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坤 《电工材料》2011,(1):10-13
电接触是研究电连接可靠性的应用学科,接触电阻是衡量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以及接触电阻的微观模型出发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工程上计算及测量接触电阻的方法,指出了电接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铆钉触头材料的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直接关系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通过设计触头材料电接触试验系统,实现了球-平面电接触对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从而研究了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稳定温升和热时间常数的影响.为获得接触斑点的发热状态,应用COMSOL Muh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触头对、触头夹具及热电偶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试验环境确定了仿真边界条件,进而分析了膜电阻、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斑点稳定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弓网系统静态接触电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弓网良好接触是保障机车稳定受流的关键,合适的弓网接触压力是弓网稳定可靠受流的基础。笔者研究了不同接触压力、牵引电流条件下的弓网静态接触电阻,并得到了弓网接触电阻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弓网静态时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牵引电流增大而减小,接触压力小于70~80 N,接触电阻所接触压力的增加,接触电阻激剧减少;大于70~80 N后,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的变化不明显,近似恒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接触电阻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收缩电阻。分别介绍了圆形、椭圆、环形、方形及长方形接触时收缩电阻的计算公式,证明接触形状是影响收缩电阻的重要因素。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电接触表面多接触斑点收缩电阻的影响因素。讨论了电接触材料的硬度、加工硬化及电接触压力等因素对电接触微观尖峰变形及接触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亮  胡海敏  王友钦  王言  庄麟  江凯 《供用电》2012,29(1):66-68
由于环网柜结构的原因,传统接触电阻测量夹头不适用于环网柜接触电阻的测量。分析了使用传统接触电阻测量夹头对环网柜进行接触电阻测量方法的缺点,介绍了在此基础上研制的插入式接触电阻测量夹头,通过在现场对环网柜进行接触电阻的测量,证明其具有很好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接触电阻的检测主要是电压电流法或电桥法,其不足是仅适于离线应用。提出了一种在线式的接触电阻间接测量新方法。首先在建立电接触元件的理论物理模型和径向暂态热路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热路响应方程;然后再在建立元件轴向热传导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最终推导出计及温度和电流的接触电阻曲线关系,提出通过曲线的时间常数计算电接触元件的接触电阻。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与有限元分析ANSYS仿真表明,所研究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求取接触电阻的值,为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热缺陷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常用接触件的结构特征分析,对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温升进行了研究,为接触件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断路器在不同状态下接触电阻变化的原因,提出对接触电阻应进行周期性测试。还分析了运行中断路器回路接触电阻对工作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断路器触头接触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9.
接触可靠性是电连接器的一项关键指标,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针对电连接器冠簧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与接触电阻、单脚分离力的计算。接触电阻和插拔力是影响接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插拔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插入力和分离力随插拔次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冠簧接触件的接触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新型铜基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材料转移及接触电阻。材料在电流〈14A时,由阴极向阳极转移;在电流≥14A时,由阳极向阴极转移。触点电弧侵蚀后的表面形貌产生明显的孔洞和裂纹,接触电阻随电流值和接触次数增加有小同程度的波动。结果表明,接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对称是产生材料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含膜触头静态接触下接触电阻有限元模型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触头静态接触电阻计算进行了分析,并首次提出含膜触头接触电阻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触头无膜时的接触电阻有限元计算中,接触头边界条件是齐次第二类条件,自动满足,而触头含膜后,其接触头的膜边界条件不能自动满足。通过分析,对有限元计算中的含膜边界进行了变分计算,并编制出含膜触头接触电阻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单斑点下含膜触头的静态接触电阻,计算结果与理论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对AgNi(0.15)、AgNi(10)两种材料的触点进行了接触电阻测试,分析了其检测结果,为触点接触电阻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继电器触头接触可靠性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接触电阻测量方法———脉冲电流(矩形脉冲宽度300μs)法来测量接触电阻。该方法对洁净触头的接触电阻测量值与常规法所测值一致,而对有腊或有污染颗粒的触头接触电阻测量又有不同影响。采用该方法可以区分触头表面污染状态,并根据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值的大小评价触头接触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接触电阻模型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固定式电接触接触电阻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简要叙述导电斑点和表面膜研究的现状;根据近年研究较多的微振腐蚀效应,分析了Malucci模型和Groβmann模型的特点;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铜铬铁系合金为触头材料,对真空开关管触头在不同接触压力、不同表面状况下的接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开关管的回路电阻、接触电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继电器通电触头闭合,触头上并不是立即就达到稳定的静态接触电阻,而是经历了弹跳过程和从动态接触电阴到静态接触电阻的过渡过程。由于微振动存在,动、静触头间呈现出一种变化的动态接触特性。本文以JZ14直流中间继电器为例对该特性作了初步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导电膜层(如电镀层)、污染膜层等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以及镀层不同时接触电阻的计算公式。从工程应用角度说明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理的镀层,根据接触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有无污染物的存在。重点介绍了双金属连接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机理、长大动力学,指出高阻值金属间化合物将明显提高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18.
电器长期通电后可使触点表面劣化,具体体现为接触电阻稳定增大、无规律增大、周期性变化、瞬时变化等电接触失效形式。本文以银镍触点材料为例,试验研究了接触压力、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并分析了接触电阻劣化失效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同轴插接器高频接触阻抗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发生电接触故障的射频同轴插接器内高频电流的传播过程。计算得到接触电阻、接触电感和接触电容,分析它们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提出射频同轴插接器的高频接触阻抗模型,研究它对高速信号传输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腐蚀同轴插接器的接触电阻,提出可以防止射频同轴插接器发生电接触故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连接器是通过压力接触的连接方式,达到顺利的电气接通。为研究电连接器在插拔应力下接触电阻特性,基于接触电阻理论,采用ANSYS软件对电连接器进行模拟插拔研究,并采用COMSOL软件对接触电阻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验对比得到电连接器接插件插拔时接触压力与接触电阻呈反比关系,插拔次数与接触电阻基本呈正比关系,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对接触电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