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丛红梅  邹仲芹 《山东冶金》2004,26(2):57-58,61
为了解合金元素Al、Ti对高锰铝青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石墨坩埚炉熔炼,制取了Al、Ti含量不同的高锰铝青铜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和硬度测试分析,发现Al、Ti元素含量对高锰铝青铜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较大,确定了用该高锰铝青铜材料制造冶金备件产品时,Al元素的最佳含量为7.5%~8.2%、Ti元素的最佳含量为0.20%~0.25%.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工业纯铝铸锭结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华 《有色矿冶》2006,22(6):43-45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对工业纯铝铸锭结晶组织的影响,即添加除气剂又进行超声波处理的情况。分析了超声波对工业纯铝结晶组织影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超声波处理时间,可以提高工业纯铝铸锭的细化率。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拥有成熟的铝工业,铝产品出口占第一位。作为国家研究机构的组成部分,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研究组织“轻金属旗舰”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活动,尤其是在铝行业方面。  相似文献   

4.
铝钛硼作为铝及铝合金熔铸过程中的添加合金,用于晶粒细化,能够对铝及其合金铸锭组织产生强烈的细化作用,铝钛硼合金的晶粒细化能力是决定铝加工材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供应及需求两方面对铝钛硼晶粒细化剂的市场进行论述,对2015-2020年铝加工业对铝钛硼的需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电流处理细化纯铝凝固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改善金属凝固组织的外场处理新方法一电流处理方法。研究了液态下施加直流电流和脉冲电流对工业纯铝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细化纯铝的凝固组织,使粗大的柱状晶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处理参数不同,对铝锭的宏观组织细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铝矿处理并直接电解生产铝硅钛合金(3)──铝硅钛合金的应用杨冠群,顾松青,刘高兴,周宗禹,田庚有(郑州轻金属研究院450041)1铁在铝基合金中的作用铝基合金中含有少量钛,能起到细化结晶组织,增加耐磨性和抗蚀性,提高常温和高温强度,增加热稳定性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含有锰、硅的复杂黄铜铸棒,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在650℃~750℃保温并水淬的组织中,与铸态组织比较,α相比例增加,硬度低于120。添加适量铝,改变合金的相组织,在同条件下,硬度可达135。未添加铝的合金热加工后,在合适的低温时效,可提高硬度。  相似文献   

8.
世界铝的工业生产从电解法问世至今,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世界铝工业生产从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的组织、技术的应用、进出口贸易的展开到国际间的投资等等都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并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各国间形成了一种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格局。通过对60年代以来世界铝工业发展诸方面的综合研究,将世界铝工业发展概括为总体集中和逐渐均化两大特点,并总结出世界铝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能源、资本因素影响的四大规律。现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能球磨金属铬、铝粉末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宝森  王成国  姚新  徐英 《稀有金属》2000,24(5):325-329
利用金属铬及铝粉末进行高能机械球磨,分析、研究了这些粉要的组织与相结构的变化。随着球磨时间的延续,脆性铬粉末由于冷焊与破碎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使其平均粒度不断减小,衍射峰发生宽化及峰高降低现象;而韧性铝粉末则表现出强烈的冷焊性,使绝大多数粉末都粘附于磨球表面及罐壁,同时在剧烈变形的铝粉末微观组织中发现有许多位错环,而无位错缠结。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导电铝合金的铸态组织和相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La、Ce对工业纯铝铸态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a、Ce能细化工业纯铝的铸态组织,并和Fe、Si等元素结合生成了二元或三元稀土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扫面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铝对Cr8WMo2V2SiNb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能够细化铸态组织;细化碳化物颗粒尺寸;提高临界点温度,使淬火组织中容易出现铁素体组织;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提高回火硬度;在韧性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提高钢材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钒含量(0.28%和0.50%,质量分数,下同)的变化对Cr8Mo2Si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钒含量的增加,一次碳化物尺寸增大,淬火峰值硬度向高温区移动,钒含量0.5%的Cr8Mo2SiV钢的淬火晶粒尺寸明显小于钒含量0.28%的Cr8Mo2SiV钢。经1 040℃淬火、180~520℃回火后,随着钒含量的升高,Cr8Mo2SiV钢的二次硬化峰值硬度以及二次硬化峰之前的回火硬度均明显提高。钒对提高Cr8Mo2SiV钢的淬火温度和二次硬化效应有利。  相似文献   

