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摇摆工况对两相流动摩擦阻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摇摆周期对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的瞬态摩擦压降波动幅值的影响很小,只是改变了其瞬态摩擦压降变化频率,对其平均摩擦压降无影响。同时,采用L-M法对比分析摇摆与静止条件下的φ2l2g) -X变化曲线发现,摇摆状态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两相摩擦压降可采用静止条件下φ2l2g) -X变化曲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颗粒物离子束分析中,质子诱发γ射线分析(PIGE)作为质子诱发X荧光发射(PIXE)的补充方法,通常用于分析轻元素。为得到外束PIGE定量分析气溶胶样品中F和Na元素的最佳实验条件,本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串列加速器上测定了质子能量在1.8~2.9 MeV范围内,核反应19F(p,p’γ)19F(Eγ=110 keV和197 keV)和 23Na(p,p’γ)23Na(Eγ=440 keV)的γ射线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空气和水为工质,对竖直向上矩形通道(40 mm×1.41 mm,40 mm×10 mm)和圆形通道(D=25 mm)内的两相流流型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气液两相的表观速度分别为:0.03~24.71 m/s和0.03~3.73 m/s。3个实验段内均出现了泡状流、弹状流、搅混流和环状流4种流型,40 mm×10 mm和圆形通道中流型特征较为接近,与40 mm×1.41 mm通道中流型相比存在明显差别。此外,绘制出了3种通道详细的流型图。对比结果显示,矩形通道窄边宽度对流型转变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矩形通道窄边宽度的增加,其流型转变边界更加趋近于圆形通道。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微波辐照对苜蓿种子在数年后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室温下储存2 a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发芽和盆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胚根伸长量、幼苗生长高度、单株结瘤数、固氮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发芽15 d时,各处理的总发芽率均高于对照,且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发芽11 d 时,各处理的胚根平均长度均低于对照;40 s辐照处理种子形成的幼苗高度、单株结瘤数及幼苗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对照;幼苗根瘤的固氮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P<0.0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辐照时长为10 s时最大;各处理叶片F0和Fv/Fm的变化说明,在室温下储存2 a的辐照苜蓿种子形成幼苗后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仍受到一定的胁迫。  相似文献   

5.
面包酵母菌对锶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包酵母菌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锶废液中Sr2+的批量吸附实验研究。分析了液相pH、Sr2+初始浓度、菌体加入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吸附热力学相关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室环境下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4.5,t=30 ℃,c0=1.0 mmol/L,ρm4.0 g/L。不同温度下对Sr2+的等温吸附结果均很好地符合了Langmuir和Freunlich两个吸附模型,R2均在0.988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对Sr2+的吸附反应均能够自发进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10~30 ℃)内提高温度有利于酵母菌对Sr2+吸附反应的自发进行。FTIR与SEM分析结果认为,酵母菌吸附Sr2+的过程的确存在化学吸附过程,酵母菌细胞上的多糖、蛋白质酰胺成分更多地参与了对Sr2+的吸附过程,且主要以菌体表面活性点位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88Sr模拟放射性核素90Sr,Ce4+模拟四价锕系放射性核素。以分析纯SrCO3、CeO2和TiO2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SrCeTi2O7人造岩石固化体。对固化体的烧成工艺、物理性能、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并对固化体的热稳定性及抗浸出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选择配方n(SrCO3)∶n(CeO2)∶n(TiO2)=1∶1∶2,在1 450 ℃下保温5 h可合成结构致密、晶型发育完整的SrCeTi2O7人造岩石固化体;Dicvol程序指标化结果表明,该固化体化合物属四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0.387 33(4) nm,c=0.388 07(5) nm;SrCeTi2O7人造岩石固化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高达800 ℃热处理后样品仍保持原有物相不变;PCT-B粉末浸泡法测试结果表明,SrCeTi2O7人造岩石固化体具有较好的抗浸出性能,浸泡周期28 d时Sr、Ce和Ti的浸出率分别为3.51×10-4、8.23×10-8和2.02×10-7 g/(m2·d)。  相似文献   

7.
