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运用杂波抑制干涉的方法来提高系统处理时的杂波对消能力,该方法通过在图像域直接补偿通道间相位差之后进行子图像间的两两对消,并进行动目标的相位干涉,以确定动目标的方位位置.因而能有效地完成被地杂波掩盖的地面慢速运动目标的检测、测速及高精度定位.最后给出了对部分实测数据采用32个方位脉冲相干积累对消后进行恒虚警检测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极化SAR动目标定位中的残差图像干涉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极化SAR动目标检测及定位中的频域残差图像干涉相干性优化问题.给出了多普勒频域杂波对消处理的基本流程,提出了一种利用频域残差图像进行最优极化干涉处理从而提高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精度的方法.结合最优极化干涉理论,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极化下频域残差图像的干涉相干性,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颖  廖桂生  周争光 《电子学报》2007,35(6):1009-1014
图像配准误差、杂波相关性以及阵列误差等对分布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多像素联合自适应处理的运动目标检测及测速定位联合实现方法,首先将多通道、多像素联合数据等效为一个简单的阵列模型,通过空间投影的方法估计出存在图像配准误差情况下的运动目标真实的导向矢量形式,然后利用最优波束形成的方法在抑制杂波的同时,通过搜索代价函数的峰值来估计动目标的径向速度,从而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性能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大大提高了动目标检测性能及测速定位精度,对图像配准误差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的多通道运动目标检测和测速定位方法,该方法依据多通道SAR数据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后小特征值和的幅度变化来检测运动目标。在检测出运动目标后,先利用两幅复图像的干涉相位对目标径向速度进行粗略估计,再通过搜索动目标空域导向矢量的方法对径向速度进行精确估计,克服了干涉相位对杂波和噪声的敏感性。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顺轨三频三孔径星载SAR的运动目标检测及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波背景下,传统的多通道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在杂波对消后即实施目标检测,并不考虑目标的距离徙动校正,这种做法会丢失某些快速目标,虽能够检测到速度不是特别快的目标,却可能存在测速模糊,难以对其准确定位。对此,该文提出用3频3孔径SAR解决杂波对消后快速目标的多普勒模糊问题,并用双频共轭处理(DFCP)和Keystone变换对动目标解多普勒模糊、进行距离徙动校正,提高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目标的检测、无模糊测速和定位。该方法在可获得与其他方法相当定位精度的同时,扩大了可检测和定位的目标的速度范围。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的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SAR/GMTI)系统目标径向速度过大导致的速度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径向速度模糊的多通道干涉SAR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4个不等间隔的接收通道并合理设计各通道间距,对两两子图像分别进行干涉对消处理,得到2个测速集合,这2个集合的交集元素即为目标速度的正确估计,从而有效解决速度模糊问题,实现对目标径向速度的精确估计。理论分析及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俊  赵洪立  张守宏  保铮 《电子学报》2005,33(3):419-422
研究了利用非合作商用调频照射信号的收发分置连续波无源雷达系统运动目标的检测技术.针对该系统中强直达波及多径杂波对动目标检测的干扰,提出了一种直达波和多径到达时间为整数采样迟延的杂波抑制方法和利用分数内插提高杂波对消性能的算法.在杂波对消的基础上,通过对回波信号作长时间相干匹配滤波实现对微弱运动目标的检测.基于实测数据及实时系统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DPCA机载PD雷达低空动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菊  李景文  于红斌 《现代雷达》2006,28(7):49-51,55
针对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主波束照射内、强杂波背景下的低空运动目标,讨论了一发两收双天线模型配置下,基于二单元DPCA技术对消地杂波、检测运动目标径向速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最后对具有不同速度的动目标进行了仿真,其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吻合,表明了无论目标出现在主瓣还是旁瓣,该方法都能有效地抑制地杂波和检测动目标的径向速度。  相似文献   

9.
