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琼脂稀释培养法测定柠檬醛、辛醛以及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对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对柠檬醛+辛醛混合物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能明显抑制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2.50μL/m L,而柠檬醛的MIC和MFC分别为2.50μL/m L和5.00μL/m L,辛醛的MIC和MFC分别为0.63μL/m L和2.50μL/m 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MIC(MFC)的柠檬醛+辛醛混合物处理后,指状青霉菌丝体表面发生严重塌陷和多重褶皱,菌丝结构发生不规则扭曲,表明细胞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指状青霉菌丝体胞外p H、胞外电导率以及260 nm处的吸光度值均随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浓度增加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能破坏指状青霉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从而导致菌丝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菌丝体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菌丝体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2.0 μL/mL)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4.0 μL/mL)柠檬醛处理后,指状青霉菌丝体发生扭曲变形且表面出现明显褶皱,表明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醛处理指状青霉后,其胞外电导率及K+泄漏量均显著增加,而总脂质含量降低,说明柠檬醛处理能增加指状青霉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结构遭受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MIC、MFC柠檬醛处理促使指状青霉总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处理可诱导指状青霉菌丝体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损伤,损伤细胞膜结构,从而抑制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3.
王华  陶能国  王长锋 《食品科学》2012,33(13):130-1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皮精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种成分,主要包括柠檬烯(12.18%)、β-芳樟醇(10.88%)、γ-松油烯(9.37%)、5-亚乙基-1-甲基-环庚烯(9.37%)、β-月桂烯(9.36%)、β-蒎烯(8.12%)、2-蒈烯(7.8%)、α-蒎烯(6.74%)、辛醛(5.14%)、α-侧柏烯(3.99%)和β-水芹烯(3.31%)等。并测定不同体积分数椪柑精油对指状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积分数不高于0.25%时,椪柑精油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精油体积分数高于5%时,对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椪柑精油对指状青霉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发育期椪柑精油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发育期(7、8、9和10月)的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果皮精油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柠檬烯(47.28% ~58.40%)、γ-松油烯(8.27% ~13.23%)、β-芳樟醇(3.48% ~7.86%)、β-月桂烯(6.24% ~7.50%)、α-蒎烯(5.07%~6.05%)、β-蒎烯(2.30%~3.45%)和辛醛(2.04% ~2.48%)等50种萜烯类化合物.椪柑果皮精油及其所含的6种潜在抑菌组分(柠檬醛、辛醛、壬醛、癸醛、β-芳樟醇和α-松油醇)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椪柑果皮精油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指状青霉(P.digitatum);潜在抑菌组分中柠檬醛和辛醛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壬醛和辛醛对指状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柠檬醛和辛醛对意大利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壬醛和辛醛对指状青霉的MIC均为0.50μL/mL;β-芳樟醇和α-松油醇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MIC均为2.00μL/mL.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68-72
对不同发育期(7、8、9和10月)的椪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果皮精油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柠檬烯(47.28%~58.40%)、γ-松油烯(8.27%~13.23%)、β-芳樟醇(3.48%~7.86%)、β-月桂烯(6.24%~7.50%)、α-蒎烯(5.07%~6.05%)、β-蒎烯(2.30%~3.45%)和辛醛(2.04%~2.48%)等50种萜烯类化合物。椪柑果皮精油及其所含的6种潜在抑菌组分(柠檬醛、辛醛、壬醛、癸醛、β-芳樟醇和α-松油醇)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椪柑果皮精油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指状青霉(P.digitatum);潜在抑菌组分中柠檬醛和辛醛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壬醛和辛醛对指状青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柠檬醛和辛醛对意大利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壬醛和辛醛对指状青霉的MIC均为0.50μL/mL;β-芳樟醇和α-松油醇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MIC均为2.00μL/mL。   相似文献   