最常用的吸碘用浸渍剂三乙烯二胺(TEDA)存在着蒸汽压高、闪点低等缺点,使得TEDA浸渍炭仅能在390K下使用,而六亚甲基四胺(HMTA)具有高闪点和低挥发性的优点,可作为TEDA的替代材料。在27℃、相对湿度介于95%~96.5%的条件下,测试了HMTA浸渍活性炭富集碘过程中几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本实验所使用的煤质活性炭,w=5%的HMTA浸渍量和30min的烘干时间是最适宜的,pH值的降低以及活性炭与空气接触则会降低吸附效率。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HMTA作为除碘用浸渍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129I是一重要的裂变产物,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工作利用脉冲柱法研究了129I(作为129I的替代物)在北山花岗岩中的迁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流水力学弥散是碘迁移的主要机制。碘的弥散系数D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淋洗液pH的增加而减小。D随pH的变化趋势与岩粉表面的电荷变化吻合。当流速为0.07 mL·min-1、pH=8.0时,D=3.29×10-5m2·min-1,和已有的实验结果相符,验证了弥散度只与介质有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应用60Co强γ源进行康普顿散射,再结合0.67 MeV(137Cs源)和1.25 MeV(60Co源)标准γ源,获得裂变γ能区多种能量γ辐射。以国产掺铈氯化镧(LaCl3:Ce)闪烁晶体样品配光电倍增管构成快响应闪烁探测器,在这些γ能量下对LaCl3:Ce探测器灵敏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以LaCl3:Ce对0.67 MeV γ的灵敏度为归一基准,LaCl3:Ce对1.25 MeV γ的灵敏度约为1.28;对尺寸为f40 mm×2 mm的LaCl3:Ce,能量在0.39~0.78 MeV之间对应的灵敏度最大为1.18,最小为0.96;对尺寸为f40 mm×10 mm的LaCl3:Ce,最大为1.06,最小为0.98。本测量数据可为理论计算LaCl3:Ce能量响应定标、校正提供测量数据参考,为获得裂变γ能区LaCl3:Ce探测器综合灵敏度提供实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次锕系核素(主要为Am、Cm和Np)是放射性废物中长期放射性毒性的最大贡献体,将这些次锕系核素从废物中去除后可以将必要的储存时间由原来的大于106年减少到不到103年。近年来,二甘醇二酰胺(两个酰胺基团之间通过醚基连接)作为三齿试剂与金属离子配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这类试剂中,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被认为从高放废液(HLLW)中分离三价锕系和镧系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以TODGA和N,N-二己基辛酰胺(DHOA)为萃取剂,研究了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二者对Np(Ⅳ)、Np(Ⅴ)和Np(Ⅵ)的萃取行为,主要考察了萃取剂浓度、HNO3浓度和NaN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ODGA和DHOA对Np(Ⅳ)、Np(Ⅴ)和Np(Ⅵ)的萃取分配比大小顺序均为:D(Np(Ⅳ))>D(Np(Ⅵ))>D(Np(Ⅴ)),并且均对Np(Ⅴ)的萃取能力较小;TODGA/正十二烷体系中加入DHOA时,对Np(Ⅳ,Ⅴ,Ⅵ)萃取具有一定的反协同效应;TODGA萃取Np(Ⅳ,Ⅴ,Ⅵ)的方程式分别为:Np4+(aq)+4NO-3(aq)+3TODGA(org→)Np(NO3)4.3TODGA(org)NpO+2(aq)+NO-3(aq)+TODGA(org→)NpO2(NO3).TODGA(org)NpO2+2(aq)+2NO-3(aq)+2TODGA(org→)NpO2(NO3)2.2TODGA(or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和N,N-二己基辛酰胺(DHO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对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的萃取行为,主要考察了萃取剂浓度、HNO3浓度、NaNO3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ODGA浓度的增加,TODGA/正十二烷和TODGA-DHOA/正十二烷两种萃取体系对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的萃取分配比显著增加,DHOA对三价锕系和镧系萃取能力很弱,而DHOA的加入,对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具有一定抑制作用。TODGA萃取三价镧系元素的分配比随着镧系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Am的分配比与Eu相近。TODGA萃取稀土元素是放热反应,萃取过程中焓变起主导作用,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变化的规律也表明随着镧系原子序数的增加,TODGA对其萃取能力增强。