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温时效对310不锈钢硫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时效前后的310不锈钢样品在气氛总压为1 05Pa,2.3%SO2/S2/8.8%N2气氛中600℃下的高温硫腐蚀行为.利用金相、扫描电镜/ 能谱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其腐蚀形貌、成分及结构.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的310不锈钢比未 时效处理者腐蚀严重,前者以晶间腐蚀为主,后者以均匀腐蚀为主.310不锈钢于700℃,100 00 h时效后在晶界大量析出σ相,使晶界附近贫Cr,降低了其抗硫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稀土耐热镁合金的时效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镁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能使合金中均匀弥散地析出热稳定性高的析出相,这对于提高镁合金的室温、高温强度和断裂性能非常有效。稀土元素狭义上指由镧到镥的15个镧系元素,广义的稀土元素则再加上对耐热镁合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钪和钇,共17个元素。这些元素具有极相似的性质,在镁中的最大固溶度较大,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固溶度急剧减小,在470K附近仅为最大固溶度的十分之一,因此可得到非常大的过饱和度。此外,稀土元素在镁中一般扩散较慢,析出相热稳定性高。 稀土镁合金在773K~803K固溶处理,淬火得到过饱和固溶体…  相似文献   

3.
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铸造双相不锈钢在800 ℃时效不同时间的组织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布氏硬度计(HBE-3000 A)研究时效过程组织转变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相的比例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铁素体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分解析出富Cr相和γ2相,富Cr相主要存在铁素体与奥氏体的晶界处,而γ2相则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并随着时效时间增加不断生成并长大。结合硬度测试结果发现,富Cr相的析出对材料硬度的提高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了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下析出相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254SMo钢在850~1000℃时效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界析出相逐渐增多,晶内析出相逐渐减少;850℃时效析出相为χ相,950℃析出相为σ相。  相似文献   

5.
时效对超高强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1050℃固溶+低温处理后的时效工艺制度对一种超低碳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440~600℃不同温度的时效处理工艺,在535℃时效处理后钢的强度和硬度达到最高值,这主要是与钢中析出相共格析出有关。随着时效温度升高,析出相聚集长大破坏原有的共格关系,强度和硬度将降低。  相似文献   

6.
稀土双相不锈钢的时效硬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分析和硬度测量方法研究了在400~900℃等温时效对Fe—Cr—Ni—Mo—Cu—Re双相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在650~900℃(上温区)以及400~550℃(下温区)的时效均导致钢的硬度显著增大。上温区时效引起的硬化及脆化主要是由于σ相的析出,其中在750℃附近钢的硬化及脆化速度最快。下温区时效时钢的硬化及脆化是因铁素体中发生富Cr的α′相转变(475℃脆性)所致,其中在480℃左右钢的析出硬化速度最大。在650~750℃和400~480℃两个时效温度范围内,钢的硬度变化与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其时效过程激活能分别为200.8kJ/mol和117.4kJ/mol。  相似文献   