6.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 expans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是两种典型采后致病菌,其中扩展青霉能够引起苹果、梨、猕猴桃、樱桃等水果的采后贮藏期腐烂,指状青霉则是引起柑橘类水果采后及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明确两株青霉菌生长及产酸的适宜环境条件,本试验对不同营养、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下青霉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给定的条件下,最适宜扩展青霉生长和产酸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温度分别为25℃和20℃,pH分别为4和10,均为黑暗环境;最适宜指状青霉生长和产酸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温度均为20℃,pH分别为4和8,均为黑暗环境。这为后续对两株菌株产酸及致病性的探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角质层在果实采后贮藏中具有多重重要的生理功能。本实验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为材料,对其冷藏过程中角质层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冷藏过程中蜡质、角质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角质含量的变化幅度最大;脂肪酸是外蜡中含量最丰富的蜡质组分,在冷藏前10 d,脂肪酸含量从0.73 μg/cm2增加到3.09 μg/cm2,之后下降至0.64 μg/cm2(40 d);萜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内蜡中,内蜡中萜类物质含量在冷藏过程中呈下降-上升的反复波动状态;角质单体成分主要为肉桂酸和十六碳二酸,冷藏时,肉桂酸含量逐渐下降,在第40天时最低,为13.90 μg/cm2,十六碳二酸含量先增加到17.90 μg/cm2(10 d),然后下降到6.60 μg/cm2(40 d);体外实验表明,角质能显著抑制指状青霉孢子萌发,而内蜡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P<0.05)。这些结果揭示了贮藏过程中角质层变化的生化基础及角质层各组分对指状青霉的影响,为提高温州蜜柑柑橘品种的耐贮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生菌对于植物的健康和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内生菌对芳香植物香茅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试验分离了不同生长季节的香茅草内生细菌,得到1株具有清新自然香味的优势内生菌CcLf-2,鉴定为芽孢杆菌属。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茅草VOCs进行检测,发现不同季节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柠檬醛含量的变化与CcLf-2的分离率分布规律一致。进一步将CcLf-2接种到香茅草无菌苗中,发现CcLf-2可以成功定殖到香茅草中,并明显增强其所产柠檬醛的比例。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CcLf-2的存在可诱导香茅草中柠檬醛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说明内生菌可以作为诱导子来提高宿主植物中一些重要的VOCs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脱氢乙酸钠(sodium dehydroacetate,SD)可有效抑制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生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SD(0(对照)、1/2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IC)对P. digitatum菌丝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和线粒体)的影响,研究SD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SD处理菌丝体30 min时已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且在整个处理期间能维持胞内较高的SD质量浓度;SD处理的菌丝体细胞壁荧光强度和胞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碘化丙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SD引起菌丝体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此外,SD处理能够降低菌丝体总脂质含量,并提升胞外pH值,表明SD处理对菌丝体细胞膜造成损伤而未对细胞壁造成损伤。此外,SD处理降低了菌丝体线粒体膜电位和能荷水平,增加了Na+/K+-ATPase活力,干扰了细胞能量代谢。SD对金柑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结果表明,SD处理有效抑制了金柑果实绿霉病的发生,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效应。综上,SD可通过破坏P. digitatum菌丝体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其抑菌活性,从而降低金柑采后绿霉病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SD应用于金柑采后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主要对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H)抑制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生长的活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H抑制指状青霉生长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  相似文献   

11.
12.
壳聚糖对柑橘青、绿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DA培养基多次分离并纯化培养得到柑橘青霉病病原菌、绿霉病病原菌,加入不同浓度壳聚糖的PDA培养基对两种病原菌进行接种培养并观察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两种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其中对青霉病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强。壳聚糖浓度为1.3%时抑制率最高,在第2d时对青、绿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1.5%、46.37%。  相似文献   

13.
范明  彭丽桃  闫等  范刚  杨书珍  李杰 《食品科学》2021,42(6):126-133
目的:研发安全、高效、具有新型作用靶点的杀菌剂,在对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VmaH和PMA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个基因作为潜在杀菌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方法:以指状青霉为实验材料,使用Pfam、MEGA 5.0等在线软件对VmaH和PMA的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产苯乳酸对指状青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KXP13和L. plantarum CWXP24产苯乳酸的能力以及苯乳酸对柑橘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两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并通过研究苯乳酸处理后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菌丝形态、胞外电导率来探究其抑菌机理,最后以柑橘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探究苯乳酸对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L. plantarum CKXP13、L. plantarum CWXP24均能产生苯乳酸,产量分别为42.4 mg/L和91.9 mg/L,苯乳酸质量浓度为2.5、5.0、10.0 mg/mL条件下,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随苯乳酸质量浓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菌丝也随苯乳酸质量浓度升高出现表面粗糙、相互缠绕、形成塌陷或树瘤状凸起的情况,同时乳酸菌还能增强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容物泄漏,导致病原菌死亡。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证明,10、20 mg/mL苯乳酸都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绿霉病。综上所述,苯乳酸作为天然杀菌剂在控制柑橘采后绿霉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闫等  彭丽桃  李杰  杨书珍 《食品科学》2022,43(6):189-194
目的:通过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技术,研究V-ATP酶H亚基(V-ATPase membrane subunit H,VMAH)蛋白在柑橘绿霉病菌指状青霉生长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为抗柑橘绿霉病药物作用靶点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沉默和过表达VMAH基因对正常和胁迫条件下指状青霉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