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大粒径交联聚丙烯酸酯胶乳,以其作为接枝主干物,与丙烯腈、苯乙烯进行接枝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接枝弹性体.用其与聚氯乙烯(PV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考察了丙烯酸酯接枝弹性体对PVC/丙烯酸酯接枝弹性体共混物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该共混物质量比为75/25时,其抗冲击强度约为PVC树脂的8倍,而其他性能比PVC树脂的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天津化工厂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氯乙烯—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简称VC—ACR接枝共聚树脂)的研究”1990年11月10日在天津通过了化工部主持的国家技术鉴定。 VC—ACR接枝共聚树脂是80年代西欧推出的新型材料,它具有耐冲击、耐候、加工性能优良等特点,是制造各种异型材,特别是窗框异型材的优选材料。在抗冲击和耐候性等方面明显优于CPE改性的PVC。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作为一种新型交联剂,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交联剂含量的丙烯酸酯类核壳增韧改性剂(ACR),用于对聚氯乙烯(PVC)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通过改变交联剂的含量,测试了ACR的交联度、接枝度、接枝效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了ACR/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与交联剂含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当交联剂含量增加时,ACR的交联度、接枝度、接枝效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得到了升高。当交联剂含量为0.4%,ACR/PVC的质量比为8/100时,ACR/PVC共混物发生了脆韧转变,冲击强度为1145J/m,是纯PVC的39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BA)为核层单体的聚丙烯酸酯(ACR)乳液,在此基础上,以氯乙烯(VC)为壳与ACR乳液悬浮接枝共聚,得到核-壳型高抗冲特种PVC树脂,并对该树脂进行了质量指标分析和加工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胶乳增韧PVC共聚树脂(NCR)。先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制得粒径为120~140 nm的轻度交联复合胶乳,再利用氯乙烯单体对聚丙烯酸酯的溶胀特性,使上述胶乳与氯乙烯单体发生悬浮接枝聚合,形成具有互穿包覆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纳米粒子增韧PVC共聚树脂。通过与PVC-SG5共混CPE/ACR/MBS的改性材料进行对比,发现NCR具有优异的常/低温缺口冲击性能,而且其综合力学性能优越,具有刚韧平衡的优势。此外,该共聚树脂易塑化,加工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的实验检测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悬浮ACR接枝共聚树脂与PVC SG-5、PVC SG-5和抗冲改性剂CPE(或ACM)共混树脂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悬浮ACR接枝共聚树脂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法制备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ACR),并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醇和正辛基硫醇作为链转移剂对 ACR壳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并用于PVC共混改性。黏度法对PMMA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表明,正辛基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能力较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对共混树脂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当ACR壳层PMM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2×104时,PVC/ACR 共混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大大提高。与纯PVC相比,共混树脂的Tg均略有提高,其增量随ACR壳层PMM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而减小。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R壳层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共混物分子链段运动活化能提高越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制得聚丙烯酸酯复合胶乳,再将其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利用氯乙烯单体在聚丙烯酸酯中的溶胀特性形成具有半互穿网络两相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接枝氯乙烯复合树脂。该高抗冲PVC复合树脂与共混改性的通用型PVC树脂QS-1000F相比,具有优异的缺口抗冲击性能,综合力学性能与10份冲击改性剂KM-355P共混改性的通用QS-1000F型PVC树脂相当,具有刚韧平衡的性能优势和优异的加工塑化性能,且成本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取原位聚合将抗冲改性剂ACR与VCM单体接枝聚合,改善了PVC树脂的抗冲击性能。介绍了ACR及高抗冲PVC树脂的制备,对高抗冲PVC树脂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0.
ACR树脂的生产技术概况及其发展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CR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经种子乳液聚合得到的热塑性接枝聚合物.主要用作PVC硬制品的抗冲改性剂,可以改善PVC制品的抗冲击性能和其加工性能。本文介绍了PVC抗冲改性剂ACR树脂的国内外生产概况,阐述了ACR树脂的技术概况,并分析了国内有关ACR树脂生产、技术、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1.