7.
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920℃进行了不同保温时间的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不同时效状态下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时效时间对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20℃时效处理时,大量的σ相沿γ/α及α/α晶界析出,并向铁素体内部长大,其形成机理为铁素体共析转变成σ相和二次奥氏体γ2;在时效5 min内σ相的析出速率最快,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σ相的含量增加,但析出速率逐渐变小;σ相的出现严重降低了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冲击韧性,并且使其硬度明显增加,冲击功和硬度值的大小与σ相析出量有关,当920℃时效30 min时,σ析出相的含量接近于28%,对应双相不锈钢的冲击功和硬度值分别为6 J和376 HB。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9,(6):540-543
采用相图计算、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铁素体耐热不锈钢0.1C-18Cr-1Al-1Si铸造合金析出相种类、析出规律和形貌。结果表明:0.1C-18Cr-1Al-1Si在平衡状态下平衡相由铁素体相、α-Cr相、AlN相、M_7C_3相、M_(23)C_6相等组成;随着温度降低,M_(23)C_6相中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Fe含量逐渐降低,Cr含量逐渐升高;M_(23)C_6相具有复杂面心结构,M_7C_3晶体结构为正交结构;AlN为密排六方结构,密排面为(0001),密排面的面间距d=0.476 nm。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双群  谢锡善 《金属学报》2003,39(4):399-404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下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及冲击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593℃和704℃时效l000h后,主要析出相是γ′和MC,在704℃以上又析出了M23C6.合金在750℃时效l000h后晶界处开始析出η相,而在849℃时效l000h后晶内出现了大量的片状η相,呈魏氏体分布.γ′相随时效温度的增加生长迅速,且在849℃时效l000h后出现回溶.没有发现σ等脆性相的出现.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下降,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室温显微硬度随时效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要由γ′的长大所致;合金在标准热处理条件下的高温显微硬度高于室温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0.
铁镍基合金长期服役于较高温度下,因此高温下的组织稳定性是合金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探针(EPMA)、化学相分析等手段对750 ℃不同时效时间下新型铁镍基高温合金21Cr-32Fe-41Ni组织与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时效后合金中析出相主要有γ′相、σ相、α-Cr相以及MC相。在时效500 h内,基体中弥散分布的球形γ′相的质量分数和尺寸快速增加。时效时间从500 h增加至2000 h,γ′相的质量分数和尺寸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在长期时效过程中,σ相沿晶呈块状或条状分布,并与α-Cr相同时在晶内以针状或条状析出。随时效时间增加,σ相和α-Cr相数量增加,逐渐粗化。沿晶不连续分布的σ相逐渐相连,存在向网状分布发展的趋势。随时效时间增加至2000 h,合金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时效500 h后达到峰值,硬度保持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铸态和热轧态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温度950、1000、1050、1100、1150和1200℃保温10min和60min进行时效处理,通过定量金相,铁素体仪,EBSD等实验技术手段分析了双相不锈钢2205的相组成随时效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在950℃时效60min后组织中存在σ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31254进行850 ℃、7.5~120 min时效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50 ℃时效,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有大量第二相,主要是以σ相为主的富Cr、富Mo、低Ni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这些析出相形状以块状和针状为主,主要分布在晶界和晶内,部分会出现在孪晶位置。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逐渐长大且数量增多,且其Cr、Mo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Ni的含量逐渐降低。经过850 ℃×120 min时效处理后,出现Cr2N和Chi相析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不同稀土Ce含量的310S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氧化增量曲线分析了相同温度下试验钢的氧化增量规律,并采用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表征氧化膜断面结构及元素分布,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氧化膜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循环氧化初期,试验钢的高温氧化增量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试验钢的氧化膜由外层(Cr,Mn)3O4“尖晶石”型氧化物和内层Cr2O3氧化物组成。适量的稀土元素Ce能促进氧化物/基体界面处的应力释放,同时减少并延缓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孔洞的形成,因而提高氧化膜的抗剥落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低温温度及其保温时间对经水韧处理的高锰钢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为1h时,高锰钢基体在500℃时开始有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而在600℃时除了有针状碳化物的析出之外,还有珠光体组织的出现。在低温时效处理温度为60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高锰钢基体中奥氏体的量减少,而珠光体的量增加。在500℃时效处理时,沿晶界形核并向晶内生长的针状碳化物与母相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和在晶内析出的针状碳化物的不同:以及在晶内析出的针状碳化物可以交叉生长。这种针状碳化物交叉生长的形态在钢的组织转变中还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SAF2205双相不锈钢在高温(600℃,800℃和1000℃)扭转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化。微观组织演化的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再结晶现象出现,而且变形试样中的奥氏体的形貌不同。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而减少。800℃扭转条件下的试样的断口形貌和室温下试样的断口形貌有很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扭转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时,断口形貌呈现韧性断裂特征,等轴状和抛物线状的韧窝分布在断面上。然而,在800℃条件下扭转的试样的断口形貌主要呈现出沿晶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25Cr-20Ni耐热钢基体成分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Al的方式制备25Cr-20Ni-2.5Al耐热钢,分别采用拉伸和高温压缩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6 h时效处理的试样抗拉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此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803 MPa和27.1%。经过36 h时效处理会减小拉伸断口的韧性,生成部分脆性断裂的痕迹。随时效温度的增加,耐热钢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转折点均出现在时效温度650 ℃,此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51 MPa和10.26%。当变形程度增大后,晶粒将达到更大的变形程度,而耐热钢经过热压缩处理后并不会引起晶粒尺寸的明显改变;晶界部位存在析出相,而且当变形量增大后析出相的数量也会略微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含Cu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经1200℃保温2 h固溶后,在600、700、800、900、1000和1100℃分别进行2 h时效处理,然后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SEM、EDS及TEM等方法对析出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钢在低温600~800℃时效时析出相主要为沿晶σ相,在中温900℃时效时析出相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2205双相不锈钢在一定温度下时效处理会析出第二相,不锈钢的各种性能会因此受到影响。研究了热轧2205双相不锈钢时效不同时间与析出相的联系,并探究其析出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配合能谱仪(EDS)观察了析出相显微组织的变化,并对析出相和基体的成分进行了点扫描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850 ℃时效5 min,χ相即会优先在铁素体晶界处析出,随着时效时间延长σ相将逐渐析出,铁素体含量减少,奥氏体及析出相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热轧态节镍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及时效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结合相图系统分析该材料固溶处理及时效后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50 ℃固溶处理后,试验钢基体为奥氏体,存在少量的铁素体,奥氏体晶粒形状偏等轴,晶粒内部存在大量孪晶。时效后,析出相主要为Cr2N、CrN、Cr23C6。在时效时间为5 h不变的条件下,温度由650 ℃升高至800 ℃,碳化物及氮化物数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750 ℃时数量最多。而在750 ℃时效5~10 h范围内,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析出相数量变化不大。析出相的析出过程为:先在晶界交叉处析出胞状析出物,随时间的延长,在晶界逐渐析出条状析出物,在晶内开始出现并逐渐长大,最终形成类珠光体的片层状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