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针对某钢厂1 270 mm×150 mm板坯结晶器生产中存在的液面波动问题,改进了浸入式水口结构,并分析改进后的浸入式水口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水口后结晶器内部流场分布更加合理,表面流速降低,最大表面流速由0.414 m/s减小到0.365 m/s,降低了11.8%。速度场分布的粒子图像测速(PIV)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最后分别采用原型水口和改进后耗散型水口进行了结晶器油层波动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耗散型水口后,不同拉速下的最薄油层厚度均远远大于原型水口,能够保证油层覆盖液面不裸露。当拉速增加至2.0 m/min时,采用原型水口最薄油层厚度仅为0.005 m,而采用耗散型水口时最薄油层厚度仍有0.015 m。采用新型耗散型水口能够有效降低结晶器自由液面波动,防止钢液二次氧化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结晶器水口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拉速厚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高拉速厚板坯连铸结晶器流场的影响因素;研究浸入式水口结构、水口控流方式、水口出口角度、水口浸入深度、结晶器宽度、结晶器厚度、吹氩等因素对结晶器流场、液面流速以及初生坯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拉速下,结晶器的流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工艺参数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因数增加.在高拉速下结晶器流场流速高,液面波动大,液钢流束冲击深度大,势必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趋势,因此高拉速厚板坯连铸过程必须采用电磁制动或流场控制技术,降低高流速带来的不利影响;水口结构与结晶器规格最优化与匹配能得到适宜的结晶器流场;同时发现高拉速钢液流束对结晶器初生坯壳的影响严重,是高拉速漏钢率高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三维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光华  刘小梅 《炼钢》1997,13(4):25-29
针对ISP型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结晶器的内流体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比较和分析水口结构形状,插入深度及拉坯速度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为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以及相适应的伸入式水口结构形状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采用1∶22水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结晶器浸入式水口结构的改进与优化进行探究。通过不同铸坯断面下C型水口与A型水口对结晶器流场影响效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水模试验中,C型水口较A型水口波高平均下降48.99%,冲击深度平均减少1.94%,卷渣程度平均降低80.24%,液面裸露最大宽度平均下降67.39%;数模试验中,C型水口自由液面平均最大流速vCmax=0.39m/s大于A型水口自由液面平均最大流速vAmax=0.23m/s;水模试验与数模试验结果一致,C型水口在稳定结晶器液面、减少卷渣方面均优于A型水口。  相似文献   

5.
板坯连铸水口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CFX计算软件研究了大通钢量工况下板坯浸入式水口流场,分析了水口结构、结晶器流动控制方式、水口吹氩等对浸入式水口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的水口结构和控流方式组合能获得最优的水口出口流股形态和稳定均衡的流场。在大通钢量下,塞棒、底部凸起水口结构是最佳组合。不适宜的工艺组合形成并加重水口偏流,造成结晶器初始坯壳的不均匀冲刷和液面涡流,进一步诱发水口堵塞、水口结瘤、结晶器非稳态和不均衡传热,最终导致铸坯缺陷甚至诱发拉漏事故。  相似文献   

6.
304不锈钢板坯连铸结晶器水口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南阳  金友林 《特殊钢》2010,31(3):10-13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304不锈钢200mm×1 550 mm板坯结晶器内用原水口时的钢液流场及钢-渣界面的特征。结果表明,原水口的结晶器流场的上回流过强,钢-渣界面的不稳定,结晶器窄边渣液层薄,易发生卷渣和钢液裸露;最优化水口结构为将原水口V型底部改成凹型、增加水口出口形状的锥度、向上倾角10°。  相似文献   

