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22,38(6):40-44
1951—1953年创办的造园组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和教育影响深远。基于档案文件,以时间为序,描述造园组成立的背景、沿革和办学情况,讨论造园组停办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造园组隶属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合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协办;汪菊渊、吴良镛、陈有民以及梁思成等先生在造园组成立和建设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造园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和行政组织;造园组的成立依赖于一系列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教授从求学时代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建筑教育、城乡建筑事业以及学术上的艰苦求索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概括性叙述,以及吴先生在对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不断追求中,所创建的广议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亦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读吴良镛     
洪铁城 《华中建筑》2008,26(5):21-25
吴良镛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建筑学教授。他在60多年专业生涯中,从建筑走向城市规划、走向区域、走向人居环境研究,以《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两部巨著,赢得了非常的荣誉。然而荣誉后面的重要意义是他的导师伊利尔·沙里宁早在60多年前给他的评价:他的工作中,有着一种“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标志“人类文化进步”,可以标志“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是朝着“宜人的、可持续发展居住环境”目标前进当中,极为难能可贵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这就是吴良镛教授存在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培养定位、培养平台和学制探索等角度全面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清华的研究生建筑教育以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强调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育体系;硕士培养定位"以专业型为主,研究型为辅,兼顾职业型"、博士培养定位则突出"理论型",鼓励学生关注当前中国建筑领域和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并对本、硕贯通六年培养学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地理设计:新思维与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艳红 《中国园林》2010,26(4):35-36
在杰克·丹哲芒(Jack DarNermond)主持的地理设计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集思广益,探讨地理设计的概念、应用及未来,从学术上打破地理学、城市规划、园林学、建筑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界限,分享GIS应用,并从技术上对人居环境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凯文·林奇、吴良镛等在传统的设计基础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从业人员不断探索、了解更有效的方法.地理设计概念的提出和方法应用,及时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认识解决规划设计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应积极地参与这种跨行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更应多了解、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这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蓝枫  车伍  尹稚  卫爱民 《城乡建设》2011,(8):25-30,4
入夏以来,暴雨频发,武汉、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花容失色",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的城市为何"逢雨必涝",出路何在?本期会客厅邀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车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北京市人大代表卫爱民,共商内涝治理问题,为城市支招。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承德避暑山庄研究会、承德市文物园林局与《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编辑部五个单位主办的第三次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内召开。大会宣读交流论文三十七篇,围绕此次学术会议所确定的主题“传统建筑园林的地方风格与民族风格”展开研究讨论。于9月16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  相似文献   

8.
冯江 《城市建筑》2011,(3):40-42
文章回顾了2010年建筑教育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吴庆洲教授的求学经历,简要介绍了其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结合学术研究和建筑史教学的教育方法、在建筑教育中倡导的精耕细作之道和在建筑教育管理中倡导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9.
金博 《中外建筑》2013,(12):73-7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更新随之自然实现。吴良镛教授针对我国城市改造现状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强调尊重文脉和历史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要依据房屋现状区别对待,在城市保护与改造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以实际项目为例,进一步发掘了“有机更新”理论的内涵,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设计方法对此进行实践和拓展,提出针对一次性城市大量建筑改造的分类归纳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依据历史记载有2000余年的历史,可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初称造园专业,逐渐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汪菊渊先生是主要的奠基人。当初他与吴良镛先生策划并正式呈建议书,获批准后,由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合办造园专业。首届学生由农大园艺系选拔,最后两年到清华大学上课,毕业证书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共同颁发。其后,自1952年招入的新生便在北京农业大学上课,清华教师来农大授课。1956年国家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将造园专业调整到北京林学院,改称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汪先生一直在第一线坚持学科奠基工作,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学科。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2020,(1):8-11
《风景园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国际性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以及公共艺术学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的近现代风景园林历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学术论文,以及风景园林总体设计和城市设计方案、风景园林设计和公共艺术建成作品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荆州古城周边旧城区的实地现状调查,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对吴良镛先生的有机更新理论的再解读,衍生出新的有机更新理论,并分析各类发展限制因素,发掘古城边沿的发展的理论基础,最后通过老南门东堤街的更新实例,提出旧城区保护更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若干文献[2 ,3] 对吴震东公式引入“断面形状系数P”发表了不同看法和意见 ,认真研究并分析了湖南大学及新疆建筑科学研究所分别为验证吴震东公式与Б г Cкрамтаева公式计算精度所做的试验 ,从理论上严格论述了“断面形状系数P”是人为虚构的 ,用来对吴震东公式进行修正是错误的。同时指出 :“吴震东公式来源于广义蓄热微分方程严格完整的数学与析解 ,而分析解是不能修正的”  相似文献   

14.
在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组设立之前,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长期的课程建设,国立中央大学在农科和工科中都开设了造园相关课程.通过梳理国立中央大学园艺、森林和建筑工程科(系)中庭园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原因及授课教师,分析造园相关的科研、实践及其对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立中央大学造园相关课程主要由园艺系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若干文献[2 ,3] 对吴震东公式引入“断面形状系数P”发表了不同看法和意见 ,认真研究并分析了湖南大学及新疆建筑科学研究所分别为验证吴震东公式与Ъ г Скрамтаева公式计算精度所做的试验 ,从理论上严格论述了“断面形状系数P”是人为虚构的 ,用来对吴震东公式进行修正是错误的。同时指出 :“吴震东公式来源于广义蓄热微分方程严格完整的数学与析解 ,而分析解是不能修正的  相似文献   

16.
吴超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4):135-138
通过对肯尼.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现代建筑与文化认同》一文的阅读,在今天,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进步面前,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出现了。由于现代建筑的国际化神话并不扎根于所有土壤中,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场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开始了,肯尼.弗兰普顿在文章中所论述的并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有活力的地域形式,建筑语言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在文化和文明2个层次上吸收外来的影响,与其它的文化一同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各位专家 ,各位学者 ,各位同行 :刚才秦院长对我过誉了。召开这个孔子研究院的报告会有几方面的意图。第一 ,这个工程从1 996年提出来要我们作 ,到现在有 4年了 ,去年( 1 999年 ) 1 0月第一期已经完成了 ,应该总结一下 ;第二 ,就是我们这个工作是一个创作集体的成果 ,有我们的特点。除了专业工作者以外 ,主要的设计工作是老师和硕士生、博士生完成的。这个会也是我们教学和学习的工作汇报。第三 ,也许更核心的 ,就是希望在研讨会上 ,对创作的方向问题进行讨论。大厅已有展版 ,也有个小册子 ,所以不耽误大家太多的时间 ,主要是结合幻灯解释一…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城建技协古建园林组、北京市东城区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市第二房屋修缮工程公司五个单位联合筹办的《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古建园林事业中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们十分需要与欢迎的。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职工大学、《古建园林技术》编辑部三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期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修班准时开学上课。除专业课程外,还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学员们学习认真刻苦,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庭院式住宅近来颇受世人瞩目,北京四合院在中国庭院式住宅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准确地描述介绍它是很必要的。现在仅以当前被多数高等院校建筑系当做教材使用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住宅章的北京四合院一节文字为例,提出若干可商榷之处,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