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硅基片上制备了Co原子分数为13.0%的Co-C纳米复合薄膜.在真空条件下,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从473K逐步提高至773K,保温时间30min.形貌观察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薄膜中,Co颗粒均匀分布在非晶C基体中,Co颗粒尺寸为1.5-3.0nm;673K退火后,Co颗粒尺寸增大.磁性能测试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薄膜磁性较弱,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膜的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明显增大;当退火温度增加至673—773K时,薄膜呈现出低温铁磁性、室温超顺磁性的典型颗粒体系磁性特征.磁输运特性研究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薄膜在温度为4.2K,磁场为3980kA/m时表现出1.33%的负磁电阻,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样品磁电阻值下降;电阻与温度关系在4.2—60K范围内符合lnR-T~(-1/4)线性关系,磁输运遵循变程跳跃(variable range hopping)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美国变形铝合金有F、O、W、H和T等状态符号。—F——原加工状态。是对热处理和加工硬化没有特殊控制的最初加工状态,如热轧、挤压状态均系此类。—O——退火状态。适用于经退火获得最低强度的变形制品和经退火改善延性和尺寸稳定性的铸造制品。  相似文献   

3.
经多次熔炼过的Ti—44A1—11Nb合金锭,在1000—1500℃不同温度下退火24小时,得到具有不同显微组织的样品,每种组织的样品均进行室温和1000~1300℃高温压缩试验,找出显微组织与变形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000℃和1100℃退火后,合金没有再结晶,显微组织基本上与铸态组织相同,不过γ相晶粒更多,而a_2相较少.1200℃退火后,得到明显的γ晶粒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固溶态0Cr13铁素体不锈钢经室温2道次等径转角挤压(ECAP)及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经ECAP挤压变形和650—750℃退火后,样品发生部分再结晶,内部残留约10%—35%(体积分数)均匀分布的岛状超细晶基体.统计表明,再结晶晶粒和超细晶晶粒尺寸呈双峰分布,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1—8.3μm和418 525 nm.拉伸和冲击测试结果表明,优选的ECAP挤压变形+700℃退火处理工艺,能够使实验钢获得与常规使用态(锻后700℃退火)相当的冲击韧性(212 J/cm~2),以及比后者更高的屈服强度、均匀塑性和静力韧度(分别提高10%,35%和70%).组织细化和应变硬化能力的提高是造成挤压后退火样品综合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退火和时效工艺对Ti-50.8Ni-0.3Cr(原子分数,%)低温超弹性合金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50—450℃退火态Ti-50.8Ni-0.3Cr合金冷却/加热时发生A→R/R→A型可逆相变,500℃退火态合金发生A→R→M/M→R→A型相变,550—600℃退火态合金发生A→R→M/M→A型相变,650℃以上退火态合金不发生相变.退火时间对合金相变行为影响不大.随时效时间t_(ag)延长,300℃时效态合金的相变类型保持为A→R/R→A,400℃时效态合金发生由A→R/R→A向A→R→M/M→R→A转变,500℃时效态合金发生由A→R→M/M→R→A向A→R→M/M→A转变.随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的R相变温度θ_R先升高后降低,M相变温度θ_M升高,M相变热滞△θ_M降低.合金经300—500℃时效后,θ_R~(400)>θ_R~(300)>θ_R~(500).随t_(ag)延长,θ_R和θ_M先快速升高后趋于稳定,△θ_M先快速降低后趋于稳定.退火和时效态合金的R相变热滞均在4℃左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经过不同压下量的电解纯铜,在保留着表面机构和去除表面机构的条件下,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的影响.样品经过88.7—99.7%轧制后,厚度在0.84—0.02毫米范围内时,在900℃退火后都可以得到集中的立方机构.经过99.8%轧制、厚度为0.01毫米的样品,在900℃退火后得不到集中的立方机构.但已具有立方机构的样品,再轧制到0.01毫米(压下量为98.6%),经900℃退火后就可以得到比较集中的立方机构。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的影响,也因压下量不同而不同.当压下量较小时(88.7%),样品減薄到0.04毫米以下,在900℃退火后,得不到集中的立方机构。但在压下量为96—99.7%的样品中,減薄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并沒有显著的影响.減薄样品厚度,对二次再结晶产生了阻碍作用,但对二次再结晶机构的取向并沒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罐体用3004—H19板材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成形时罐体用3004——H19板材的各向异性,重要的是在中间退火时,尽可能地增加其取向(100)[001].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均匀化、热轧和冷轧的条件.高温均匀化及高温大压下量的热轧以及在中间退火前小压下量的冷轧都可以增加其取向(100)[001].  相似文献   

8.
周邦新  颜鸣皋 《金属学报》1963,6(2):163-175
研究了经过不同压下量的电解纯铜,在保留着表面机构和去除表面机构的条件下,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的影响.样品经过88.7—99.7%轧制后,厚度在0.84—0.02毫米范围内时,在900℃退火后都可以得到集中的立方机构.经过99.8%轧制、厚度为0.01毫米的样品,在900℃退火后得不到集中的立方机构.但已具有立方机构的样品,再轧制到0.01毫米(压下量为98.6%),经900℃退火后就可以得到比较集中的立方机构。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的影响,也因压下量不同而不同.当压下量较小时(88.7%),样品減薄到0.04毫米以下,在900℃退火后,得不到集中的立方机构。但在压下量为96—99.7%的样品中,減薄样品厚度,对再结晶机构并沒有显著的影响.減薄样品厚度,对二次再结晶产生了阻碍作用,但对二次再结晶机构的取向并沒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J.Fargues等报导了三种可锻铸铁(表1)热处理试验的对比情况,对铁素体可锻铸铁在940~950℃进行了第一阶段退火(见表2)。B的第一阶段退火温度降低到780~820℃,並经430℃‘预退火”,为获得GTS—35—10,可锻化总周期为27~38小时。C的第一阶段在820℃退火时,完全铁素体化所需的总时间只要18小时。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利用生产铁素体可锻铸铁的白口铁生产出珠光体可锻铸铁.用电弧炉——冲天炉双联法熔炼白口铁,其成份(%):C 2.4—2.6,Si1.1—1.3, Mn0.40—0.48,Cr<0.06,S>0.06.用碲、铝和硼酸混合物进行孕育处理.在ΠЭο—16型电炉中对铸件进行热处理,珠光体可锻铸铁循环退火l8小时,铁素体可锻铸铁循环退火32小时.由珠光体可锻铸铁生产的铸件只有两种,占可锻铸铁产量的l%.因此,在同一炉中用单炉料生产珠光体和铁索体可锻铸铁,并在浇包中对两种合金进行相应的孕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