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影响基于时序的空间负荷预测(SLF)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用于识别和校正负荷转移的负荷时序消差方法.将元胞之间经常出现的非永久性负荷转移分为跨单位时间型和非跨单位时间型2种,对前一种采用改进的负荷转移耦合法实现负荷时序消差,对后一种采用基于累积负荷曲线确定元胞负荷最大值的算法实现负荷时序消差,从而降低元胞之间负荷转移对SLF精度的不利影响.通过算例验证了基于负荷时序消差的SLF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继东  杜冲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2,42(4):172-177,224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模型大多将历史负荷数据和影响负荷的其他因素如气象数据等共同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但气象数据内部规律性不强,不适合作为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ttention-BiLSTM神经网络和气象数据修正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考虑到负荷序列较长...  相似文献   

3.
含热电联产和风电机组的电网节能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暖供给侧和需求侧,给出了一套基于智能电网的调度系统:包括某省级电网热电联产机组远程调度子系统和终端采暖负荷远程控制子系统.提出由电力驱动空调热泵分担部分热水式散热器的采暖负荷,据此减少采暖热水供给,增加采暖电力负荷.这就直接导致了电网内总电力负荷的增加和总采暖热水负荷的减少,改变了热电负荷的比例.基于新的采暖热水...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减少离网系统供需不平衡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重要性和源-荷互补性的离网系统终端电/热/冷负荷投切策略.首先,定义负荷重要性指标以及源-荷互补性指标,并利用熵权法确定综合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单时间尺度供能和综合指标的负荷投切策略以及基于多时间尺度供能和综合指标的负荷投切策略.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配电网中的负荷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按原有的负荷分类方式得到的负荷特性往往不具有统一性,在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中难以根据原有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并对每一类负荷的特性进行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基于特性指标法的负荷分类,同一类型负荷特性的相似度高,各类负荷特性曲线更具有代表性,为电网规划后期的不同负荷优化组合技术应用打下基础,提高了优化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变压器目标节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变压器目标节能控制方法,将短期负荷预测引入变压器经跻运行实时控制,采用基于加权平均的日周期多点外推法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通过负荷预测得到未来24 h内的负荷曲线,利用目标节能函数求出节约电量,以此值确定变压器投退控制策略.避免负荷波动而带来不必要调整.在降低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Matlab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变压器经济运行控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DE算法的负荷建模参数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荷建模对电力系统运行及其控制起着重要的影响,主要有基于元件和基于量测两种建模方法.基于量测的负荷建模已广泛用于实践中,当考虑负荷的时变性后,基于量测的负荷建模即成为数学优化问题.因此,寻找到有效可靠的优化方法用于负荷建模参数辨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分进化(DE)算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对初值不敏感,经改进后还可以加快收敛速度并防止出现早熟现象,因此可用于负荷建模参数辨识实践中.将DE算法用于负荷建模参数辨识实践中,在现有改进算法的基础上,借鉴遗传算法引入移民策略以防止早熟现象,通过对两个实测建模参数辨识实例的分析,表明经改进后的DE算法具有比改进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配电网的建设速度与EV的普及速度失配问题,进行了配电网充电负荷接纳能力评估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首先,以充电桩接纳能力来衡量配电网的充电负荷接纳能力,从配电网侧、充电桩侧和用户侧分析了配电网充电桩接纳能力影响因素.其次,建立基于充电桩数量的充电负荷评估模型,基于充电桩数和车桩比计算充电负荷,进而利用充电负荷和配电网...  相似文献   

9.
基于CSCW的城市电网协同负荷预测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电网规划中上下级协同负荷预测问题,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理论框架下,基于B/S模式开发了负荷预测管理系统.系统内置了可视化流程定制工具,构建了多级部门协同负荷预测工作流模型,实现了数据流转、汇总平衡、存储、发布等功能;系统中嵌入了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协同负荷预测方法,利用CSCW技术,实现了上下级电网协同负荷预测.此外,基于电网规划CIM接口,首次实现了负荷预测管理系统与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的无缝结合,形成了覆盖负荷预测全业务流程、支持多部门协同负荷预测的信息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能够加强上下级电网有效沟通,优化负荷预测业务流程,规范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发,显著提高负荷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LSTM网络的时间多尺度电采暖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采暖负荷的准确预测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电采暖负荷预测精度,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时间多尺度电采暖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负荷预测网络模型参数,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电采暖负荷数据特征,在不同训练步长下,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采暖负荷预测模型,实现电采暖负荷的准确预测.采用北京某地的电采...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并发通信的管理与控制是计算机监控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以厦门电业局负荷管理系统为例,对大规模并发通信系统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构建了系统逻辑结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网络通信中的任务调度问题及负载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压用电检查微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利用负荷管理终端的现有资源,在用户侧负荷管理终端上增加高压用电检查功能模块,对10kV高压用户变电所的用电情况、安全用电以及经济监察等方面进行“自动检”,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走检”方式。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实现了用电检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使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王涛  谷根代 《华东电力》2007,35(5):60-62
根据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安全可靠、覆盖面广等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研究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给出了主站系统、通信系统、现场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该系统集负荷管理、远程抄表和防窃电功能于一体,满足了现代电力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智能性、实时性与可扩展性,设计了基于多代理技术(Multi—Agent)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此系统包括主站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和现场终端系统三大部分。重点阐述了基于Multi—Agent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交互结构和各个Agent的具体功能,为未来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最优潮流框架下,以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为目的,提出了基于影子价格的可中断负荷最优调度模型。该模型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模拟可中断电价的方法,得出不同可中断电价下系统的最优负荷中断量以及系统总成本。结果显示,可中断电价小于影子价格时,系统总成本较高是因为发电成本较高,可中断电价大于影子价格时,系统成本较高是因为中断补偿成本过大,发电成本和中断补偿成本此消彼长。当可中断电价与影子价格相等时,发电成本和中断补偿成本恰好达到动态均衡,系统总成本也达到最小,此时的负荷中断量也是最优的负荷中断量。据此,可中断电价小于影子价格时应增加负荷中断量以降低系统总成本,可中断电价大于影子价格时应增加发电出力以降低系统总成本。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通信网络的性能对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GPRS通信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证了GPRS应用于负荷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了GPRS的组网方式,介绍了基于GPRS的负荷管理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力负荷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网络技术开发了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3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和动态服务器页面技术,弥补了当前负荷调度管理工作自动化的不足,使得负荷预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有效化。系统容易维护,页面友好,操作简单实用,数据安全,可以有效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预测精度和工作效率,成为电力负荷管理人员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特点及其特殊要求,从技术和经济性方面分析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应用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GPRS无线数据通信网络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织方案,从通信方式和终端功能支持2个层面上对如何降低通信费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EDA9033是一种智能型工频交流电参数数据采集模块,利用该模块可一次获得所需的绝大部分电参数.文章结合当前工矿企业用电的特点和电力负荷管理的方式,设计出一种基于该模块和组态软件的电力负荷监测系统.系统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有很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无线系统的负控供电运营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重要作用及总体构成,在现行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供电运营管理平台;进一步介绍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通过前置工控机切换信道接口,实现与光纤、载波信道的沟通;实现了利用无线电远程监测和控制负荷,并提供监控中心站计算机系统的配置方案,并就优缺点进行比较,提出了系统的应用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