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葵花分离蛋白(SPI)通过盐溶酸沉法从葵花籽中提取。将SPI配成8%的溶液(pH 7.0),分别在92℃,102℃和112℃下热处理20 min,分析热处理对SPI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PI进行对比,热处理蛋白除了溶解性和泡沫稳定性,其他功能性质都有所改善;持水性和持油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92℃和102℃热处理温度下起泡性提高;乳化性在92℃热处理温度下得到改善,而热处理后SPI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桃仁清蛋白(PKA)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照,研究了PKA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与SPI相比,PKA具有很好的溶解性、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及较低的凝胶质量浓度,持油性略高于SPI,但起泡性、乳化性及持水性较差;PKA溶解性受溶解条件影响较小.PKA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质,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配料.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配比米蛋白组分的样品为试材,比较各样品的功能性质变化,明确各蛋白组分对蛋白产品品质影响的差异,为今后进行分子设计和重组生产米蛋白产品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各蛋白样品的溶解性,乳化特性,起泡特性,持水性/持油性等功能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米糠浓缩蛋白的溶解性比大米浓缩蛋白高200%左右;米糠蛋白各功能性质显著优于大米蛋白,但大米蛋白的起泡稳定性比米糠蛋白提高近20%。米蛋白中的清蛋白提高产品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降低起泡稳定性;醇溶蛋白提高产品的乳化特性;谷蛋白提高产品的起泡稳定性。蛋白产品的功能性质与蛋白组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山核桃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山核桃蛋白,探讨温度和p H对其功能性质——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为5.0时,山核桃蛋白在水中的溶解性最小,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最差;当p H大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随p H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最大、吸油性最低;当温度高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吸油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亚麻籽胶(FG)、魔芋粉(KG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三种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建立SPI-多糖混合体系,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1~120 MPa)对SPI以及上述三种体系的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添加使SPI的溶解性和乳化性显著(p0.05)提高,在压力120 MPa时达到最大值,但是其乳化稳定性随压力升高而降低;SPIKGM体系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均质压力30 MPa时最佳;均质作用使SPI的持水性下降,添加多糖也没有明显改善SPI的持水性;SPI-FG的持油性在90 MPa时达到最高值。添加CMC的SPI在高压均质作用下各功能性质也有提升,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高压均质对SPI和SPI-多糖体系的功能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亚临界流体萃取南瓜籽油后的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得南瓜籽分离蛋白,研究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南瓜籽分离蛋白的等电点为p H 5,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功能特性较差,溶解性最小为4.25%,持水性仅为1.85 g/g,乳化性最弱,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52%、38%,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5.77%、33.33%;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中,南瓜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较好,溶解性大,达到94.5%,最大持水性为6.33 g/g,最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70%、94%,最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28.3%、93.33%,最大吸油性为2.33 g/g。  相似文献   

7.
以低温脱脂葵花籽粕为原料提取葵花籽蛋白,对其分别进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和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绿原酸含量及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油性、持水性和凝胶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L*)为86.3,绿原酸含量为0.16 mg/g,溶解性为77.60%,起泡性为20.87%,乳化性为3.44 m2/g,乳化稳定性为118.51 min,均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P <0.05),持水性为1.94 mL/g,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但与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相当,持油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4.40 mL/g和69.62%,显著低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展现出较好的凝胶性。研究表明,经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后,葵花籽蛋白色泽显著改善,其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凝胶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水浸提法制备的绿豆清蛋白进行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浓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测试,并测试清蛋白的热变性温度。结果表明,在室温时,在等电点附近(pH4.6)绿豆清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最差,在偏离等电点时其溶解性、持水性显著提升;在中性条件下,在40℃时,溶解性、持水性最好;清蛋白吸油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随清蛋白浓度增加而增强,但增幅趋缓。热变性测试结果显示,绿豆清蛋白的初始变性温度100.1℃及焓变值ΔH(3.382J/g),说明清蛋白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星油藤饼为原料,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星油藤分离蛋白。研究了温度、p H、质量浓度对两种干燥方法制备的星油藤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星油藤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和吸油性在55℃时最大;持水性在p H 7时最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起泡性和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均随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吸油性、持水性、溶解性、起泡性大于喷雾干燥的样品;其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高于喷雾干燥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2,2’-盐酸脒基丙烷(AAPH)热降解形成的过氧自由基氧化大米蛋白,研究过氧自由基氧化对大米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随AAPH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表明过氧自由基诱使大米蛋白发生了氧化;随着AAPH浓度的增加,大米蛋白Zeta电位绝对值、溶解性、持水性、起泡性和乳化性下降,持油性上升,其中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45.70%,溶解性下降28.04%,持水性下降58.02%,起泡能力下降14.61%,泡沫稳定性下降9.66%,乳化性下降16.85%,乳化稳定性下降9.23%,持油性上升34.84%,表明过氧自由基氧化使得大米蛋白功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刘华  董梅红 《食品科学》2010,31(11):81-86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盐酸沉析法提取桑叶蛋白,研究pH值、离子强度、蔗糖质量浓度和温度对桑叶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其等电点时,桑叶蛋白具有良好的持水性、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桑叶蛋白的持水性、溶解度和起泡性与NaCl浓度(0~1.0mol/L)呈正相关,而过高的离子强度(NaCl浓度高于0.6~0.8mol/L)会使桑叶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下降;蔗糖的加入会增加桑叶蛋白的持水性,但会降低其溶解度和起泡性,对桑叶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影响不大;桑叶蛋白的吸油性和起泡性与温度(4~80℃)呈正相关,持水性、溶解度、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于60℃时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效果的比较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酸热法、碱化法和发酵法3种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并比较叶蛋白得率、氮含量、溶解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性质,并进行电镜观察表征。