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楔横轧变形特点的分析,利用二次拉拔变形模拟楔横轧变形,建立了楔横轧变形载荷上限法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主要工艺参数影响轧制力矩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楔横轧变形特点的分析,利用二次拉拔变形模拟横轧变形,建立了楔横轧变形载荷上限法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主要工艺参数影响轧制力矩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Pro/E建立楔横轧模具和轧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将其导入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楔横轧轧制阶梯轴的有限元模型,对轴类零件楔横轧成形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轴类零件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的应变场、轧件表面变形形状等信息,为研究其他零件的轧制成形机理及变形规律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空心件楔横轧压扁失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塑性铰的概念,用极值定理分析研究了空心件楔横轧的轧制力及各种工艺参量对压扁失稳的影响,从而确定空心件楔横轧压扁失稳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在实心件楔横轧旋转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空心件楔横轧的旋转条件,从而推导出关键性的公式,旨在指导各种复杂空心件楔横轧工艺成形,提出保证轧制过程中轧件正常旋转,稳定成形的工艺措施。该公式对空心件楔横轧工艺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楔横轧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轴类零件加工新工艺,它是利用两个装在同向旋转轧辊上的楔形模具,使坯料产生连续局部变形,最终轧制成楔形孔型的各种台阶轴.该技术因具有高效、节材、节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旋转体类零件的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楔横轧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各种楔横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参数及其应用范围等,并对今后楔横轧设备的发展方向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楔横轧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楔横轧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轴类零件加工新工艺,它是利用两个装在同向旋转轧辊上的楔形模具,使坯料产生连续局部变形,最终轧制成楔形孔型的各种台阶轴.该技术因具有高效、节材、节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带旋转体类零件的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楔横轧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各种楔横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参数及其应用范围等,并对今后楔横轧设备的发展方向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楔横轧工艺的不断创新与产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阶梯轴楔横轧成形光轴时,由于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导致轴端长度直接影响着轧件轴端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为探明其影响规律,提高轧件端部质量与楔横轧的材料利用率,本文通过DEFORM-3D有限元软件,采用数值模拟与轧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楔横轧阶梯轴成形光轴的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场、应变场及特征点,揭示轧制过程金属流动规律,阐明轧制过程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正交试验设计轴端长度、台阶倾角、台阶长度、断面收缩率4个工艺参数,分析这些参数对轴端凹心的影响关系,即凹心值与轴端长度、台阶倾角成负相关,与台阶长度、断面收缩率成正相关,且随着坯料轴端长度的减小最终轧件端部凹心逐渐增大。应用统计数据软件SPSS 22.0拟合获得各工艺参数与轧件端部质量的关系方程式,以凹心值为零为目标,获取了最优轴端长度对端部质量的影响方程式。通过轧制实验与模拟对比分析,获得的轧件形状和最终的端部凹心值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获得的公式与端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以有效地从理论上提高轧件端部质量,确定闭开联合楔横轧闭式轧制轴端长度,实现楔横轧无料头近净成形。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场对长轴类零件的需求量较大,长轴类零件的生产仍以锻造和楔横轧单楔方法为主,然而这两种生产方法各有缺点。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长轴类零件精密成形技术,它克服了上述两种生产方法的不足之处,优点独具。为推动我国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和指出了该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楔横轧成形工艺及其在双头呆扳手制坯上的应用,阐明了楔横轧模具的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双头呆扳手制坯工艺的实践,对新旧制坯工艺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证明了楔横轧工艺的一系列优点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Oil-filmbearing of rolling mill belongs to thick fil mlubrication. The current regularity of partial load e-nough certificates that partial load behaviors is the major causes that result in short-life and abnormal failure .Therefore ,howto decrease and eli minate partial load behaviors has become ani mportant wayto prolong bearinglife ,the exact elastic deformation of low-speed and heavy-load bearing under partial load helps tofurther analyzeits lubrication mechanism.Thelubricat…  相似文献   

12.
