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将实行五大转变:一、引进主体将从以国家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转变,并从企业单独引进向科研、制造系统联合引进转变;二、引进目的将从生产使用为主向消化创新同参与国际合作转变;三、引进方式将从单纯进口生产线向更加重视引进软技术和必要的关键设备转变;四、引进对象将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五、引进技术的管理体制,也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工作,以尽快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相似文献   

2.
张菽浪 《特钢技术》2006,11(1):50-50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钢铁行业的原始创新更是寥寥可数,而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较多。而同时存在的情况是技术引进有余而消化吸收不足,我国很多企业仍存在着重引进、轻开发,重新建、轻改造等现象,设备引进比例高而技术引进比例低,而且没有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在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原始创新积累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集成创新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外经贸部、科技部初步拟定了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六大政策。这些政策包括 :( 1)允许具备监管条件的开发区进口出口加工试验 ;( 2 )鼓励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目前 ,应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将所有高新技术产业列为鼓励类高新技术产业之中 ,进口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享受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待遇。同时 ,完善有关政策 ,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 ,开展跨国经营 ;( 3)非机电的新技术产品享受机电产品优惠政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有 1/ 4为非机电产品 ,我国已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家外经贸部、科技部初步拟定了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指导意见 ,研究制定了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六大政策。一、允许具备监管条件的开发区进行出口加工试验 ;二、鼓励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目前 ,应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所有高新技术产业列为鼓励类高新技术产业中 ,进口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享受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待遇。同时 ,完善有关政策 ,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 ,开发跨国经营。三、非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享受机电产品优惠政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有 1 4为非机电产品。我国已实现机电产品出口退…  相似文献   

5.
胡辉 《冶金设备》1999,(3):33-37
我国在技术引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但引进技术的有效管理和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本文叙述了我国技术引进的概况及引进的效果,论述了影响引进效果的原因及应有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引进是企业技术开发、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后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  相似文献   

7.
1981年国务院颁布《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到现在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外国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对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试就江西冶金工业总公司10年技术引进工作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作一评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为支持扩大出口,鼓励我国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以及服装加工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信贷指导意见》。据介绍,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对外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大力加强技术引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投入了100多亿美元的资金,从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1000多项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的项目涉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自动化等各工序,使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从50年代跃入到80年代的先进水平。技术引进,不仅在提高钢产量上,而且在改善钢材品种结构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技术引进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归纳起来可分为6个方面,分述如下:一、炼钢设备引进近几十年,正是氧气转炉炼钢发展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宏观政策     
六部委发布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日前,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提出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技术引进对于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是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的。早在50年代末,株洲硬质合金厂作为156个重大项目之一引进了苏联的先进技术,从而奠定了我国硬质合金现代工业的基础。80年代,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全行业有十家企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引进改造,投资总额达7个多亿,这是继5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较大规模地引进  相似文献   

12.
《铝加工》1992,(5)
国家科委最近对“八五”期间的技术引进工作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1)重点要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在资金使用方向上,要首先保证重点改造项目上等级、上水平,并兼顾一般企业技术改造的急切需要;(2)要优先引进有助于扩大出口能力、发展替代各产品的技术和装备,提高引进先进技术软件的比重;(3)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包括技术  相似文献   

13.
舒萍 《山东冶金》2006,28(1):47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钢铁行业的原始创新更是寥寥可数,而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较多。在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原始创新积累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集成创新是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集成创新,就是把自己原有的技术和其他的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品或新的产业。我国钢铁工业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寻求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最近 ,国家外经贸部、科技部制定 6项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政策。这些政策是 :1.允许具备监管条件的开发区进行出口加工试验 ;2 .鼓励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目前 ,应细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将所有高新技术产业列入鼓励类高新技术产业之中 ,进口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享受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待遇。同时 ,完善有关政策、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 ,开展跨国经营 ;3.非机电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机电产品优惠政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有 1 4为非机电产品。我国已实现将国家现行支持机电产品出口的全额退税、优惠利率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七五”期间我国硬质合金行业技术引进的情况、技术经济效果及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引进的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10多年前金川镍闪速熔炼工程在方案的确定、技术引进与消化、设备选型、设备改进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和争论,阐述了技术引进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近日说 ,我国将采取五项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 ,以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些措施包括 :进一步明确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并在境内上市 ;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在中央企业中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 ;继续鼓励中央企业到境外投资、境外办厂和跨国并购 ,进一步健全境外投资咨询、法律保障和国际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外国引进先进而适用的技术装备,是我们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如何成功地做好技术引进工作是各级有关领导和技术引进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完成这一课题所应具备的各项条件中,情报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引进项目是否恰当,技术装备选取是否正确以及消化吸收和仿制创新工作有无成效。为了加强技术引进中的情报工作,上海市科委和经委曾作出若干规定,要求各单位执行。尽管如此,仍有人对此工作不重视或重视得不够。本文将就引进中的情报工作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何焕华 《有色冶炼》2001,30(5):7-8,61
回顾了10多年前金川镍闪速熔炼工程在方案的确定,技术引进与消化,设备选型,设备改进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和争论,阐述了技术引进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减免税收鼓励创新扩大出口○放宽融资担保和贷款条件○对中方股东发放股本贷款○国内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外经贸部有关人士日前宣布,为了扩大吸收外资、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国家将采取减免税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商对华投资。据介绍,这些政策措施是由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局等部门于近日制定的。为了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国家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和限制乙类外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