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石油石化节能》2021,11(4):5-8,I0002,I0003
稠油的流动性差,黏度大,稠油举升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降黏、改善其流动性。某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黏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地面节能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分析了电热杆举升工艺、泵上掺热水降黏伴输举升工艺、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举升工艺和化学剂降黏举升工艺等四种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不同举升工艺试验应用情况,经研究分析,最后得出某油田大部分稠油井采取光油管化学滴加降黏工艺+少部分特别稠油井由电加热螺杆泵举升工艺的最佳稠油举升适用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渤海NB35-2油田存在原油黏度大、油层薄、热采增效低等特点,通过分析不同乳化降黏剂对渤海NB35-2油田稠油的乳化效果,筛选适用于渤海NB35-2油田稠油降黏剂。结果表明,室内筛选得到的降黏剂为非离子型降黏剂HJ-3,在室温(24℃)和油藏温度(250℃)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降黏剂的用量为0.1%时,降黏率达到最高值99.08%,油水质量比为3∶7。  相似文献   

3.
苏北油田兴北区块为典型“小、碎、深、薄、低”极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大,原油流动性差导致开发矛盾突出。为了实现该类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出了底水稠油油藏CO2与降黏剂复合吞吐技术方法,降黏剂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核心。通过在降黏剂分子中引入苯环结构来降低胶质、沥青质间的π-π堆积作用,合成了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降黏剂。矿场应用表明,该降黏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对苏北油田不同种类的稠油均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同时,CO2与该降黏剂混注时,在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仍具有稳定的降黏率。本次合成的新型降黏剂在兴北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油田通过对古城和新庄二个稠油油田原油性质进行试验分析,提出了古城油田应采用以催化氧化降黏为主的复合催化降黏剂体系,新庄油田应采用以水热催化降黏为主的复合催化降黏剂体系.在古城油田和新庄油田四口井分别进行了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已有一口井取得了一定效果,措施后原油平均分子量有明显降低,H/C比有所增加,原油黏度下降53.5%,增油44 t.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典型油样进行组分分析,找出原油中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采用A型水溶性降黏剂进行乳化降黏实验,通过静态评价试验,研究了水溶性A型降黏剂与原油之间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油水界面张力、降黏率及洗油率,考察了该降黏剂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蜡含量迭14.7%,高含蜡是影响原油黏度的主要因素;降黏剂浓度越大,乳状液分水率越低,乳状液粒径分布越集中,油水界面张力越低,乳状液越稳定;油水比越大,分水率随降黏剂浓度变化越显著;随降黏剂浓度增大和油水比降低,降黏率逐渐升高,降黏率最高可达91.5%;该降黏剂有较好的洗油效果,洗油率为61.1%。  相似文献   

7.
针对板桥油田稠油油藏油水黏度比大、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的问题,进行了原油黏度的影响因素、内源微生物的筛选、激活剂的筛选、内源微生物的理化性能、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复配降黏剂降黏效果的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和化学助剂复配有很明显的降黏效果,降黏率约为90%。现场试验证明,微生物复合降黏剂降低了原油黏度,使油井单井产量明显提高。该项研究对同类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原油在地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差,采用普通常规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等浅层稠油开采技术进行开采比较困难。解决中深层稠油的开采问题,必须解决原油的流动性问题。以新疆油田吉7井区为代表,开采中采用了储层改造、空心泵配套过泵电加热、螺杆泵举升、掺液降黏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取得了有效、经济的开发效果,通过技术集成实现了中深层稠油技术可采,单井产量比试验前增加1倍,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3,解决了油藏开发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中首次提出在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中采用微生物复合降黏技术。该技术是一项针对采取水平井开发但采出程度仍然较低的稠油油藏提出了的综合技术,解决了单一微生物采油效率较低的问题。在BQ油田B64断块馆三3油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B28KH井运用该技术后,油井原油黏度有效降低,综合含水下降,单井产量明显上升。该技术先导实验的成功,为提高同类稠油油藏,特别是采用水平井生产、底水活跃、隔夹层不发育的稠油油藏的开发,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上欠饱和稠油油田原油降黏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要求 ,通过理论计算 ,对比分析了用加热降黏法和加气降黏法进行稠油开采的差异 ,探讨了欠饱和稠油油田用天然气回注地层降黏的可行性 ,认为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 ,仅向地层原油中补充溶解气油比是原始溶解气油比的 0 .5~ 1.5倍的天然气 ,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油黏度 ,提高采收率。采用加气降黏法比加热降黏法具有工程规模小、建设周期短、耗能少、投资少的优点 ,因此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采油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黏度不断上升,流动性变差,举升难度变大。为解决春光油田超稠油井筒举升技术难题,介绍了近几年在春光油田应用的套管掺蒸汽降黏、空心杆电加热、井筒乳化降黏和套管掺稀降黏等工艺的降黏原理,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降黏工艺的降黏效果,经过工艺优化,建立了"以套管掺稀降黏为主体,以边远井电加热、载荷异常井乳化降黏为辅助"的井筒降黏工艺技术体系,满足了春光油田超稠油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陈景军 《复杂油气藏》2014,(1):38-40,57
针对陈家庄油田陈25块原油粘度较大、水驱效率低的特点,室内实验优选了一种降黏体系。通过仪器测试和模拟油藏条件,开展了流度比和岩心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体系浓度600 mg/L,水溶液黏度提高8.2倍;降黏体系浓度400 mg/L,地层条件下原油降黏率达到53.6%。体系浓度600 mg/L,水驱后注入降黏体系0.5PV,可提高驱油效率18.7%。注入降黏体系后,驱替压力明显上升。注入时机越早,提高水驱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应用》2016,(2):34-39
针对泾河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容易发生抽油机不同步及软卡现象等特点,分析了井筒化学降黏技术、井筒掺稀降黏技术和双空心杆井筒降黏技术等3种常用的稠油井筒降黏工艺对本地区原油的适应性,并对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井筒化学降黏技术对泾河油田17井区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集输油井的井口回压,适用性较好;由于稀油资源缺乏,井筒掺稀降黏技术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对于地层供液能力充足,产量较高,含水较低,原油温度敏感性好及原油黏度小于100 000 m Pa·s(50℃)的稠油井,可采用双空心杆井筒降黏技术。  相似文献   

