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志宏 《广东化工》2023,(18):137-139
通过土柱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了施用等复合肥量条件下,不同酸度模拟酸雨以及降雨量对菜园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下淋滤液硝态氮浓度均随淋溶次数的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淋滤液硝态氮浓度最大值为292.9 mg/L(pH=2.0,第1次淋滤液),最小值为93.7 mg/L(pH=6.5,第8次淋滤液)。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淋滤液硝态氮浓度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淋洗处理硝态氮的淋失总量均较大,在403.0~649.0 mg之间,其大小顺序为pH 2.0>pH 3.0>pH 4.0>pH 5.0>pH 6.5,随酸雨pH值降低,硝态氮淋失量增大,强酸性降水加剧菜园土中硝态氮淋失。不同淋洗处理对菜园土壤硝态氮累计淋失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大的影响,硝态氮累计淋失量均随着淋溶次数增加不断增大,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菜园土壤硝态氮的累计量淋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颗粒复混肥生产过程配方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般颗粒复混肥配料计算的基础上,以生产成本及总养份含量为目标,结合土壤肥力和作物特性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对颗粒复混肥生产的配料过程进行了程度设计和优化,设计了通用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已有生产工艺过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2016,(6)
正为明确施用腐植酸肥对氮素淋失和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Lam)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法测定了砖红壤-油麦菜系统各处理不同形态氮淋失量、油麦菜农艺形态指标以及植株吸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中可溶性有机氮占氮淋溶量的73.8%~76.8%,是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常规处理中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淋失量最高,分别为3.9 mg/pot、  相似文献   

4.
活化腐植酸肥料氮素土壤淋溶释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处理的腐植酸肥料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淋溶实验研究了氮素淋溶情况。结果显示,添加腐植酸的复混肥料,特别是经脲基活化处理后,氮素在土壤中的淋失量明显降低,后期土壤氮素残留量显著高于无腐植酸和未活化腐植酸肥料。经活化处理后的腐植酸对氮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以磷酸氢钙为磷源的颗粒复混肥的造粒及产品特性,讨论了水分对颗粒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产品中P2O5的退化率,以确定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袁敏  梁瑞雪  刘青 《当代化工》2021,50(2):274-277
优选利湿通淋颗粒的水提工艺,为利湿通淋颗粒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数据.以益母草碱转移率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利湿通淋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优选的最佳水提工艺为:醇提后的药渣与蒲公英、益母草等五味饮片混合,加水量分别为饮片总重的14倍 、12倍、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优选的利湿通淋颗粒水提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为利湿通淋颗粒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汪志勇  胡宗超 《广州化工》2010,38(5):207-208
模拟贵阳市2005年酸雨情况,利用土柱淋洗试验,研究贵阳市三个不同区域磷淋失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本地区农业合理施肥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磷淋失与酸雨pH值和降雨量密切相关,酸雨pH值越小,酸性越强,磷淋失量越大;降雨量越大,磷淋失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邢淑敏 《上海化工》1995,20(3):37-40
本文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养分平衡摄取与专用颗粒复混肥配制和施用的效益,并列举了根据全国长期的推广生产和肥效试验所得出的含N、P、K及中量和徽量元素的复混肥料之配方和施用量,可供生产厂家和供销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福强  李海萍 《广东化工》2011,(8):272-273,275
以Pb元素为例,通过模拟酸雨,采用与自然界相接近的间歇性淋滤方式对土样进行淋滤,研究了pH酸雨对珠三角潮土和水稻土中Pb元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龙山潮土淋失量绝大多数>0.5μg/L,pH=4.50时淋失最严重;大旺水稻土淋失量绝大多数<0.5μg/L,最大淋失量出现在pH=2.50时的表层土,且淋失量随深度呈现减小...  相似文献   

10.
控失型复混肥的控失机理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控失型复混肥所用控失剂及其控失机理,控失型复混肥的肥效及增产效果,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控失型复混肥的控失机理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肥料对环境污染,以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利用天然材料凹凸棒土和生物高分子材料复配物经辐射改性,能吸附N、P、K,达到控制养分流失的目的,生产出控失复混肥。介绍控失肥的控养、节肥、改良土壤、环保、增产等特点以及肥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复混肥生产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复混肥料的生产技术和特点,介绍了团粒法,料浆法,熔体法以及挤压法生产颗粒复混肥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以钙镁磷肥为磷源的复混肥料以粉状为宜徐新民,艾华林(江苏省扬州磷肥厂)(云南省玉溪磷肥厂)按现行复混肥国家标准,要求复混肥制成“颗粒状”。对此,学术上有不同看法。江西王志雅同志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 ̄[1~3]所作的大量试验结果,撰文认为:“在目...  相似文献   

14.
生产控失型复混肥料是今后肥料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着重介绍了用高塔装置改产控失型复混肥料的工艺技术路线,控失型复混肥料的形成机理、技术创新点、产品质量标准等,并指出下一步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化工厂为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自行研制成功了以氯化铵为主体的颗粒复混肥料,1985年建成了一个年产5000吨的中试车间,1987年经改建扩建形成了年产2万吨的生产能力。几年来,该厂因陋就简,先后生产了2万多吨颗粒复混肥。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该厂又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颗粒复混肥生产线,并于今年三月一次试车投产成功。该生产线采用本厂自产的氯化  相似文献   

16.
熊又升 《磷肥与复肥》1994,9(4):89-89,77
复混肥料品种定位试验初报熊又升(湖北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我们研究了以不同单质元素肥料为原料生产的复混肥料连续施用的肥效和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原料组成的四种品系的复混肥长期定位测坑。1材料与方法1供试土壤试验选用黄棕壤,将其混匀后装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高浓度复混肥结块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复混肥料含水量在0.5%~2.5%,温度35~60 ℃,小颗粒含量0~25%,承受压强1~3 kPa范围内变化时复混肥的结块率变化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复混肥的生产和防结块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机复混肥造粒用有机粘结剂的研制及其造粒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机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上的应用很广泛,由于其存在一些缺点,在有机复混肥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天然的玉米淀粉合成了一系列的有机粘结剂,用以替代无机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上应用。通过试验发现:淀粉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造粒中不但能完全满足国家的肥料标准,甚至添加量也仅有物料量的1.5%~3.3%;且大于1mm的成粒率甚至高达98.0%,而且有效成粒率(2~6mm)也达到72.0%,且大型颗粒较少。所以以淀粉生产的有机粘结剂完全可以替代无机粘结剂用于有机复混肥的颗粒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对尿素-普钙系颗粒复混肥挤压造粒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及适宜的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20.
“控失型”复混肥的控失机理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控失型"复混肥所用的"控失剂"的控失机理进行简单介绍,对"控失型"复混肥的机理、肥效及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