丁绘绘  张顺生 《信号处理》2018,34(11):1362-1267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应用于观察包含运动目标的地面场景,特别是在对运动目标观察时间长的情况下,图像会产生由于距离徙动和多普勒频谱展宽引起的运动目标偏移。为了消除这些影响,本文提出一种适应于星载高低轨平台协作模式下对动目标进行检测成像的算法。距离徙动包括运动范围内的距离走动和距离弯曲可以通过广义keystone变换校正。然后,通过估计和补偿相位误差和折叠因子项,可以提高运动目标的分辨率。针对地面场景中的杂波,我们通过子孔径对消的方法进行抑制。该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仿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将广义keystone方法与子孔径对消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地对消静止目标杂波,从而更好的对动目标进行检测成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单天线SAR对地面慢速运动目标进行检测和成像问题.首先对单天线SAR数据进行方位向抽样得到两个通道信号,在分析两通道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回波特性的基础上,证明了在多普勒域可以实现杂波对消,并且对消后的动目标信号仍为一线性调频信号,在此基础上,对对消后的动目标信号进行Wigner-Hough变换提取信号的多普勒调频中心和调频斜率,从而最终实现对运动目标进行精确成像.文中给出了实际处理的完整流程,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程威  张顺生 《信号处理》2020,36(10):1744-1750
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在对动目标检测和成像方面更具优势,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EO SAR双通道双载频实现运动目标检测、成像和参数估计的方法。利用广义 Keystone 变换对杂波对消处理后的运动目标进行距离徙动校正,使用离散调频傅立叶变换(DCFT)结合牛顿迭代法搜索完成多普勒参数估计后,利用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求得的速度集合进行交集来解决快速运动目标速度模糊的问题。最后,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穿墙雷达实际工作场景中,杂波对墙后动目标的探测造成严重的干扰。分析回顾经典IR-UWB穿墙雷达动目标检测原理,通过分析其数学解析式探讨其检测性能。介绍了IR-UWB穿墙雷达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基于该IR-UWB穿墙雷达系统上进行非金属墙体后动目标探测实验。针对目标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的雷达回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验证经典动目标检测算法的工作性能。针对指数加权算法,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给出了其参数的调节范围。实验结果表明,IR-UWB穿墙雷达可以对非金属墙体后人体目标进行探测。对于墙后作径向运动的人体目标,3种经典算法的检测性能处于同一水平;对于墙后作切向运动、原地踏步的人体目标,指数加权算法与积累平均背景相消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3.
检测SAR图像中径向慢速动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一种从SAR图像中检测径向匀速动目标的方法,将SAR图像信号在频域分为正频部分和负频部分,静止背景的正负频分布对称,而径向动目标的多普勒质心与静止背景相比有一频移,信号在正负频域能量分布不对称。将分开的正负频域信号分别回到时域成像,计算这两幅复图像对应位置的模差绝对值,可对消静止背景,突显出径向动目标。仿真数据表明本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机载火控雷达检测地面慢速目标的方法。由于机载火控雷达采用前向阵,脉冲重复频率低,使得杂波多普勒频率多重模糊。分析了机载火控雷达检测地面慢速目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自适应的干涉对消法与自适应的AMTI方法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雷达平台运动参数的估计精度要求较低,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卫星编队的误差校正方法及运动目标检测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基线误差及幅相误差的存在使得地面杂波对消和动目标测速及定位的性能都会严重下降。对于编队卫星基线的测量,仅仅利用测量仪器通常只能达到分米级的测量精度,可以利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进一步估计并校正阵列误差。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阵列误差校正方法,并着重分析在该方法估计精度的基础上,利用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的方法进行运动目标检测的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星载SAR的轨道运动和受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因素影响,以及卫星平台快速运动造成的地杂波谱展宽甚至占据整个方位谱,这些都使得星载SAR/GMTI的处理方法较机载SAR/GMTI更为复杂.为了有效检测运动目标,必须对地杂波进行抑制.偏置天线相位中心(DPCA)是一种有效的地杂波抑制技术.文中在星载SAR三孔径天线回波信号多普勒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Raney,R K给出的多普勒参数表达式,推导了一种基于DPCA的星载SAR动目标检测、径向速度分量估计以及目标定位的方法.最后,通过星载SAR/GMTI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