14.
轮南、桑解油田部分储层原油沥青质含量高,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析出,造成井筒举升困难及地面集输管线超压,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研发了一种耐高温、抗高矿化度的水溶性稠油降黏剂JN-1,并设计了3种针对不同油井管柱、原油物性特征的药剂加注工艺.该稠油化学降黏工艺解决了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中海油在刚果(布)的Haute Mer A区块深水稠油油藏水深达到1050m,海底泥线处温度6℃左右,原油在该环境下黏度可达到15260mPa·s,高于倾点黏度,流动困难,需采取降黏措施才能确保原油流过低温区.针对该区块地温特征以及探井完井测试要求,建立了井筒-地层传热模型,模拟出了原油在井筒中的温度剖面,结果显示在泥线上200m附近井筒温度最低.精确预测了电加热降黏以及化学降黏两种可行方案下的井筒内原油温度,并对这两种方案进行降黏效果优选,认为电加热降黏为该区块最佳降黏方案,化学降黏法不适合该类深水油田.该区块是中国首次尝试开发的深水稠油区块,为深水稠油油田井筒降黏工艺的优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井筒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原油属于典型的高凝、高黏、重质稠油,常规采油工艺不适用于塔河碳酸盐岩油田,而采用掺稀降黏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对掺稀降黏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应用表明,掺稀降黏工艺是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稠油,选取一种水溶性降黏剂,采用乳化降黏法,改善原油流变性并使其黏度降低,提高了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该降黏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利用流变仪测试不同降黏剂浓度、不同油水比条件下的降黏率,以此来考察降黏剂对稠油的静态降黏效果。采用人造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不同降黏剂浓度、注入速度、注入时机对降黏剂动态降黏效果的影响,为矿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该降黏剂能够有效降低吉林稠油黏度,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开发研制出了高效稠油降黏剂ICA-2。考察了降黏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浓度、原油黏度、温度)以及稠油降黏剂在油砂和高岭土上的吸附损失,新型高效稠油降黏剂对5000~30000mPa.s的稠油降黏率在90%以上;在油砂上的最大吸附量为46.07μg/g,在高岭土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25.23μg/g。新研制合成的高效稠油降黏剂具有使用量小、降黏率高和吸附损失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石化技术》2020,(4):107-107,109
本文主要研究孤东新滩油田KD18块普通稠油油藏降黏剂驱的可行性,通过对降黏剂的界面性能、降黏性能及抗吸附性能评价的研究,设计适用于孤东新滩油田KD18块的普通稠油降黏剂。结果发现A-01、C-03、D-04、F-03这4种降黏剂适用于孤东新滩油田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伟  张博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2):173-178
太平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强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水侵严重,储量动用不充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量大,具有开发调整的潜力.根据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油藏开发方式和剩余油赋存规律,通过水平井变流线井间加密调整,采用大通道堵水调剖和冷采降黏开发,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矿场水平井开发调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降低了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