顶尖的策划、设计、生产和执行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称奇的原创、独特的园艺展览,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提供了美丽、兴奋和清幽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刘滨谊  沈洁 《中国园林》2020,36(1):49-54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出上海可以在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先期营造中等规模、开放式布局和场地活力高的社区花园。同时指出未来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才能使社区养老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第32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6年4月29日至10月16日在唐山举行,本届主题是“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主门区是世园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展现世园会的园林景观与举办地的城市文化。位于南部的2号主门区确定了“凤城·展翅”的构思主题,通过对园艺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提炼,运用绿色生态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展现出园林城市风采,树立起良好世园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之--屋顶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翔 《中外建筑》2006,(2):55-57
屋顶绿化是一种积极的生态景观,通过存在于城市已经缺损或丢失的结构,利用再生自然的生态循环,其具有强大的潜在改变我们城市的能力;本文阐述屋顶绿化在世界部分城市的现状和在中国可实施性的政策导向和生态经济效应;最后,介绍了实施屋顶绿化的必须考虑的技术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