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数化结构设计技术与数字设计、数字建造工具的结合,改变并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设计的过程。研究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数字设计教育模式,将建筑设计过程与数字结构设计技术相结合,并且在各种国际教育机构中讨论实验性工作坊的成果。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一系列课程在启发建筑实践创新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The onset of digital design has enabled a new level of experimentation with free-form shape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which has made geometry a fertile area of research over the last decade or so. Helmut Pottmann describes how geometry not only has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a more exciting generative approach for architects, but can also make design much more construction aware for the whole design team, enabling a wholly digital workflow from design to fabricatio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 计领域中数字化及建造技术的应用从仅关 注数字概念设计发展到更加关注“从虚拟 设计到实体建造”的完整过程。结合同济大 学数字建造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形 态自生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环境性能分 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NC)以及传统材 料多维表达技术等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 在景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袁烽  杨智 《城市建筑》2012,(9):53-56
本文基于对运用数字化软件实现对以机械臂为代表的数控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的介绍,进而深入研究“数字化建造”理论中从“生成”(generating)到“建造”(fabrication)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首先在探讨铣削(milling)、热线切割(hotwirecutting)、弯折(bending)、夹砌(grippingandstacking)等机器人建造手段如何与建造算法化与参数化设计结果进行无缝连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运用数寺:化软件完成对上述加工方法的精确模拟以及优化加工路径以实现在现灾世界中机械人对材料的数字化加工。然后尝试将这些基于数控机械人的加工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形成一套逻辑清晰的建造算法,从而为数字化建造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Laura Lesniewski , Principal of BNIM, describes how Elements, an internal division of the US firm focused on sustainable design and research, made an essential contribution to BNIM's new facility for the Omega Institute for Holistic Studies in Rhinebeck, New York.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and other new tools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the optimisations of the three primary flows through the building – energy, air and water – it has realised a new standard in ecological desig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于华 《华中建筑》2002,20(2):45-46
该文从几个不同的技术文化侧面,探讨数字化技术与建筑的一些基本关系。解读渗透在建筑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建筑观念的影响。面对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提示建筑师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看重新阐释建筑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杨阳  孙澄 《城市建筑》2013,(19):34-37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曲面形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曲面的建构与优化过程对于复杂曲面建筑的实际建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已成为建筑设计实践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归纳并论述复杂曲面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而对建筑设计中复杂曲面的建构逻辑和方法进行研究和阐释.以此作为曲面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归纳,从曲面几何形态,结构形态、环境性能等方面提出深化设计阶段相应的曲面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腾飞,社会不断进步,带来了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各地的工业设计行业进入繁荣时代,然而工业建筑设计由于受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要求的影响,大多千篇一律,没有特性。最近有幸和台湾著名的工业建筑设计公司苏州佳信建筑事务所合作一个大型工业项目,从中学习到一些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A direct parallel can be made between the Modernist separation of form, structure and material and the more recent tripartite division in digital processes of modelling, analysis and fabricat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predominance of geometric-driven form-generation. Today, though, design culture is experiencing a shift to a new level of material awareness. Inspired by nature's strategies where form-generation is driven by maximal performance with minimal resources through local material property variation, Neri Oxman investigates a novel design approach to digital fabrication that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program physical matter.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建筑观,笔者所在建筑系开设现代建筑认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分析建筑、理解建筑。本文以托莱多美术馆玻璃展示馆的认知教学为例,对整个授课过程的教学引导和互动部分、以及学生作业成果进行评述,并从感官建筑要素、建筑直接影响要素、建筑间接影响要素反思建筑认知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Official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remains very traditional and has yet to engage with the digital age. To counter this, Shanghai-based Fab-Union was set up in 2014 to establish a cross-disciplinary community – now over 10,000 strong – that is driving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crafts in the country. Here, its founder Philip Yuan and lead designer Hao Meng describe Fab-Union's online design platform, its offline collective design space, and its robotic factory that functions as an open research facility and fabrication workshop.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在思维方式 和设计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个专业往往 是在相互妥协中完成设计,这种模式不利于 发挥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并有可 能造成浪费。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渗透 使得建筑结构一体化的设计与建造在数字 平台上成为可能。在2014年清华参数化设计 研习班的Grasshopper班教学中,尝试使用这 一数字化设计平台进行非对称折板结构的 几何形态生成和力学模拟,并使用激光切割 和三维打印等数字化加工技术进行构件加 工,完成了一个实验性折板结构空间形态的 设计和建造。本文介绍了这一实验性教学的 相关技术问题,以及其背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关注的是BAU这家澳大利亚 中国的建筑、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公司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这家从事各种规模设计,关注不同环境因素的公司对研究的重视。4个刊登的项目显示了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如何拓展建筑的语汇,建筑的复杂性反射出文化的多元交汇性;可持续的理念在功能与形式等各个层面的实践;以及对建筑设计流于形态设计机器的抵制。  相似文献   

14.
以筹建中国园林博物馆为契机,通过文献检索和博物馆实地调研对博物馆展陈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体系和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包括室内展陈、室内展园、室外展区为一体的展陈新模式,并研发了园林体验式4D影院、城市绿地数字沙盘等互动式多媒体展陈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代天津开埠以后,尤其北洋新政的推行,促进了城市博览事业的发展。文章梳理了近代天津自北洋新政至民国政府时期博览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探讨了近代天津博览建筑从沿用传统、效仿西法到走向现代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揭示了在政权更迭、文化冲击、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近代天津博览建筑的产生与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举行的第23属世界建筑师大会学生设计竞赛中,设计方案“反映生活,镜像文化”获得第2名,本文按照:任务书解读——基地选取——提出问题——应对策略的逻辑线索,阐述了获奖方案的生成过程,希望对相关设计竞赛和设计课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高等教育学院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合作举办了"城市文化及景观重建"国际设计研讨会。文章记述了这次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部分内容与观点,通过分析说明5个方案,阐述学生们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后世博发展方案设计中体现的总体建筑研究价值。这些研究及设计的意义在于,针对如今设计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为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London-based Adams Kara Taylor (AKT) is one of the most innovative design-led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 the UK. Seeking out creative collaborations with leading architectural firms and schools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nternationally, it has, as Hanif Kara , Co-Founder and Director at AKT, explains, developed a holistic approach in which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nverge. Here Kara defines the emerging methods of ‘design engineering’, emphasising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nput at the conceptualisation stage and research over even the contribu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互动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给传统方式的建筑设计带来了许多的思考与探索。本文在建筑学与这种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基于Arduino系统,结合参数化的形式研究方法与数字建造技术,展现一种技术融合的研究思路,为建筑互动系统实现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