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  张婷 《中国水利》2012,(17):32-34,37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全面总结淮河水旱灾害的基础上,从易发灾害的地理因素、加剧灾害的历史缘由、催生灾害的经济动因以及触发灾害的人为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的策略,为淮河进一步治理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水文预报模型在防汛抗旱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汛抗旱减灾中灾害预见期太短,应急救灾后仍然损失严重的现状,按照我国水旱灾害特点和减灾需求,利用长中短期水文预报组合方法,在黄河上游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中应用多尺度水文预报模型系统,通过预报河流来水提前预测水旱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减灾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旱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严重的灾害,不仅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而且对国家经济社会秩序和企业财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严重破坏。如何增强企业应对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证企业生产连续运行,是当今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企业角度概述企业加强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涵义、方式和总体原则,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应对水旱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我国企业加强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国家“防灾减灾日”总体方案,国家防总、水利部精心筹划水利防灾减灾活动,连日来围绕水旱灾害防治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水旱灾害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国家"防灾减灾日"总体方案,国家防总、水利部精心筹划水利防灾减灾活动,连日来围绕水旱灾害防治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彤 《中国水利》2011,(6):37-39,27
从我国水旱灾害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了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在工程体系、组织机构、法规制度、预案体系、指挥系统、应急保障及信息宣传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效和宝贵经验;分析了国家和社会对防治减灾的新要求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从创新工作理念、强化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灾害预警及推进河湖连通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吕娟 《中国水利》2003,(6):59-61
截至2000年底,我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大大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水旱灾害与消除贫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抗旱综合减灾体系,是防洪抗旱减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防汛抗旱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旱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将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云南 是中国水旱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防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与减灾的关系,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水旱灾害是辽宁省最大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是影响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防灾减灾,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通过对辽宁省水旱灾害的历史回顾和水旱灾害资料的分析,总结辽宁省水旱灾害发生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出对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吕娟 《中国水利》2003,(3):59-61
截至2000年底,我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大大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水旱灾害与消除贫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抗旱综合减灾体系,是防洪抗旱减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每年都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搞好水旱灾情统计是水利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指导抢险救灾、正确掌握灾害损失,指导各地区经济建设,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息社会快速发展,对灾情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们信息上报和灾情统计工作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新形势下水旱灾情统计工作新要求,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旱灾害及减灾措施综述——献给国际减灾十年第八个减灾日黄翠芳(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712100)〈编者按〉1997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是可能的,关键是把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93年水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历年灾情对比,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析灾害原因,提出做好防灾减灾的7点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旱灾害网络共享数据库”是国家“十五”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01DEB30068),完成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该项目通过广泛查阅清代、民国以及1949--2000年各时期的水利档案、政书、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收集了约1.2亿字的水旱灾害原始资料,经过样本的同一性处理,建立了近500年全国水旱灾害数据库。这是我国防洪抗旱减灾领域最具权威、系统的原始信息资源。项目成果依托“中国防洪抗旱减灾网(www.rcdr.org.cn)”对外发布,实现网络共享,填补了我国水旱灾害基础信息共享的空白,成为社会各界使用水旱灾害资料的主要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费县水旱灾害发生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其灾害产生的规律、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组织人员转移避险是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途径,采用通用的预警信息发布协议,有利于不同发布平台预警信息交换共享和高效流转。以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为例,通过研究CAP通用警报协议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在分析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特点的基础上,将CAP协议应用于山洪灾害的预警信息发布,并拓展至各类水旱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探讨了水旱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途径和方法。采用通用预警协议有效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效率,保障了不同平台预警信息发布的同源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推行预警信息发布社会化服务,对于山洪灾害及其他水旱灾害的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利史研究室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水利史、灾害史与水文化的研究机构。70多年来,水利史研究室开展了大量有关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不乏抢救性成果。包括水利资料的采集、整编和信息化建设,水利史和水文化基础研究,古代水利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研究,历史水旱灾害及减灾方略研究.以及水利基础信息标准化研究。今后水利史研究将坚持认知与济用相结合的方向,推动学科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水利史研究室是我国目前惟一从事水利史与灾害史研究的机构。本文回顾了机构的沿革,以及70多年在水旱灾害、水利史研究、水利遗产等方面的主要成果。近20年来,水利史研究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灾害及减灾研究中发挥学科优势,提出了灾害研究的历史模型法,使长时序的资料、前人的治水智慧及教训,在灾害及减灾方略、江河演变的研究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随着水资源价值观和水文化观的更新,水利史研究努力探索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今后水利史研究将坚持认知与济用相结合的方向,推动学科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9.
水旱灾害统计是防汛减灾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领导做出防汛抗旱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为研究灾害发生规律、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基础资料。简洁明了、统一规范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是做好灾情统计工作的重要工具,文章结合在庄河市多年工作经历,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丁留谦:实施并不断完善山洪灾害的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频发,洪涝灾害呈现洪灾范围广、洪水量级大、险情灾情多、洪涝灾害重、"两小"(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损失大等五个特点。水旱灾害频发,既是一种气候事实,也暴露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防灾减灾避灾至关重要。中国水利杂志编辑部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合作,在本期推出"防灾减灾避灾专题",约请部分专家结合今年的汛情、灾情,就防灾减灾避灾工作发表意见。同时本刊也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为完善我国的防灾减灾避灾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