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研究润滑剂黏度对精密剪切加工断面质量的影响,在不同润滑剂黏度条件下以0. 5 mm厚的无取向电工硅钢为实验材料进行剪切加工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润滑黏度时电工硅钢的剪切断面形貌、加工硬化以及剪切力。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电工硅钢精密剪切过程中润滑条件的改善,硅钢剪切断面质量得到提高,剪切带高度增加,塌角高度和毛刺高度减少,加工硬化减少;润滑剂黏度较小时,剪切力明显减小,相应的剪切区域的组织流动区域也明显变小,剪切带高度也明显变大。研究表明,润滑剂黏度的不同直接影响板材剪切过程中刀具与板材间的润滑状态,从而影响剪切力的大小和材料变形状态,进而影响剪切断面组织流动和剪切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行设计制造剪切装置,研究剪切速率对5052-H32、6061-T6、7075-T651三类铝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对铝合金板材的剪切强度影响程度中,对6061-T 6的影响幅度最小(2.6% 以内),7075-T651次之,5052-H32最大;在厚度为2 mm、4 mm和6 mm的三类板...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分析圆盘剪分切加工机理和提高分切质量,应用DEFoRM-2D仿真软件研究圆盘剪分切过程中镀锌板断面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仿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断面形貌特征的形成与分切过程中板材的应力应变状况密切相关,利用板面历史最大切应力变化可以预测塌角和挤压带宽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塌角开始和终止成形时刀具行程差可以判断塌角高度变化趋势。随着离圆盘刀侧边距离的增大,塌角区板面的历史最大切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而挤压带板面切应力逐渐减小。随着圆盘刀的切入,板材的剪切力先急剧增大,然后缓慢增大到峰值后缓慢下降,出现裂纹后迅速减小。圆盘刀之间的侧向间隙直接影响板材的应力应变、裂纹的形成及其扩展,从而决定板材的剪切力和分切断面形貌,较大的侧向间隙有助于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螺栓连接件剪切刚度分散性问题 ,对螺栓配合间隙影响剪切刚度的重要因素开展研究。通过精确的试件设计 ,得出了螺栓配合间隙与剪切刚度的关系 ,为螺栓类连接件的寿命分散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 ,也为关键部位的螺栓配合间隙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不同剪切间隙下的钢管剪切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探讨了钢管剪切间隙与剪切质量的关系.通过设置接触类型单元处理模具与钢管的贴合与分离,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Solidworks和Deform-3D建立了滚筒式飞剪剪切过程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飞剪的剪切过程和剪刃侧隙对断面质量的影响,以及剪切力随剪刃切入带钢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剪切力。仿真结果表明:飞剪在一个很小的剪切区域内迅速将带钢剪断,剪切力先增大后减小,带钢剪切厚度一半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剪切速度越快剪切力也越大,剪切温度每升高50℃则剪切力减小约20%,剪切力的大小与带钢厚度成正比;而剪刃侧隙对剪切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负间隙工艺是精密冲裁工艺的一种,因为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可以使精密冲裁应用于普通冲床,所以负间隙精密冲裁工艺应用非常广泛。将负间隙精密冲裁件与普通冲裁件的断面金相显微形貌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阐述不同工艺冲裁件的断面特点,通过金相显微形貌说明了不同冲裁件的受力特点和影响断面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钢铁企业在使用圆盘剪切机进行剪切薄板带钢时,普遍出现断面毛刺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仿真,建立了剪切系统的三维模型,赋予实际作业工况,探求剪刃重合度、间隙剪等切工艺参数与剪切断面层次分布的关系。并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分析得出取点分层法。最后通过取点分层法得到了重合度、间隙与带钢剪切断面层次比例的关系以及对剪切工艺的影响因素,最终通过与经典剪切理论的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剪板机剪切下料作为金属板材加工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用于裁剪各种规格板材的直线边缘,具有工作方式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所加工配件质量一般能够满足产品设计及工艺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金属板材剪切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棒料高速精密剪切机理和断面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剪切下料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韧性损伤和断裂理论对高速剪切的机理作了深入分析,并主要就速度及受力状态对剪断面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高速剪切可大大改善棒料的剪切断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对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目数的砂纸打磨以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的不锈钢表面,利用往复式点接触试验机评价PTFE球/不锈钢平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现,干摩擦时,摩擦系数几乎不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而PTFE的磨损率于不锈钢表面粗糙度达到200 nm时最小,主要是由于转移膜的存在且转移膜与粗糙表面之间的结合力较强。水润滑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即存在一个较优的表面粗糙度使得PTFE的摩擦学性能最佳,此时Ra为60 nm。这可以归结为光滑表面容纳水的能力有限而粗糙表面会造成严重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中性氯离子环境中不锈钢制品抛光表面粗糙度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蚀孔的平均最大深度和平均最大面积呈增大趋势;提出了表征表面光滑平坦程度的不锈钢抛光表面开放度参数δ,抛光表面腐蚀深度和面积与表面开放度参数δ成近似负线性关系;表面开放度参数δ越大,击穿电位Eb相对越高,电流密度Jpass相对越小,耐腐蚀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从提高罐式集装箱的原材料---316L不锈钢板表面质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锈钢冷轧过程中乳化液相关参数的优化,开发了一套适合于罐式集装箱用不锈钢原板的表面质量综合防治技术,并直接应用于现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的表面污染、原材料的化学成分以及热处理工艺对304不锈钢焊管酸洗后表面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笔污染、原材料中铬含量的不足以及固溶处理中冷速较慢均会导致不锈钢焊管经酸洗后表面出现暗黄色花斑。  相似文献   

15.
