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天津东站地下变电站工程所使用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为研究对象,采用锚固法进行超长桩的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长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为平缓型,属于典型的端承摩擦型桩曲线,且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桩身轴力的传递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随着深度的增加轴力逐渐减小,并在荷载增加时,桩身轴力的传递性降低;桩身所承受荷载大部分由桩侧摩阻力提供,且由于地基土层性质的差异,桩侧摩阻力表现为随深度的“驼峰形”分布,当荷载达到一定值后,桩侧摩阻力不增反减,发生桩土软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基旋挖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在西安地区黄土地基旋挖钻孔灌注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采用应力测试元件的桩的不同截面轴力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采用旋挖成孔工艺完成的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侧阻力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桩端阻力的发挥过程,探讨了桩的非饱和黄土段和饱和黄土段侧阻力随桩顶荷载及桩土间相对位移的变化特征,以及与黄土的工程性质及埋深关系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嵌岩灌注桩工程,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桩底有沉渣条件下,桩底沉渣对桩的承载性状影响,分析有桩底沉渣情况下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和总侧阻力的变化情况,有限元模拟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曲线相符,由于桩底沉渣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桩端阻力,从而降低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了桩顶沉降.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了扩顶CFG桩的作用机理,以辽宁某石油储罐工程为背景对桩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普通柱桩和扩顶桩从桩土沉降差、桩土应力比和桩身轴力3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得出了扩顶桩的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图。对比表明扩顶CFG桩在不改变桩身直径的前提下能较大的减少桩土沉降差和增大桩土应力比,桩顶起到了很好的“荷载收集”作用,有效的提高桩体承受的荷载和桩土应力比,充分发挥高承载力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结果分析表明,分布于桩身的支盘能较充分地利用桩侧土的承载力,支盘承受了桩的大部分阻力(超过50%),桩的Q—S曲线类似如端承桩的缓变形曲线,具有较好的受力特性。并且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侧摩阻力由大到小,而支盘阻力和桩端阻力则由小到大,逐渐发挥其作用,支盘和桩侧摩阻力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往往是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之后,支盘才更有效地发挥端承作用,有明显的时间和顺序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浏阳河大桥桩基试桩为基础,采用钢筋计测试桩身轴力,并用多通道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采集,较常规的综合测试仪采集效率高且避免了许多人为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资料处理及计算采用EXCEL程序,通过计算得到桩身轴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桩侧土的分层摩阻力,桩身弹性压缩量,端承力、摩阻力相互关系,计算结果较准确的反应了桩基的受力情况,侧摩阻力计算结果与勘察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夯实水泥土桩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桩身埋设特制应力传感器的夯实水泥土桩单桩载荷试验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夯实水泥土桩桩身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夯实水泥土桩在荷载作用下轴力、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特征。并运用荷载传递法结合Geddes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Ansys有限元技术,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空心桩桩顶沉降、桩端沉降与桩身压缩三者的关系,桩长L对桩身轴力的影响,桩长L、桩径D、桩体弹性模量E对桩P-s曲线的影响,桩长L、桩径D对桩P-Se(桩端沉降与桩顶沉降的比值)曲线的影响,具有工程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宏波  方鹏飞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4):163-165,169
为了研究桥梁桩基中大直径超长钢管桩的承载特性,对金塘大桥钢管桩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规范设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直径超长钢管桩单桩承载力计算的改进方法,经验证明其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试验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不同步,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计算得到的单桩容许承载力更符合实际。研究成果对桥梁桩基工程中的超长大直径钢管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21,40(3):190-192
基于工程实例对深厚回填土中单桩的承载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桩端土层弹性模量变化时单桩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桩端土层弹性模量与深厚回填土中单桩桩身负摩阻力、轴力和桩身中性点深度成正比。桩端土弹性模量由8 MPa增加到300 MPa时,桩身负摩阻力增大了115%,桩身最大轴力增大了85%,中性点深度比由0.35增加到0.75,桩顶最终沉降减小了66%。回填土的厚度与单桩负摩阻力、轴力和桩身中性点深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工程桩身埋设应力计的预应力管桩进行静荷载试验,得到不同深度处地层的桩身轴力、侧阻力和端阻力,该文分析了不同桩长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发挥规律,对单桩承载力实测值与规范推荐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天津非软土场地预应力管桩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所分担桩顶荷载的比例值一般为15%和85%,桩侧阻力取值对地表以下8~16d范围内的地基土,按规范查表所得值宜按0.6~0.7的系数折减,对于深部土层宜按1.3~1.6的系数提高;对桩端阻力,当持力层为粉质黏土、黏土时,应对规范查表值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8~0.9;当持力层为粉土、粉砂时,应对规范查表值适当提高,提高系数可取1.1~1.2。  相似文献   

12.
