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沪深并购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二次相对效益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年、2002年、2003年所抽取的39家样本公司,选取6项财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二次相对效益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年来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所产生的影响.样本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从总体上看并购后绩效有提高的趋势.并购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企业绩效与企业管理者主观努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综述和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的现实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并购行为的战略支持动机,将关联并购行为划分成与主营业务有关和与主营业务无关两种类型,分别实证分析其支持和掏空的绩效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主业相关的关联收购行为提升了企业的绩效,具有支持的效果;与主业无关的关联收购行为降低了企业的绩效,具有掏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微观绩效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36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法,从财富效应和经营绩效两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微观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给股东带来了一定的财富损失,但不显著;在经营绩效方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虽然短期综合绩效未能改善,但并购后2、3年绩效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SCP分析范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古诺模型阐述了行业集中度与横向并购绩效的关系,认为行业越集中,并购绩效越差;行业越分散,并购绩效越好.同时以2002-200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横向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以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衡量并购绩效指标,分析了样本并购前一年到并购后第三年5年间业绩的变化情况,最终发现在行业集中度较低下实施的横向并购绩效最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众多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试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转型升级,纺织服装行业的并购数量也因此不断增长。并购是否促进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价。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纺织服装上市公司2012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初始样本,选取17家上市公司,运用DEA的基本模型CCR的改进模型对并购前后两年的相对效率值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并购样本的绩效在并购后的两年先降后升,对并购前后绩效均值进行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并购前后的绩效差异显著,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绩效均值相较,并购样本的绩效也更优,整体看并购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分组检验的结果显示非关联交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并购是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利润增长的有效方式。选取我国传媒业上市公司2016-2017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对CEO任期、内部控制及传媒业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媒业并购绩效在并购后有先升后降的趋势,CEO任期与传媒业并购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在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不变的前提下,传媒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弱化CEO任期给传媒业并购绩效带来的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传媒业企业并购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对我国2002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并购行业相关程度分析了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对我国企业并购的三点启示:在开展并购时重视对进入行业的分析与选择;注重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减少过多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选取2010—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并发行A股以及成功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比起理性管理者会进行更加频繁的并购活动.管理者过度自信是驱使企业实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通过实证检验和规范分析得出重要结论,并给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化、国际化,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事件研究的方法,从主并企业的角度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1 2009年以后发生的并购事件中,获得正的财富效应的样本呈上升趋势;2 2004年~2010年的并购样本67起并购事件中,有5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4起并购事件的并购样本获得了正的财富效应,28个样本获得了负的财富效应;3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能获得短期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10.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股票就会随之全流通,大规模并购所依托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条件得以具备,上市公司将以多样化的支付手段进行并购重组.就股票全流通环境下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所得税的处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经典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实证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正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作为对于处在调整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并购是其快速成长壮大的主要手段,同时也面临风险。通过对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的分析,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3.
因子分析法在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对其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沪市电子行业2002年度财务报表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投资者投资、择股提供帮助,并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值管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一个管理新动向,对市值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上市公司改进市值管理,更好地为股东价值最大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首次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ement analysis,DEA)方法建立了一个评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的DEA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包括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的25家上市公司2008年度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5种类型绩效,并具体分析了每类上市公司改进市值管理绩效的路径,对我国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改进市值管理有着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上市公司制定财务政策和投资者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以换手率作为流动性的度量标准,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两批试点中45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交易价格、流通市值及股票流动性在股改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上述因素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一段时期,股票价格有所下降;流通市值没有显著变化;股票流动性大幅提高;换手率与交易价格负相关;与流通股数量显著正相关.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各方利益基本保持稳定,流动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是流通股数量的增加,流动性的增强反过来制约股票价格的偏离,影响股票价格.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分省市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中国投资亦应进行理性化分析和投资,理性化分析的基础即是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本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沪市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分省市的聚类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以便投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关中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后,表明大关中地区整体、第三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产生负向影响,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则是正向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关中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激发了管理者的利益侵占行为,进而造成一定程度公司业绩的下滑,这是本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在语言描述方面存在自利性归因倾向的问题,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为研究背景,分别对业绩最好的和业绩最差的各100家公司的报表,在业绩归因行为发生的频率方面做统计分析,考察其归因倾向。结果发现,以IPG,IPB,ENB为代表的绩优、绩差公司,自利性归因行为比重值远大于0.5,接近于1的水平。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而且出现频率也异常频繁。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以家电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较差,根本原因不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