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高等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具体化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四位一体的目标;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是"具身引导",可以细分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9个具体路径。二级学院作为全员化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可以在全员化立德树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二级学院"633"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立德树人战斗堡垒作用,创设"团队翻转"课程育人模式,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典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措施,进行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立德树人"工程的深入开展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强化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注重使用和培养并举,努力营造德育文化育人氛围,建立一支品德高尚、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构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体系是统筹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四川旅游学院"5+10+N"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为例,阐述该校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在构建与实践中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分析今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文化育人是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民族意识不强、贪图安逸、缺乏拼搏精神等问题。文化育人就是通过优秀的文化来影响、引导大学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现代青年。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所呈现出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全新的传播格局在给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带来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认清"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环境、育人队伍、育人方式所面临的困境和阻抗,探索"微时代"情境下高校培育"微理念",增强"微力量",强化"微阵地"的突围之道,对于探寻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思路和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时代命题。徽傩文化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资源。分析徽傩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构建徽傩文化育人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时代探索出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育人目标的创新渠道和最新路径,是以提高立德树人实效性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同样也是构建和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思政相关概述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具体要求的详细比较中,厘清二者内部存在的逻辑关联,能够为课程思政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供基础支撑,也为拓宽立德树人渠道实现有益探索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的时代背景对我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品质的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心理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当前高校心理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心理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9.
校外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过程管理,突出应用性、工程性,体现校外实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以重庆科技学院"246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背景,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过程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语境及教育主体下的立德树人内涵均有所不同.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主体,阐述这一教育主体下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然后在调研分析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指明现阶段学校在践行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加强顶层设计、集多方力量与学校共同育人、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教育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渗透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一致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高校可通过对课程协同、载体协同、育人主体协同和育人环境协同达成"艺术+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思政体系,关键在教师,思政名师团队的建设成为其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尤为重要。团队建设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立德树人的定力,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在组成结构、运行机制、重点任务、团队文化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创新,达成团队建设目标;既要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与实践方面做出成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也要引导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构建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高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重要的课堂载体。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是指第一课堂主渠道,也包括第二课堂育人阵地。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两个课堂”,但是立德树人并未真正融入“两个课堂”始终,“两个课堂”的协同育人也不足。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在“两个课堂”构建方向、全员化队伍建设、全过程育人机制和全方位建设内容上积极探索,形成以“两个课堂”为依托的三全育人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性工科院校更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以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按照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优、综合素质高的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培养目标,不断探索考试改革,建立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把科研育人之脉,树立德树人新章,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突破育人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推进高校科研育人,其价值旨归是:在科研育生上,培育学生科研能力素质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科研强师上,强化教师科研育人本领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在科研促教上,促进教师学生合作互动与提升科研反哺教学水平。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育人,要坚持正确政治引领,构建“育人共同体”,完善科研育人机制,优化科研育人环境,进而提升高校科研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产生实效.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思想引领、内容引领、主体引领和方法引领作用,不仅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的含义和重要性,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化的思路和途径,并以系党总支工作为出发点,探索出了一套立德树人具体办法和措施,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网球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增强网球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契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采取有效策略对网球教学实施改革。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网球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球教学改革的育人价值,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球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高职体育网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建设职业本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性和育人的协同性,这就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于职业本科教育,依托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探索适合职业本科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和实施路径,以此增强立德树人成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外语课程具有人文课程易于融入思政元素的先天优势。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着力点,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外语课程要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等育人目标,创新学习内容,加强团队合作,用好校本案例,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