林峰 《工具技术》2007,41(7):78-79
通过切削试验研究了进给量、切削速度、刀具圆弧半径以及切屑形态等四个因素对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切削参数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背光光源的熔池视觉传感检测系统采集超薄板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焊接过程中熔池轮廓的变化,在平均电流为1.8 A条件下研究基值电流与峰值电流之比(0.29~0.71)、占空比(30%~70%)、脉冲频率(25~100 Hz)对304不锈钢超薄板焊接熔池尺寸和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采集到的熔池宽度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纤激光器和D50摆动激光头进行不锈钢板激光叠焊工艺研究,分析了5种激光光束摆动方式对焊缝成形和气孔率的影响规律,并对直线形光束摆动方式下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激光焊接,5种激光光束摆动方式焊接均能有效增大叠焊板结合面熔宽,并可抑制焊缝气孔的产生。在直线形光束摆动方式下,随着激光功率增大或焊接速度减小,焊缝熔深和结合面宽度均增大;随着摆动频率增大,熔深则相应减小;随着摆动振幅增大,焊缝截面形状由丁字形向椭圆形、梯形转变。当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摆动振幅和摆动频率分别为3 kW、2.4 m/min、5 mm、1.5 mm和300 Hz时可获得成形好、气孔较少、剪切强度较高的叠焊接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表面粗糙度对腐蚀空蚀破坏的影响机制,利用超声空蚀实验装置,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304不锈钢试样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进行空蚀腐蚀联合作用实验。通过分析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电化学性能变化,探究不同表面粗糙度对空蚀腐蚀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蚀腐蚀后的304不锈钢试样表面出现蚀坑,且蚀坑主要发生在磨痕边缘,并呈现腐蚀和空蚀双重特征;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蚀坑的密度增加,试样质量损失更加严重,但粗糙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空蚀会降低表面粗糙度数值,起到平整作用;经过空蚀腐蚀作用后,试样表面均出现硬化现象,但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试样表面硬化现象变弱;空蚀腐蚀后,试样的腐蚀电流增大,腐蚀电位负移,且随着粗糙度增大,试样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变化也增大,呈现耐腐蚀性能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使用砂纸将对304不锈钢基体依次打磨至1200#(1#工艺)、2000#(2#工艺),以及打磨磨至2000#并经粒度0.5μm金刚石抛光膏抛光(3#工艺)后,在其表面沉积CrMoN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表面与截面形貌、硬度、表面疏水性、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结果表明:1#工艺预处理基体表面沉积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最大,2#工艺预处理后的次之,3#工艺预处理后的最小;涂层均由CrN,Cr2N,Mo2N等物相组成;随着基体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涂层的显微硬度、自腐蚀电位和水接触角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极化后的界面接触电阻降低;2#工艺预处理基体表面沉积CrMoN涂层的综合性能优异,与3#工艺预处理的接近。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不锈钢表面复合抛光原理,研究分析确立了先进行前期机械抛光处理不锈钢表面至Ra 0.2μm然后进行复合抛光,最后进行电化学光亮化处理的大面积抛光工艺路线,重点研究了前期机械抛光处理和复合抛光工艺参数,介绍了复合抛光技术特性指标和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