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文章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对课程开发需要入手,系统回顾总结了现行课程开发模式的弊端及其与高职教育发展的不适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观"的课程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改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出发,同时基于“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教学评价应从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来展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5,(5):55-60
在长达60年的教育和编辑出版工作中,陈侠先生立足科学研究与中国教育实际,对教育领域中课程、教材、教法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思想,形成了系统的课程观、教材观、教法观。他的课程、教材、教法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138-139
农村教师的课程观和教材观直接影响农村人才的培养。文章以山西省大同地区、吕梁地区、忻州地区、运城地区的344名农村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的课程观与教材观的现状,发现农村教师存在对课程编制不了解、课程实施不够灵活、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普及新课改理念、提升师资水平、协调各方资源编制教材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尔的"4R"课程观,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得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更注重开放性和探讨性,师生关系应该是引燃物与反应堆的关系等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0):28-3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课程发展呈现出从"缺位"到"回归"再到"繁荣"的脉络。其间,课程观历经了由"小"课程到"大"课程再到"微"课程的嬗变。"小"课程注重文本形态的学科课程计划和教材编写。"大"课程认为课程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等多种类型,主张课程包含教学,强调在"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框架之下开展课程改革。"微"课程则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致力于从"微"角度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资源、教师课程素养和学校课程体系,作为复数的"微"课程包括微课、微课堂和校本微型课程,强调课程的"细"微、"精"微和"缩"微等特点。课程观的嬗变,积淀起整体主义方法论,即重视对课程的"具观"与"通观"以及二者的相继相融。整体主义方法论推动着学习为本课程的建构,强调以"学习为本"作为课程系统各要素、课程开发各环节的统整基础和价值引领,以"学习"视角观照课程的理念走向、主体发展、环境建设、目标研制、内容开发、实施改进和评估革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
后现代课程观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转型式"发展起到了引领与指导作用。其独特的知识观、美术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对教师的"转型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不但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教育新理念。在学习型社会中,高校课程应该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的融合统一。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过于专门化;重理论、轻实践;重必修轻选修;课程传授模式单一等,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高校课程设置超越专业藩篱和时空界限,淡化专业课程,增加综合课程,并大力发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