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1世纪超声电机技术展望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首先回顾了超声电机技术在20世纪国内外发展的情况,叙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在超声电机研究方面的进展,其次预计了在21世纪国内外市场对超声电机的需求,特别列举了超声电机技术将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起到的重大作用,最后论述了21世纪超声电机技术的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任务,针对我国在超声电机理论、实验和材料研究工作的现状,提出了21世纪为发展我国超声电机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有关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商超声电机研发和产业化的大计,全国第三届超声波电机理论和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05年5月12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等30多个单位的70多位专家和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主任赵淳生教授向大会作了《对发展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若干建议》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国际超声电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建议和当前应该研究的相关课题。他还详细介绍了南航超声电机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获2003年国防…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 2月 1 9日上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在超声电机研发方面获得十项科技成果 ,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课题所进行的这些研究具有源创性和先进性 ,推广和应用良好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省暨南航大超声电机研究中心自 1 995年成立以来 ,在赵淳生教授的领导下 ,经过 7年的不懈努力 ,白手起家 ,将我国超声电机研制推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他们从基础理论开始到样机研制 ,在超声电机的运动机理、结构优化设计、驱动与控制、实验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  相似文献   

4.
赵淳生,机械工程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湖南衡山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1984年获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工程力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振动工程技术和应用研究。提出了超声电机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超声电机定子/转子间“粘着-滑动”非线性摩擦界面模型;提出了行波超声电机定子反共振点恒流驱动模式、频率自动跟踪新方法和压电陶瓷元件分区极化新方式;解决了行波超声电机定子近频模态混迭及二相频率分离的难题。研发了杆式、环式和圆板式行波型、自校正驻波型、直线型,纵扭复合型和多自由度型等16种具…  相似文献   

5.
《振动、测试与诊断》2005,25(1):i001-i001
本刊主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负责的“超声电机”课题组,继2003年“超声电机的研究”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之后,其“新型超声电机技术”项目最近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此我们谨向获奖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超声电机寿命测试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超声电机寿命测试的原理和试验方法。利用计算机并行接口实现了对超声电机转速、运转周数和运转时间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对超声电机运转、停止的控制。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TRUM系列行波型超声电机的寿命试验。经测试,TRUM系列行波型超声电机的使用寿命达到了300h。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承办,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会议得到了全国振动利用工程以及超声电机技术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大会特别邀请了  相似文献   

8.
江苏春生超声电机有限公司(Jiangsu TransUSM Co.,Ltd)成立于2008年3月,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超声电机及其应用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赣榆经济开发区(连云港市),研发部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4):1285-128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教授负责的“超声电机”课题组,继2003年“超声电机的研究”项目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之后,最近,“新型超声电机技术”项目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声电机”课题组是赵淳生教授于1994年底组建的。1995年底,课题组研制成功我国首台能实际运转的行波超声电机,并在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主持下,通过了以东南大学冯纯伯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鉴定。此后又相继研发成功15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超声电机和驱动器,其中包括TRUM圆板式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和BTRUM圆杆式旋转型行波超声电机两个系列产品。授权和申请的国家发…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振动利用工程、超声电机技术及其相关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发展,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13—15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利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  相似文献   

11.
压电超声微马达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压电超声微马达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压电超声马达微型化的通用方法,并指出了压电超声微马达的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多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综述了国内外多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场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已经发展的几种多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的结构、原理、性能和特点,针对原有的圆柱-球体三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的一些缺点提出了改进的结构方案,并指明了它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直线型超声电机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概述了直线型超声电机的运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直线型超声电机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列举了一些典型例子,总结了直线型超声电机的应用领域。针对现在直线型超声电机在理论、实验、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其研究开发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国内压电超声马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压电超声马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自80年代以来也进行了一些压电超声马达的理论探索和研制的实践工作。本文根据近十几年来国内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压电超声马达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列举了行波型压电超声马达、驻波型压电超声马达、微动压电马达等典型例子,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电机的运行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磁型电机。阐述了超声波直线电机椭圆运动的生成原理,讨论了行波直线电机与驻波直线电机的优劣,为超声波电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多自由度超声电机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的、在单自由度超声电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机。由于这种电机能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的运动,且具有超声电机本身的独特优点,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列举了几种最新出现的多自由度超声电机,阐述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为关注这方面发展动态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超声电机在国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要回顾了超声电机的发展,并简述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对其各种控制策略做了简要的比较。分析国外超声电机的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探讨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发展及其在精密驱动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其性能提升技术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阶段尚且存在的技术问题。首先,从定子行波的合成、质点椭圆运动轨迹、接触界面的摩擦驱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运行机理。然后,从结构优化和新材料应用角度综述了旋转行波超声电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从温升控制角度阐释了温度变化对超声电机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现有解决方案;论述了变预压力对谐振频率漂移的耦合影响,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双行波驱动角度分析了超声电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概况了其研究历程及可行的发展方向。最后,归纳了旋转行波超声电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建议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了一种基于DSP的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机在谐振点附近的自动频率跟踪、转速反馈控制、显示以及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 of high-frequency tribosystems such as ultrasonic motors, a specific test method is necessary. This work repor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st machine to evaluate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ur of friction materials under ultrasonic frett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giving some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rd/soft (steel/polymer) and hard/hard (steel/alumina, alumina/alumina) couples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application as contact materials in ultrasonic motors. Investigation of friction behaviour at high frequencies showed that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s lead to friction forces of much lower magnitude than predicted by quasistationary friction coefficients obtained for sliding friction. The wear behaviour is characterised by abrasive, adhesive, fatigue and oxidative mechanisms, depending on the mating materials. For polymeric friction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fibre reinforcement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PTFE as a solid lubricant were evaluated. The presence of PTFE resulted in a strong improvement of both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