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壶一开始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是一把泡茶的实用器具,但是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之后,紫砂艺人不断将其它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中不断寻求灵感,更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融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去,使得紫砂壶不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而是又具有了独特的欣赏价值以及人文情感,使得紫砂壶兼具了实用性以及艺术性这两者价值。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秋丰"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自然风韵。  相似文献   

2.
陈国芳 《陶瓷》2021,(5):59-60
在宜兴的陶瓷艺苑之中,传统的工艺品种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而要说其中最为独特的一种那便是紫砂壶了,因为它不仅在实用功能上比其它一般的器具要强,在材质、造型、装饰等各方面都十分的独特,因而很多人都对此十分喜爱和追捧.紫砂壶有着许多的造型,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造型,都是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所凝聚而成的,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3.
宜兴紫砂壶一直被称为茶具之王,从原本的传统实用器具一直演变成为了兼具实用性以及艺术性价值的一件艺术品,不断融合各种文化形式,将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创新性,现如今,紫砂壶的工艺形式在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之下,也在不断地加以完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其观赏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同样也是独一无二,堪称为艺术瑰宝。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临风"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从起源起发展到现在,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在紫砂艺人以及文人雅士的共同创作之下,使得紫砂壶升华成为了兼具实用性以及艺术观赏性价值的艺术品,在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之后,在紫砂壶之中便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造型变得千变万化、精彩纷呈,整体作品的气质也变得别具特色,且每一把紫砂壶所带给人们的感...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一开始是作为茶具而产生存在的,实用性是其最为主要的功能,后来制壶艺人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转而在其欣赏性方面的功能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在造型设计上也不乏创意和匠心,因此,紫砂壶便完美结合了实用性以及艺术性这两者的功能和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宜兴紫砂壶变得越来越珍贵的原因,无不让人产生流连忘返的心情,再加上茶文化与紫砂艺术的相结合以及用紫砂壶泡茶有许多的好处,使之增添了许多韵味。本文主要以紫砂壶"荷韵"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在其艺术成就上更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优秀传统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实用工艺.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十分良好的声誉,一直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始终都经久不衰、历久而弥新.特别是紫砂工艺中的紫砂壶,一直以来它的风格特点都是以制作精湛、严谨朴实、朴雅凝重、落落大方等...  相似文献   

7.
紫砂壶这一款传统手工艺品,饱含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以及浓厚的文化内涵与风貌,被人们称之为是东方紫玉,在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沉淀之后,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艺苑之中独树一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瑰宝,在紫砂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优秀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借鉴的对象,与此同时,他们也要...  相似文献   

8.
汤小娟 《江苏陶瓷》2021,54(1):48-49
在宜兴的陶瓷艺苑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品种,而紫砂壶则是其中独特的一种,因为有着较强的实用功能,以及材质、造型、装饰等方面都较为独特,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在造型方面,紫砂壶有着许多的种类,千变万化的器型包含了多代紫砂艺人的智慧,有一种壶型被称为花货,以自然界中各种物态的自然形态作为原型,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紫砂壶的形式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充满了逸趣性.本文主要就紫砂瓜语壶,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自然逸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陶瓷艺术之中,紫砂艺术在其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体系,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更饱含了我国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艺术从起源一直发展到现在,其所经历的时间岁月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历史时间上与其它艺术形式进行相比较的话,紫砂艺术时间较短、起步得也较晚,但是相比较起工艺美术的表现方式来说,紫砂艺术要显得更加具有特色,且独一无二,它将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都融合到紫砂艺术于一体,比如书法、绘画、雕塑等等,可以说是在众多的艺术之中是较为全面的一种。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南瓜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自然风味。  相似文献   

10.
宜兴地处于江南,有着山清水秀的环境,而紫砂壶便是诞生于此地,因而紫砂壶便在此环境的浸润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处不散发着一种质朴无华而又灵动婉约的气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紫砂壶可谓是其中的重要瑰宝之一,饱含了历历代代紫砂艺人的聪明与才智,更是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下来,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之下,紫砂壶经过历代紫砂艺...  相似文献   