通过对TODGA萃取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机理探讨,得到萃取反应方程式均为:M3+aq+3NO-3,aq+3TODGAorg→M(NO3)3·3TODGAorg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Pu(Ⅳ)的高选择性萃取剂,实现废液中微量钚的回收,以正十二烷作为稀释剂,研究2,2′-((4-乙氧基-1,2-亚苯基)双(氧基))双(N,N-双(2-乙基己基)乙酰胺)(4-EthoxyBenzoDODA)对U(Ⅵ)、Pu(Ⅳ)的萃取行为,以及两相混合振荡时间、水相硝酸浓度和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对U(Ⅵ)、Pu(Ⅳ)萃取分配比的影响。硝酸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4-EthoxyBenzoDODA(KH=0.14)比BenzoDODA(KH=0.44)碱性弱,更有利于选择萃取离子势较强的Pu(Ⅳ)。对U(Ⅵ)、Pu(Ⅳ)的萃取实验表明,Pu(Ⅳ)对U(Ⅵ)的分离因子最高可达6.9,Pu(Ⅳ)对Eu(Ⅲ)的分离因子最高可达223。采用斜率法分析了4.0 mol/L HNO3浓度下U(Ⅵ)萃合物的组成,主要为UO2(NO3)2·L)、Pu(Ⅳ)(Pu(NO3)4·L和Pu(NO3)4·L2共存。使用硝酸肼或者硝酸羟胺等还原反萃剂,可以将负载有机相中98%的Pu反萃至水相中。结果表明,4-EthoxyBenzoDODA对Pu(Ⅳ)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为测量DPF脉冲中子产额,设计了电流型银激活探测器。该探测器由中子慢化体、天然银片、塑料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定义了该探测器测量DPF快脉冲中子产额时的探测灵敏度。采用高压倍加器稳态中子源对电流型银激活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进行了标定。稳态中子源的绝对中子产额由伴随粒子法给出。通过计算机自动记录探测器在饱和照射后其输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变化曲线求解特征参数,进而得到电流型银激活探测器在距离14 MeV脉冲中子源1 m处时的探测灵敏度为1.843´109 nA-1。在包含因子k为2时,探测灵敏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于17.5 %。  相似文献   

14.
以N,N,N′,N′-四辛基-2-甲基-3-氧戊二酰胺(Me-TODGA)或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为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为相改良剂、煤油为稀释剂,对比研究了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锶浓度、温度对Me-TODGA-TBP体系和TODGA-TBP体系萃取Sr2+的影响,并采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2种酰胺荚醚萃取Sr2+的分配比(DSr)随HNO3浓度(c(HNO3)=0.1~2.7 mol/L)、萃取剂浓度(c(萃取剂)=0.05~0.3 mol/L)的增加而增大,随Sr2+浓度的升高略有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种萃取剂的萃合物组成分别为Sr(NO3)2•3Me-TODGA和Sr(NO3)2•2TODGA。萃取反应的ΔH分别为-69.46 kJ/mol和-51.39 kJ/mol,ΔS分别为-190.5 J/(mol•K)和-128.4 J/(mol•K),ΔG分别为-12.68 kJ/mol和-13.12 kJ/mol。相比之下,Me-TODGA萃取Sr2+的分配比不到TODGA的1/5。  相似文献   

15.
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为代表的酰胺荚醚类萃取剂可以有效萃取高放废液中的An(Ⅲ)和Ln(Ⅲ),为防止Zr4+、Pd2+等裂片元素萃入有机相,通常需要加入H2C2O4作为水相络合剂,目前,H2C2O4对TODGA萃取Ln(Ⅲ)的影响尚未报道。本工作研究了HNO3、H2C2O4浓度对TODGA或TODGA+TBP体系萃取Nd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有机相中的H2C2O4浓度,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相中的H2C2O4与有机相中Nd3+的配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HNO3浓度在1.0~3.0 mol/L的范围内,Nd3+的分配比D(Nd3+)随H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2C2O4浓度在0.1~0.5 mol/L的范围内,D(Nd3+)随H2C2O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NO3浓度在1.0~3.0 mol/L的范围内,萃入有机相中H2C2O4浓度随HNO3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存在于有机相中的H2C2O4并未与有机相Nd3+配位。  相似文献   

16.