7.
以某钢厂宽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商业软件PHOENICS建立一个三维有限差分模型,模拟宽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分布.通过分析水口底型、倾角、插入深度等工艺参数对钢液面波动、流股对结晶器窄面的冲击力及涡心高度的影响,得出适用于宽规格结晶器的合理的浸入式水口.通过研究,为优化宽板坯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场及浸入式水口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攀钢板坯连铸机结晶器流场优化的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攀钢条件下对连铸板坯结晶器流场进行了水模拟实验,研究了拉速,结晶器宽度,水口结构等参数与结晶器流场,液面波动,流股行为及夹杂物上浮状况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对板坯结晶器工艺参数优化和连铸生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浸入式水口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形式,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口结构及铸坯断面尺寸对板坯结晶器流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解析速度云图、表面流速、液面波动、冲击深度及保护渣覆盖情况等特征参数,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进行多角度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水口侧孔倾角向上对1 600 mm×220 mm断面结晶器流场液面扰动较大,其倾角向下15°时射流冲击深度较大,倾角向下8°时最为适宜。水口底部形状会影响钢液的湍动能耗散及流场对称性,对比后得出凹底水口为最佳水口形状。侧孔形状对表面流速影响较小,但对自由液面波动有显著影响,可能导致钢液裸露;当水口侧孔面积一致时,矩形侧孔水口条件下的结晶器液面裸露面积小于跑道形侧孔和方形侧孔情况。而在浇注不同断面尺寸时,仅通过改变水口结构和使用工艺难以获得合理的结晶器流场,还需要借助其他控制流动的手段来推动未来板坯多元化生产的发展。本研究可为改善板坯质量提供理论与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米源 《河南冶金》2006,14(Z2):1-3
通过水模型实验对连铸机结晶器内钢水流场进行研究,模拟两种倾角水口(侧孔向下15度和向下5度),在5种不同的结晶器断面上和5种不同的水口通钢量条件下的结晶器流场,以获得流场流动状况及变化过程,根据模拟的流场流动状况来确定不同的断面的最佳流场的通钢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中薄板坯高拉速连铸结晶器平均热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富强  王军  梁祥远 《钢铁》2002,37(12):19-20,64
对引进的中薄板坯高拉速铸机结晶器平均热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拉速、冷却水量、结晶器锥度、浇注温度等因素对平均热流的影响,并对其一些传热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板坯连铸生产高表面质量冷轧钢板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新华 《钢铁》2004,39(12):18-25
薄板坯连铸由于拉速高,结晶器容量小,结晶器钢水液面波动高度和表面流速显著高于传统连铸,因此容易造成保护渣卷渣,这是薄板坯连铸生产高表面质量冷轧钢板钢种的主要困难所在。NUCOR、蒂森一克鲁伯等企业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冷轧钢板的实践也表明,在表面质量方面与传统工艺产品尚有较大的差距。采用薄板坯连铸工艺生产优质冷轧钢种,应适当增加铸坯厚度,以降低拉速和增加结晶器对钢水流的缓冲作用,可采用120mm厚铸坯(结晶器出口),3m/min左右拉速。为了减少结晶器保护渣卷渣,应对中等厚度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流动控制(SEN结构参数、SEN浸入深度、拉速等)、电磁制动、保护渣等开展深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1/4水模型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的涡流及卷渣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在实验中考察了水口形状、水口浸入深度和浇铸速度等对漩涡及卷渣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偏流以及在水口与结晶器宽面之问加翼片,阻止结晶器表面流股相互流动的漩涡(卷渣)现象。  相似文献   

14.
紧凑型带钢(CSP)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在浸入式水口下方设置水平式的全幅一段电磁制动器(Ruler-EMBr),在进一步提高薄板坯连铸拉坯速度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控制CSP结晶器自由表面的钢液流速和液面的稳定性.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立式组合电磁制动(VC-EMBr)技术,并利用商业软件ANSYS 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了全幅...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商业软件GAMBIT和FLUENT,针对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建立三维有限体积模型,用来描述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浸入深度、拉坯速度以及水口倾角等参数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为FTSC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相适应的浸入式水口结构尺寸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智明  刘新 《炼钢》1996,12(2):22-25
建立小方坯喷淋结晶器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铸坯温度场、坯壳厚度、热流场,坯壳与铜壁间气隙厚度。计算坯壳厚度与实测坯壳厚度基本吻合;与普通水缝式结晶器相比,铸坯温度场均匀,坯壳厚度均匀,冷却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首钢京唐MCCR产线是国内第一条多模式连铸连轧产线,薄板坯高拉速连铸是实现无头轧制模式的基础,结晶器内流场控制是决定薄板坯高拉速连铸的关键.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研究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特点,采用插钉法测量实际生产过程结晶器弯月面流速,并与对应工况条件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校验了模型准确性.通过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中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的主要特点及其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薄板坯和中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的形状和主要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结晶器内钢液的表面积、钢液流动、结晶器传热、薄板坯厚度、拉坯速度等对连铸过程和铸坯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鞍钢ASP采用的先进技术,指出近年来新建和改造的薄板坯连铸机结晶器厚度呈现增加的趋势,从而解决了设备运行的一些问题,改善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