13.
摘要:利用OLYMPUS GX71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Quanta450和JEM2100F型透射电镜等手段对60mm厚淬火态以及淬火+回火态耐磨钢厚度截面组织性能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态耐磨钢厚度截面呈表层硬度高、心部硬度低的梯度分布,回火后表层和心部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心部/表面硬度比从70%升至93%,1/4处和心部冲击功降低。厚度截面组织和析出相的差异影响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是性能演变的本质原因,提高淬火冷却速度,改善淬火态厚度截面均匀性是提高性能均匀性和优化应用性能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磊  杨玉  马明 《鞍钢技术》2016,(5):53-56
针对65Mn钢圆锯片淬火后硬度不均现象进行了研究。对锯片的化学成分、原始组织及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化学成分满足标准要求,但存在明显的带状偏析,分析认为带状偏析是造成65Mn锯片淬火硬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冷艳  黄维刚 《四川冶金》2010,32(1):8-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热处理对Cr12MoV钢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1050~1100℃范围内淬火、520℃回火时,得隐针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材料硬度与耐磨性均较好;当在1100℃淬火,各温度二次回火硬度均较一次回火高,当在550℃回火时,试验钢实现二次硬化,且残余奥氏体大量转变,硬度和耐磨性达最大值,材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利用C型缺口试样研究了不同淬透性的SAE8620H齿轮钢的渗碳热处理变形,并对C型缺口试样心部微观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AE8620H齿轮钢在距淬火端9 mm处的硬度低于32HRC时,C型缺口试样心部主要为贝氏体组织,渗碳热处理变形较小;随着淬透性的提高,试样心部马氏体组织逐渐增加,渗碳热处理变形显著增大.不同淬透性的SAE8620H齿轮钢的相变组织不同,因而渗碳热处理变形不同.  相似文献   

17.
无莱氏体超硬高韧高速钢M2S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M2钢对比,新型高速钢M2Si的硅含量提高到1.0%,碳含量降至0.55%。该钢渗碳、淬、回火后的表面硬度高于67 ̄68HRC,心部硬度为55HRC,无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是一种价廉的超硬高韧高速钢。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淬火温度对M4粉末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高速钢试样的金相组织, 对淬火组织的晶粒度进行评级, 并对回火组织中碳化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统计; 采用洛氏硬度计和材料万能试验机测试试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结果表明: 随淬火温度的升高, M4粉末高速钢淬火后硬度先上升后下降, 在1200 ℃时出现最大值HRC62.9;淬火态试样的晶粒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三次回火后M4粉末高速钢硬度值较淬火态均有提高, 且随淬火温度的升高, 先增高后下降, 在淬火温度为1190 ℃时达到最大值HRC66.4。随淬火温度的升高, 回火态试样的抗弯强度逐渐下降, 碳化物聚集长大倾向明显, 尺寸均匀性下降。M4粉末高速钢的最优淬火温度区间为1180~1190 ℃。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e rul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mpact fracture morphologies of a high Co- Ni secondary hardening ultra- high strength 25Co15Ni11Cr2MoE steel tempered at 200-750?? after quenched was studied by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such as optical microscope(O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perimental steel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has a remarkable secondary hardening effect. After tempered at 400-495??, the hardness of experimental steel can reach and beyond the quenched hardness. In this rang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experimental steel increase with the temp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experimental reach maximum (57. 3HRC and 2160MPa) after tempered at 470??, meanwhile, with the temp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mpact toughness of experimental steel decreases during the prophase, until reaches minimum at 430??, then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reaches maximum after tempered at 510??. The recommended optimum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 25Co15Ni11Cr2MoE steel is as follow: 950???1h oil quenching??(-73??)??1h rising back to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air ??495???5h air cooling. At this time, the experimental steel has the best strength and toughness matchin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40Cr10Si2Mo气阀钢力学性能、调质硬度,以及在要求技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调质硬度、金相组织与不同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了满足技术条件要求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