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研究了该萃取体系在恒界面池中萃取Am(Ⅲ)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两相界面面积、萃取剂浓度、金属离子浓度、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Am(Ⅲ)萃取行为的影响,并推导了相应的萃取机理。结果表明:(1) 搅拌转速在130 r/min以下时,0.1 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的过程为扩散控制类型,在搅拌转速为150 r/min以上时,则属于化学反应控制的动力学控制模式;(2) 求得了在(170±2) r/min、温度为(25±0.1) ℃时0.1 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的初始速率方程:
r0=(dcorg(M)/dt)t=0=k•(S/V)c0.94aq,0(Am)c1.05aq,0(HNO3)c1.19org,0(TODGA)
在25℃下,求得表观速率常数k=(24.2±3.4)×10-3mol-2.18•L2.18•min-1•cm;(3) 0.1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的初始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得表观活化能Ea=(25.94±0.98)kJ/mo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NO3介质中甲基膦酸二甲庚酯(DMHMP)对Pu(Ⅳ)的萃取性能,考察了DMHMP浓度、NO-3浓度、HNO3浓度以及温度对Pu(Ⅳ)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DMHMP萃取Pu(Ⅳ)的萃合物的组成为Pu(NO3)4·2DMHMP,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其中Pu(Ⅳ)与NO-3形成中性分子,再与DMHMP结合成为中性配合物进入有机相。在实验范围内Pu(Ⅳ)分配比与DMHMP浓度的平方、NO-3浓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萃取过程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焓变为-34.46 kJ/mol。  相似文献   

18.
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研究了该萃取体系在恒界面池中萃取Sr(Ⅱ)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界面面积、萃取剂浓度、金属离子浓度、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并推导了相应的萃取机理。结果表明:(1) 搅拌转速在130r/min以下时,0.1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过程为扩散控制类型,在搅拌转速为150r/min以上时,则可能属于化学反应控制的动力学控制模式;(2) 求得了在(170±2)r/min、温度为(25±0.1)℃时0.1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初始速率方程: r0= ((dcorg(M)/dt) |t=0)=k• (S/V)c0.91aq,0(Sr)c0.73aq,0(HNO3)c0.87org,0 (TODGA) 在25℃下,求得表观萃取速率常数k=(22.5±2.5)×10-3mol-1.51•L1.51•min-1•cm;(3) 0.1 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初始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得表观萃取活化能Ea(Sr(Ⅱ))=(24.3±0.7)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研究了甲基膦酸二甲庚酯(DMHMP)萃取剂对硝酸介质中Zr(Ⅳ)的萃取性能。从3.0 mol/L HNO3中萃取Zr(Ⅳ)的分配比与萃取剂浓度及硝酸根浓度的关系表明:萃取过程中DMHMP以中性萃取剂形式与Zr(Ⅳ)配位,萃取反应方程式主要为: Zr4++2DMHMP+4NO-3=Zr(NO3)4·2DMHMP 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还会生成Zr(NO3)4·2DMHMP·2HNO3和Zr(NO3)4·2DMHMP·3HNO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DMHMP对Zr(Ⅳ)的萃取。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型酰胺类萃取剂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和N,N-二己基辛酰胺(DHOA),研究了以正十二烷为溶剂时,该萃取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碱土金属的萃取行为,考察了萃取体系变化、酸度、金属离子强度、盐析剂离子强度及温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同时对萃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TODGA与M(Ⅱ)形成的萃合物分子为M(N03)2·2TODGA(org);在293 K时,TODGA萃取Sr(Ⅱ)的△G=(-2.08±0.06)kJ/mol,△H=(-24.30±1.45)kJ/mol,△S=(-75.80±4.74)J/(mol· K).在萃取过程中没有形成三相,提出了从高放废液(HLLW)中分离回收Sr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