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预加载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高温(火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受热温度分别为250,450和650℃,加载试验分别在高温下和冷却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将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发生改变。在升温的初始阶段,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有少量增长,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预应力才开始下降;高温使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下降,但冷却会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预应力和极限挠度增量的变小,高温后加载的试验梁的极限应力增量和极限挠度增量比高温下加载的试验梁要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呈下降趋势,但高温中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值均低于高温后的梁。  相似文献   

2.
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平面框架结构入手 ,通过试验分析 ,对比研究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不同预应力度及不同张拉应力下的火灾反应。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中的特性 ,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温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行研制开发的大型拼装式多功能电力加热炉,按照ISO 834标准曲线升温,对26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试件进行高温下试验研究。试验中观测了试件表面出现的渗水、油脂流淌与混凝土爆裂及外观颜色变化等宏观现象,研究了高温下试件变形、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初始荷载、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及综合配筋指标等主要因素对其高温下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试件发生动态连续变形,升温初期跨中挠度增加较小,温度较高时跨中挠度增长较大;预应力变化比较复杂;在同等升温条件下,试件承受的初始恒载越大,挠度变形也越大;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能延缓其内部钢筋的升温,提高试件的抗火性能;综合配筋指标q0较小的试件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较差。图21表3参16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问题成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重要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大量试验及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相关理论和计算公式。本文以某办公楼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工程为背景,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进行了从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到正常使用近三年的现场长期跟踪监测,意在探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全过程健康评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3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分布和荷载-挠度关系等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并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规律,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邓宇  韦树英  朱健 《工业建筑》2004,34(8):31-32,58
采用国内生产的碳纤维塑料筋作为预应力钢筋制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 ,并开发了相应的预应力锚具。对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塑料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挠度、裂缝开展等性能以及预应力损失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出了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以往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较;二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关系到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通过对8个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了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测得了钢绞线拉力与滑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试验证明,缓粘结钢绞线外包护套的横肋高度直接影响到缓粘结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横肋越高,钢绞线从混凝土试件中拔出的拉拔力越大,粘结性能越好。试验结果对缓粘结钢绞线的制作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混凝土梁构件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应用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梁构件的试验施工工艺;对施加预应力后的碳纤维板与混凝土结构结合面间的粘结锚固的可靠性和通过粘结锚固能施加到混凝土结构上的有效预应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并采用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新型粘结锚固措施后,碳纤维板张拉力能有效地通过粘结和锚固将预应力加到混凝土结构上,能施加的有效预应力为张拉力的65%~80%,试验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塑性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配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等效塑性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仿真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适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与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有较大差别 ,因此 ,其产生的预应力损失也不同。结合体外预应力结构自身特点 ,对其设计阶段预应力损失的估算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概念与特性 ;系统地论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包括预应力筋线型布置 ,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分析 ,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 ,转向块和局部承压区设计 ,以及耐久性、抗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学玉  顾炜  李亚明 《工业建筑》2004,34(7):50-53,60
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领域现阶段主要包括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加固和预应力钢结构。分别介绍了各类应用中采用的材料与体系 ,探讨了不同锚固体系的选用原则 ,进一步指出体外预应力体系有待改进之处与相应的可能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熊学玉  顾炜 《工业建筑》2004,34(7):25-27
复杂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需通过积分计算几何特征 ,不利于工程设计。通过一体外预应力U型截面梁的工程实例 ,介绍了应用等效换算截面进行设计的方法 ,以及运用约束次内力法进行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预应力现浇空心板楼盖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工业建筑》2003,33(8):77-80
着重介绍无粘结预应力现浇空心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现浇空心板的截面选择、内力计算、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确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于解决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结构和降低层高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耐久性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德锋  吕志涛 《工业建筑》2003,33(3):31-34,25
基于耐久性要求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能自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裂缝控制宽度 ,但应用于超静定结构时 ,需要考虑预应力作用效应的影响。推导了单跨及对称双跨框架考虑预应力作用影响的计算公式 ,并对算例进行了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有关钢 混凝土组合梁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根据近期完成的 4根体外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单调全过程试验 ,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的设计建议。基于虚功原理和变形协调条件分别推导了体外预应力筋弹性增量和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体外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程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海  黄鼎业  张平 《工业建筑》2000,30(4):34-37
通过试验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反应。如 :预应力筋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体外预应力筋偏心距的变化 ,在转向块处预应力筋受摩擦的影响等。同时利用条带法编制了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程序EPRCS ,在单元刚度矩阵中 ,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 ,轴力二次矩等。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 ,采用的计算模型符合实际受力状态 ,所使用的在转向块处预应力筋摩擦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应力筋在实际受力过程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已有计算方法考虑预应力增量及二次影响仅限于短期挠度计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体外预应力受弯构件挠度计算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混凝土收缩和徐变、高温等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潘裕棣 《工业建筑》2008,38(5):50-53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可变荷载作用下为期两年的长期试验,对其刚度、挠度及截面应变进行实测,依据测试结果,对现行规范长期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