Thermal contact conductance at continuous roll-casting interfa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strain rat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pressure on real contact are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tupkiewicz. The real contact area model taking account of the effect of friction and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was obtained. The model of contact conductance at the rolling interface was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the specific feature of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interface of continuous roll-cast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l contact area in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material is under yield, and the real contact area varies inversely with surface roughness, whereas it varies exponentially with friction coefficient, strain rate and pressure, and the power factor depends on strain rate.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精确地进行轴承动力学设计,优化高速轴承的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虚拟样机分析软件对滚动轴承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滚动轴承参数化过程,同时建立了深沟球轴承动力学参数化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对滚动轴承施加一定重载荷时,滚动体因受迫速度增大一些,滚动体与内外圈及保持架的接触力也会增大,但由于滚动体的直径减小,施加的载荷不足以使轴承的变形达到增加接触力效果,所以在对轴承模型施加1000N载荷后,参数化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要求相符合。提高了建模效率,方便了用户不用考虑模型内部之间的关联变动对模型进行快捷修改。该方法对研究滚动轴承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楔横轧偏心变形,计算了变形程度与变形速度,并且对偏心变形过程中的力参数进行了计算求解,结合CA141汽车轴-备胎升降器轧制试验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求得任意外载荷对滚珠直线导轨副各个方向的变形量的影响,运用齐次变换矩阵建立了滚珠直线导轨副的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滚珠直线导轨副在预紧力和接触角变化的情况下,不同列滚珠受载的弹性变形量的大小,分别得到了一定载荷下滚动导轨副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横向上的变形量和绕3个正交轴旋转的偏转角.进而,得到滚动导轨副的垂直、水平横向2个方向上的线性刚度和3个方向的扭转刚度.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并与实际情况对比,找到了直线滚动导轨预紧力和接触角对其刚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三向联合受载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床等领域,其动态特性的求解是研究轴承设计方法和计算转子系统特性的基础。在分析已有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滚动体高速运转时几何参数和力能参数的变化特征,将复杂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态方程组简化为两个首尾相连接的二力杆有限元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刚度矩阵的具体形式和通过设定初始3个方向的受力求解矩阵组的过程。该方法改善了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方程组参数耦合的复杂性。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可以替代传统的拟静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滚动接触理论和部分弹流理论,建立了微凸体接触情况下的稳态部分弹流数值模型,运用多重网格法对油介质工况下的轮轨黏着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轮轨接触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滚动速度、载荷、轮轨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轮轨黏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介质条件下轮轨接触区的宽度比干态下要宽,是干态下接触区宽度的1.5倍左右;油介质下的轮轨黏着系数明显小于干态下的黏着系数;轮轨黏着系数随着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轮轨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纸张输送系统中弹性胶辊与刚性辊轮接触区域的应力应变分布. 建立弹性胶辊与刚性辊轮接触的数学模型,应用配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正压力和弹性层厚度对接触区域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 正压力与接触区域的应力成正比,弹性层厚度与接触区域的应力成反比. 为纸张输送胶辊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真三轴仪是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土体力学特性的理想仪器,但如何保持加载结构与土体之间无摩擦力且三个方向无干扰加载是真三轴仪研制的技术瓶颈。针对“刚柔复合型”真三轴仪中刚性加载板与试样之间的双向摩擦力问题,基于土体与加载板之间的接触由“整体接触变为分散式接触、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减摩新方法,研制了土工真三轴试验双向微摩擦荷载传力板。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细部构造,通过大型直剪试验和数值计算论证了分散式接触代替整体式接触、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减摩措施效果。结果表明,1)试样与加载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低至0.023,与传统减摩方法相比,摩擦系数可降低90%以上。2)与整体式接触相比,分散式接触可使试样3个方向的应力和变形更为均匀,并较大程度地降低试样与加载板之间的摩擦力。3)采用分散式滑块相互搭接并预留间隙方法满足随试样同步变形,实现了大变形条件下(竖向最大变形量90 mm,应变达15%)真三轴试验的三向无干扰独立加载。土工真三轴试验双向微摩擦荷载传力板的成功研制,有效消除了试样与加载板之间的界面摩阻力,使试样在接触面切线方向上可以自由双向变形,又实现大变形条件下三向加载互不干扰,破解了真三轴仪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滚动轴承滚动体板单元模拟的边界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维弹性接触边界元法基础上,采用不同形状板单元描述中间滚动体,并置于内环上,从而将多物体接触问题简化成两物体接触问题。对于板单元的弹性变形,用Hertz接触公式,将其变形以等效间隙代入总体矩阵方程中,从而获得轧机滚动轴承负荷特性的三维分布。本方法具有计算模型直观,简单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因而成为设计和分析轧机滚动轴承负荷特性的有效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