缪晖 《聚氯乙烯》2005,(2):26-30
叙述了PVC树脂的增韧机理,归纳了PVC制品的增韧方式,对冲击改性剂ACR的合成过程及结构性能表征方法进行了详述,并研究了ACR—g—VC接枝共聚树脂的制备要点,简要介绍了接枝共聚树脂性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2.
ACR—g—VC接枝共聚高抗冲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了PVC树脂的增韧机理,归纳了PVC制品的增韧方式,对抗冲改性剂ACR的合成过程及结构性能表征方法进行了详速,并研究了ACR—g—VC接枝共聚树脂的制造要点,最后简要介绍了接枝共聚树脂性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强 《聚氯乙烯》2012,(2):27-29
比较了ACR接枝VC共聚树脂与CPE对PVC干混料加工性能、给水用PVC-U管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CPE相比,ACR接枝VC共聚树脂可降低PVC干混料的平衡转矩,缩短塑化时间,节约能源消耗;②对于Φ32、Φ110给水用PVC-U管材,添加ACR接枝VC共聚树脂生产的PVC-U管材性能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且综合性能全部优于添加CPE生产的PVC-U管材。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合成了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此为种子制备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接着在高压釜中进行氯乙烯原位接枝共聚,制备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PUA/PVC)复合乳液树脂。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热力学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A/PVC复合胶乳粒子具有多核壳“海岛型”复合结构,经原位改性的PVC复合材料中的PUA橡胶相具有高度均匀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5.
叙速了采用在ACR链上接枝氟乙烯(VC)单体达到对PVC树脂增韧改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ACR的抗冲效果与ACR胶乳特性密切相关,合成PBA时B(交联剂)最佳用量为1%左右;BA/MMA最佳投料比80/20左右,ACR—g—VC抗冲强度随ACR含量增加而增加;制得的ACR—g—VC树脂性能达到Vinnolit公司同类产品H2264z树脂实测水平。  相似文献   

16.
ACR—g—VC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两步乳液聚合合成了核-壳结构型ACR胶乳,并进一步通过ACR胶乳存在下的VC悬浮聚合合成ACR-g-VC共聚物,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R胶乳的存在影响VC悬乳聚合的稳定性,增加分散剂用量能得到颗粒特性较好的共聚树脂;ACR-g-VC共聚物的溶胶聚合度略低于相同聚合温度的均聚PVC,凝胶含量随共聚组成中A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ACR-g-VC共聚物的塑化时间小于聚合度接近的均聚PVC,而加工转矩大于均聚ACR-g-VC共聚物的冲击强度随ACR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大于ACR含量相当的PVC/ACR共混物。  相似文献   

17.
纳米粒子复合ACR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锐兰  王锐刚  邬润德 《浙江化工》2003,34(7):13-14,24
采用纳米SiO2粒子作为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的原位乳液聚合,初步探讨了此类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分析了包覆机理,讨论了SiO2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残渣生成率的影响。用此种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和PVC树脂共混,结果比用纯聚丙烯酸酯与PVC树脂共混的材料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微细SiO2/ACR原位乳液聚合复合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微细SiO2粒子作为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初步探讨了此类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分析了包覆机理,讨论了SiO2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残渣生成率的影响,用此种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和PVC树脂共混,结果比用纯聚丙烯酸酯与PVC树脂共混的材料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洪涛 《塑料科技》1990,(3):20-23
聚丙烯酸酯(ACR)可作为PVC塑料的加工助剂和抗冲击改性剂使用,改善其加工性和抗冲击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改性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的合成及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的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为核,聚氯乙烯(PVC)直接为壳层的新型聚氯乙烯复合改性剂,用于通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改性PVC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动态力学分析显示;改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改性剂与PVC基体问的相容性;当改性剂加入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50/50)时,改性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VC的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