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西土木建筑》2010,(10):9-10
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以“沟通与融合”为元素,展现韩国风情。一层是按比例缩小的韩国首尔,通过影像展现“我的城市”;二层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绎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梦想”展区展示未来技术。并预展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美妙画卷。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同济大学的世博会园区规划方案把“和谐城市”作为指导思想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规划落实,以“和谐”为主题的城市模式呼之欲出,“和谐城市”成为一种广泛认同下的城市哲学思想,必将从精神理念影射到城市空间物质主体。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黄浦江岸的世博园拉开了帷幕。对于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快速城市化运动的中国,可谓意义深远。此次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观世博会,  相似文献   

4.
上海申博成功,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骄傲。 申博的成功对未来10年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世博会这一舞台和窗口,中国可以与世界实现零距离的接触。 “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通过世博会,上海将向世界展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城市文化的风采。那么我们该向世界人民奉上一个什么样的世博会呢?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10年世博会特别设置了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使城市能够直接参与世博会,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大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既是展区,其本身也是体现城市最佳实践精神的一个展品,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区域内集中地展示、交流和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国际声誉、创新意义和示范价值的城市最佳案例,对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本次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总体定调下,世博建筑作为空间展示的容器与“外衣”必定也要承担时代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世博建筑走过了文化展示、建筑思潮、技术唯美的时代.今天在以独特的建筑语言传达各国的文化,历史与科技的同时.也提出对未来城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世人瞩目的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中国、上海、浦东将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让世界了解浦东,让浦东走向世界”的大好机遇。为“紧紧抓住世博会筹办”这一重要契机,在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思想的引导下,同时为突出浦东南路作为世博迎宾大道的重要地位.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对整个浦东南路沿线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高标准、全方位改造的要求,南码头样板段作为率先启动的板块,无疑对整条道路后续改造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州建设》2010,(9):1-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命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将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这在世博会150多年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冷嘉伟 《规划师》2006,22(7):84-86
在许多世博会中,展馆建筑为观众提供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因将各个国家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经济实力、创新意识、民族精神和传统意识糅合在一起,而成为举足轻重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世博会特殊的场址条件,契合“城市,让生活美好”的主题,设计师应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和为贵”哲学的山水城市理想建设上海世博会展馆。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建筑创意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林娜 《建筑创作》2010,(7):30-39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举世瞩目中盛大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上海,体验一场集建筑,艺术、科技于一体的盛宴。世博会,是世界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汇集,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展示推广的平台,更是展现人类生活模式的舞台。本届世博会在秉承“科技世博、生态世博”理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理念,为每一个参观者呈现最前沿的建筑、规划、艺术设计理念,并让参观者集中领略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技创新,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与文化”分题展内容的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坚  胡序林 《新建筑》1999,(3):8-11
“建筑与文化”分题展是UIA第20次大会主题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介绍了该部分展出内容的艺术构思,并对20世纪建筑与文化关系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吴志强 《建筑学报》2007,(10):34-37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作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园规划设计总面积6.68km2,跨黄浦江两岸。此次园区规划设计立意于城市未来走向"和谐城市"的三个向位的思考,以规划设计演绎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世博园区作为巨型综合展件,实验和示范未来城市方向,重点演示城市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可持续技术和城市建设中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以此探讨对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巴黎被称为"光明之都",源自19世纪时几位英国人第一次被巴黎的公共照明设施照得眼花缭乱的轶事。早在18世纪,法国首都巴黎就是"启蒙运动"的发祥地。这一时期,巴黎以其在哲学、文化与科学领域的革命彻底改变了欧洲与世界。如果说,"光明"与巴黎有关的话,那么别忘了还有一个别样的巴黎。作为"光明之都"的底片,有另外一座城市,一座充满着黑暗、沉寂与死亡的城市就在巴黎的地下。那是300公里长的地下迷宫,到处是传说中的和梦幻般的人物,在不可思议的纵横交错的路口等着你。欢迎来到"地下巴黎"!地下的采石场13世纪末,城市发展和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等巨型建筑的出现造成了建筑石料短缺。  相似文献   

14.
顾英 《时代建筑》2009,(4):88-89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卢森堡国家馆的设计,以钢材和木材这两种可循环和再生的材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的特色,同时,很好地响应了本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体现了尊重自然、重视节能、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宗旨。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2020,(2):77-86
城市发展史就是人类对未来城市持续追求的历史,尤其是百年前,为应对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而开始探索"未来城市",随后长期延续着高技术指向性的发展特征。如今面对迅猛的技术进步,技术导向的"未来城市"陷入了误区,我们当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构人、自然、科技协同的新型未来城市。进入新时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亟需改变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贡献未来城市的"中国方案"。本文以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为案例,从发展路径、生活方式、空间营建、技术支撑、文化精神与善治等方面,阐述了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和规划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模式、路径的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5)
In the 17 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is noted by the metaphysical poems.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 Valediction") is a metaphysical po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me of two lovers about to part for an extended time written by the famous poet John Donne. "A Valediction" is known for its conceits and analogies to describe the couple's relationship. Dating back 1400 years, the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is marked by the declining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the rising of the Huang Lao philosophy(a branch of Daoism) following with the initial stage of Metaphysics. The poem "14th of the Scholar Joining the Arm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Joining the Army") is a metaphysical poem composed in 2nd century by Ji Kang, one of the celebrated representatives of fourcharacter and initial Metaphysical Poets in Chinese history.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lish metaphysical poems and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metaphysical poem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wo see-off poems of the two representatives respectively from two different cultures.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主题,畅达的城市交通则是这一主题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从上海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出发,充分考虑了世博会交通需求,对上海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Japanese policy makers have, since their contact with the colonial powers in the mid 19th century, been acutely aware of 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of national survival in a globalizing world. In this sense,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has been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and is in important ways inseparable from the ongoing processes of globalization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nd a half. While their main response was to foster the growth of Japanese industrial,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power, one consistent them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city Tokyo as emblem of Japan as a civilized nation, location of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center of economic power. This project, however, has long been an arena of considerable conflict between city builders and the residents of central Tokyo. The most recent conflict over the control of urban space in Japan's premier world city emerg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when major developers lobbied successfully for massive increases in allowable building volumes and heights in special regeneration areas, arguing that without further deregulation Tokyo would lose its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Shanghai,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Japan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ressures has been their use by urban actors in disputes over the control of urban space, and examines this use of globalization debates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conomic space and life space in Tokyo.  相似文献   

19.
支文军  徐洁  王涛 《时代建筑》2005,(5):154-159
2005年7月3日~7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2届世界建筑大会在土耳其的伊靳坦布尔举行,大会以“城市:建筑的大集市”作为主题,各国建筑师就城市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了一系列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洛阳模式"述评: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梳理了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的产生过程,对"洛阳模式"做出了新的评价,分析了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对大遗址保护产生失误的原因.指出,20世纪90年代洛阳市第三期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的中心位置保留22km2的大遗址保护区,在中国城市规划史、文化遗产保护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旧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