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景舟石瓢,独以雍容大度、举重若轻而冠绝于世,是深受世人喜爱的一种紫砂壶型,这一壶型由当代紫砂工艺大师,世称"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顾景舟在传统"石瓢壶"的造型基础上,经严格改造优化设计而成。景舟石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不仅具有和谐的  相似文献   

2.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造型独特耐看,具有文人色彩,历来受制壶者与欣赏者们的喜爱,衍生出多种风格.此件"龙瓢壶"在"石瓢壶"原型的基础上结合了龙图腾与文字装饰,进一步发挥了中华民族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展示了紫砂壶工艺的丰富与精湛,揭示了紫砂壶经典造型的魅力与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东石,号"苦窳生",是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的紫砂壶艺人。东石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技艺之巧、匠心独具。这款名为"诗文瓜瓢壶"的紫砂壶正是出自王东石之手(见图1),壶呈古雅浅黄色,细皮梨砂质,属紫砂浅色系列。"诗文瓜瓢壶"壶式以瓢瓜为  相似文献   

4.
"景舟石瓢"是以已故中国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名字命名的紫砂壶,其获得了中国滚滚历史长河的承认,对于紫砂艺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本文就这一壶式的艺术特征和成型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各种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紫砂器型层出不穷。而在这其中,最为典型和经典的器型可谓是石瓢壶了,可以说每一位壶友的手中,都会有一把石瓢。从整体上来看《子冶石瓢》壶,可以说是紫砂造型艺术之中特立独行的存在,壶身和壶把组合而成的平行四边形形态也是非常考验匠人的审美能力和制作水平。同时,还有一些柔软的线条也点缀其上,把这种刚中带柔,刚柔相济的紫砂艺术特征体现出来,壶身的铭文"一壶清气半醉人"把紫砂艺术的造型之美和壶中茶香融合起来,延续了紫砂石瓢多铭刻装饰的传统,字迹清逸俊朗,刻绘流畅老辣,和紫砂壶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把其中的人文风骨也完美地凸显了出来,让人感悟至深。  相似文献   

6.
传统紫砂壶器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而素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紫砂"石瓢"创作,历经几代紫砂艺人传承演绎:清代中期杨彭年所制"石瓢"有高、中、矮之分,有圈把、提梁之别;与陈鸿寿(字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朴茂祥和;与瞿应绍(号子冶)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刚劲明快;与朱坚(字石梅)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浑厚高古。更为经典的是文人雅士有感而发,将诗、书、画、印集于壶身,切水、切茶、切壶型、切感怀。近代的紫砂大师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  相似文献   

7.
庄乃静  金俭 《江苏陶瓷》2011,44(2):27-27,29
紫砂石瓢壶是紫砂壶传统造型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壶式。所谓紫砂"石瓢壶",顾名思义当是坚硬如石的葫芦瓢形紫砂壶。如果我们注意到早期陶壶的基本造型,绝大多数接近于绕中轴线旋转的球体葫芦状或半球体瓢状,就能理解这一壶名的含义。我们知道,早期制陶还没有发明轮制,只能靠手工盘筑、捏塑成形,这种成型手法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各种丰富而不规则的器型。但事实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陶壶都选择了单一的、难度更大的、严格绕中轴线旋转的成型样式。显然,如果不是在陶器发明之  相似文献   

8.
周钧林 《江苏陶瓷》2012,45(4):23-24,26
"石瓢壶"是一款人见人爱的壶型,制作"石瓢壶"首先要了解它的造型在历代制壶名家手中不断完善的历史。"石瓢壶"的首创者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书画家陈曼生。曼生精书画、富收藏,广见卓识,对宜兴紫砂也一往情深,亲自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的文化和工艺中吸收有益的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艺术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闻名于世。《石瓢》壶为经典之器,通过每件《石瓢》作品,我们能看出紫砂艺人不同艺术风格和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紫砂壶的设计,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形式美,然后其创作理念所具有的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心形成高度的统一。设计理念在人的心理世界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美的形象,而设计壶器的艺人们又将美学的要求悄悄地蕴含在壶器的结构中,进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紫砂壶,同时产生了新的审美形式。紫砂"奇远石瓢壶"以"石瓢壶"型为基础,融入了陶刻的装饰,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并且获得了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1.
石瓢壶,中国紫砂壶艺术中极受人喜爱的经典款式,可爱灵秀中体现出中国文人气质。"新石瓢"继承石瓢壶的经典结构,通过独特泥料的选择、造型的调整与装饰的配合体现出创新精神,在展现自身艺术个性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出石瓢壶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壶正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所以成为了广受茶友喜爱的茶座利器,三五好友在喝茶品茗的时候可以禅茶论道,欣赏紫砂壶之美,把玩紫砂壶之雅,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和放松,同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紫砂作品"绞泥石瓢"把传统紫砂筋纹器和绞泥工艺结合起来,在"石瓢壶"的形制之上进行演绎,充分地展示了高超的技艺水准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让我们耳目一新,领略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此壶严谨的工艺搭建好了端庄稳重的骨架,筋纹的运用增强了壶身的肌肉感,让人感觉非常的饱满有力,然后绞泥的装饰突破了人们对于"石瓢壶"的理解,在这把壶上融合了筋纹、绞泥的工艺,可谓是融合与创新的完美演绎,让人在欣赏紫砂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其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3.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经典传统的造型之一,是简单的几何造型塑造起来的,看似简单的造型制作起来却要根据不同的审美和美学规律来制作,才能将不同造型的"石瓢壶"的风采展现出来.石瓢壶被称之为"壶中君子",主要是体现在其圆润又有张力的三角形金字塔壶身造型,将简约硬朗的线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石瓢壶中"子冶石瓢"是石瓢造型中...  相似文献   

14.
高洁 《江苏陶瓷》2021,54(5):68-69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5.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16.
蒋湘玲 《江苏陶瓷》2012,45(4):69-69
"逸趣壶"(见图1)采用"石瓢"的造型制作,"石瓢"的造型是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作为紫砂壶型的代表,几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石瓢",最早称为"石铫(diào)"。"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用于煎药或烧水,形状像比较高的壶,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无论从观赏还是从文化意义方面来讲,"石瓢"的造型都是充满魅力的,其精神正如顾景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茶壶。"满瓢壶"造型脱胎于经典的"石瓢壶",体现出对紫砂壶传统的继承,本文对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其个性特征,并呈现从"石瓢壶"到"满瓢壶"所反映出的艺术流变。  相似文献   

18.
提梁壶与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在结构上有极强的可塑空间。"大提梁石瓢壶"在经典的提梁石瓢壶的基础上将各结构部分进行了"放大"处理,突出表现了提梁与石瓢的结构特征,在和谐中展现古雅风尚。  相似文献   

19.
"石瓢壶"是紫砂壶艺术中十分经典且颇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款式,在融合提梁后更显精巧雅致。"大提梁石瓢"在继承经典造型的基础上独有一份大气的追求,使"提梁石瓢壶"的造型结构特点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展示,彰显了这一壶型的传统风度与紫砂壶艺术之底蕴。  相似文献   

20.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紫砂壶之中,使其看起来灰头土脸的一团泥巴,在巧夺天工的演绎之下,成为了一件件焕发生命活力的紫砂艺术品,同时辅以陶刻等装饰,充满了人文气息,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体验。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满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之上,看起来更加的挺括,壶嘴和壶把都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同时在工艺细节的处理方面也是颇为细腻,从气韵方面来看已经有"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意识。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铭文充满了金石味道、书卷气息和人文韵味,喝茶品茗之间更加地令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