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备苜蓿叶蛋白的得率和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4.9%和45.08%,明显高于酸化法和碱化法;比较其功能性质,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在起泡性、持水性和吸油性上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200.00%、5.40%和5.31%;发酵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较好,分别为80.52%、78.60%和20.65%。扫描电镜观察3种方法所制备苜蓿叶蛋白的表面结构,碱化法制备的苜蓿叶蛋白结构疏松,且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酸化法和发酵法的苜蓿叶蛋白表面结构紧密、连续完整,并发现发酵法还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说明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苜蓿叶蛋白,其得率、氮含量、功能性质及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压均质压力(40~160MPa)和均质次数(1次/2次)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次数为1次时,40MPa和80MPa可显著提高SPI的溶解性,压力增加至120MPa和160MPa时,溶解性反而明显下降,但持水性提高;1次均质可以显著改善SPI乳化活性,而对其乳化稳定性影响不大;80MPa1次均质和160MPa2次均质能显著提高SPI凝胶性;除160MPa外,均质压力相同时,1次均质比2次均质更有利于改善SPI功能特性(包括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和持油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子量海鲈鱼胶原蛋白肽组分的功能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海鲈鱼胶原蛋白肽溶液进行分级分离,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海鲈鱼加工副产物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制得的胶原蛋白肽溶液分成三个不同分子量组分SBCP1(Mw2000 u)、SBCP2(2000 uMw3000 u)和SBCP3(Mw3000 u),比较了海鲈鱼胶原蛋白肽它们的吸水性、持水性、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结果显示:小分子量的SBCP1组分的吸水性和溶解性最好;大分子量SBCP3组分的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最好;中等分子量的SBCP2组分的吸油性最好,这个结果提示了海鲈鱼胶原蛋白肽不同分子量组分的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其功能特性和分子量分布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海鲈鱼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During lactation, goat milk contains colostrum, transitional milk, mature milk, and end milk. The protein present in goat milk during different lactation period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tein profile of goat milk samples obtained at different lactation stages and to identify changes i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hey protein and casein from goat milk collected at 1, 3, 15, 100, and 200 d after calv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ctation perio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goat milk whey protein and casein, especially the protein properties of colostrum on the first day after delivery. The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hydrophobicity, and turbidity of whey prote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first day postpartum than at other lactation periods. Correspondingly, the colostrum whey protein also had better functional properties, such as emulsification, oil holding capacity, and foaming properties on the first day postpartum than at other lactation periods. For casein, the turbidity, particle siz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foaming properties on the first day after delive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other lactation periods, whereas the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oil holding capacity, and emulsification followed the opposite trend. For both whey protein and casein, the 2 indicators of emulsifying properties, namely, 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 and the emulsion stability, also followed an opposite trend relative to lactation stage, whereas the changes in foaming capacity with the lactation period we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of foaming stability. Thes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use of goat milk whey protein and casein obtained during different lactation stages in the dairy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冷冻前后功能性的变化,研究低温冷冻条件(料液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对SPI功能性(保水保油性、乳化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冷冻实验的样品中,随着SPI添加量的减小,其保水保油性、乳化性先增加后减小,当SPI料液比为1∶12时,其保水性、保油性、乳化稳定性、硬度和弹性均达到相对最大;冷冻温度为-18 ℃时,其保水保油性、乳化性、硬度和弹性相对最大,-20 ℃时,其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随着冷冻时间延长,其乳化稳定性减小,冷冻3 d时,SPI的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冷冻2 d时其保水性相对最大。和未经冷冻处理的原样品相比,经过冷冻处理的SPI,功能性明显减弱,其中保水保油性、乳化性、质构特性都小于未冷冻处理的SPI。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近时,苦杏仁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最差;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0~0.8mol/L)提高NaCl浓度可促进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提高,而较高的NaCl浓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当蛋白质量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3~4g/100mL),蛋白功能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提高趋于平缓;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苦杏仁蛋白各项功能特性,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三聚磷酸钠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的添加对MP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等7 个功能特性指标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TP质量浓度升高,MP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凝胶强度和凝胶保水性均呈上升趋势,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MP的起泡性和凝胶强度在STP质量浓度为0.3 g/100 mL时最大,乳化性、表面疏水性和凝胶保水性在STP质量浓度为0.4 g/100 mL时效果最佳;MP的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和乳化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与表面疏水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凝胶保水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面疏水性与凝胶保水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面疏水性与凝胶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TP可以增强MP的功能特性,其质量浓度为0.3~0.4 g/100 mL时效果最佳。改善乳化性、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等界面性质可以增强MP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9.
紫苏分离蛋白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彩虹  刘晔  刘大川  李江平  李俊 《食品科学》2011,32(17):137-140
为了开发紫苏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紫苏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随pH值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等电点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在pH7.0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凝胶性均不及大豆分离蛋白。但紫苏分离蛋白的吸油性仅稍小于大豆分离蛋白,此外,在紫苏分离蛋白的蛋白质质量浓度为3g/100mL以后,其乳化稳定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基本相当。紫苏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质强化剂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