11.
蒋亚萍 《佛山陶瓷》2013,23(9):57-57,59
紫砂光货造型的完美主要反映在圆器造型的形式上。一把上好的紫砂光货名壶,无论是整体、半圆、椭圆等形状,均需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  相似文献   

12.
朱志芬 《陶瓷》2021,(5):72-73
喝茶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喜好,在茶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之下,诞生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茶具,而在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紫砂壶,它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在经过了几百年历史发展之后,才得以在众多的茶具之中脱颖而出,在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说到紫砂壶,我们便能够想到人杰地灵、山清水...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之中,泡茶以及饮茶过程之中,作为实用性较高的紫砂壶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而紫砂壶又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以及古朴精美的艺术造型,如今它早已成为了一件兼具着实用性、艺术欣赏性以及收藏性价值的艺术品,当精美的造型与色香味俱全的茶水相结合在一起之时,人们品茶的境界也变得更加的高尚、完美,而人们之所以如此欣赏紫砂壶,除了其...  相似文献   

14.
吴暗华 《陶瓷》2021,(12):61-62
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世界之中,紫砂壶可谓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从中不仅能够看到陶的纯朴,也能够欣赏到型的多样,同时紫砂壶身上所具有的实用功能更是其它一般陶瓷茶壶无法比拟的,得以在众多茶具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世间茶具之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紫砂壶艺术也呈现出了新的艺术特征,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其中,多了一份艺术...  相似文献   

15.
唐黎萍 《江苏陶瓷》2021,54(1):34-35
宜兴紫砂壶是起源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一直繁荣兴盛发展到现在,由于其独特的材质以及精美的工艺,可以称得上是最佳的品茗用具,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由于人们饮茶习惯的演变,紫砂壶与茶文化不断相互交融,之后文人雅士也参与到了紫砂壶的创作中,将其它文化艺术形式融于紫砂壶艺中,比如书画、金石等等,带给人们高雅的文化熏陶,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以丰富,如今紫砂艺术已是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就紫砂壶"宁静致远"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人文意境.  相似文献   

16.
宜兴是紫砂壶的诞生与兴盛之地,因而在紫砂壶中,我们便能够看到宜兴的山山水水、植被森林、民风民情.与此同时,紫砂艺人还将对于生活的观察以及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紫砂壶中,使我们在紫砂的世界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紫砂艺人通过紫砂艺术形式,将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得人们在喝茶品茗的时候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以紫砂壶"如山"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宜兴陶瓷之中,作为实用茶具的宜兴紫砂壶来说,是十分别具特色的一种类别,自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茶友们以及文人雅士们的广泛喜爱与追捧,到了明清之后发展得更为兴盛了,文人雅士们也参与到了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之中,使得紫砂壶从原本的单纯实用性器具,升华成为了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性与欣赏性有机结合的民族工艺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以及...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的几何形体造型充分运用了几何形态,按不同的大小比例,通过壶线的运用,使壶器的形体安稳、活泼、深厚,又富有轻巧感.几何形体的紫砂壶是经过组合线条、叠加形状而成的,因此,壶器呈现变化多端、虚实结合、阴阳相衬、奇正相辅等特点.这样既保证了壶器使用的舒适、方便,又收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陶瓷艺术界,宜兴紫砂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紫砂壶不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还有着艺术观赏性及收藏价值.对于紫砂创作者来说,扎实的技艺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以良好的艺术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作为一件优秀的紫砂器,必定兼具了工艺美及实用美,更要蕴含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紫砂壶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才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本文主要以紫砂"古井提梁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装饰特征及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紫砂壶之所以具有着一定的收藏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在视觉上带给人享受,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所采用的原料紫砂泥具有着十分独特的性能,也正是因为此,紫砂壶的升值和投资空间得以提升.而且宜兴紫砂壶在实用性能方面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成为了所有茶具之首,并且在做工方面,紫砂壶更是精巧而又细致,外形也是不俗不媚,再加上内涵的含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