对单桩与群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承台与桩群的存在使得桩的极限承载力得到增强,群桩极限承载力大于各单桩极限承载力之和,同时群桩桩身各区段侧摩阻力的发挥也与单桩有较大的差别,在桩身上部,单桩最大侧摩阻力发挥时的桩顶位移小于群桩,在桩身下部则相反;单桩与群桩桩顶位移与端阻关系曲线类型相似,但单桩桩顶位移与端阻关系曲线位于群桩之下;桩间土反力在沉降较小时呈马鞍形分布,随着外荷载的增大,承台中部及边缘的地基土反力增加较桩侧附近快.群桩发生破坏之后,承台下地基土反力急剧增加,远大于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监测,考虑了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作用影响.将单桩的非线性分析扩展到群桩,旨在找寻一种更能接近实际的群桩分析方法。得出群桩中桩身轴力增强,轴向力变化减缓,桩侧摩阻力削弱,导致群桩荷载向桩端转移.表现为群桩沉降大于单桩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剪切位移传递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位移传递法主要特点是将桩侧摩阻力与端阻力分开考虑,位移协调将二者再联系起来。计算时将桩分成若干微小单元,根据桩的沉降由桩尖位移和桩身压缩量两部分之和组成,列出n元非线性平衡方程,解此n元非线性方程组并用迭代法可求得在一假设桩尖位移下桩顶竖向作用力,预估出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曲线。  相似文献   

15.
论文结合静载荷试验,对抗拔支盘桩进行了轴力测试,详细分析总结了在工作状态时总侧摩阻力、总盘端阻力的发展及分配规律;同时指出桩径、地基土的性质、支盘设置数量及竖向间距是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得出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支盘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皖南某地进行了典型红砂岩地层中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试验,测得各级载荷下的桩顶沉降和若干断面处的桩轴力,获得桩的Q-S曲线,通过计算得到桩壁侧摩阻力值;用有限元方法对加载试验进行了模拟,获得不同荷载下桩壁侧摩阻力在深度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覆盖层以下的红砂岩中,桩侧摩阻力大小随深度加深而减小;红砂岩层中桩基侧摩阻力相当客观,极限侧摩阻力值高达800~900kPa,建议设计时取极限摩阻力500kPa,以保证设计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江山  王玉林 《煤炭技术》2008,27(4):80-82
在桩基静载荷试验中引入应变测量进行桩的侧摩阻力qs及桩端阻力qp的划分,应用材料力学的复合截面理论分析在桩顶荷载作用下,桩身的应力状态,根据测得的复合截面应变ε推算出截面应力,根据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各测段的qs值,这样就得到了桩的侧摩阻力qs沿桩身分布情况。结合工程实际,测试桩基中某一截面以下桩的承载力,最后分析了应变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8.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侧摩阻力及剪切位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珊  牛腾飞 《金属矿山》2003,(1):16-17,62
提出一种利用土的基本力学指标,可以确定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公式,对于理论分析桩的荷载沉降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简要说明了滑动测微计在桩身内力测试中的工作原理及资料处理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桩身受荷时弹性模量随应变的变化规律,计算出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分布情况,并运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绘制出各地层的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等三维图形,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承受竖向荷载桩基的负摩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的负摩阻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桩顶荷载的中性点位置是最低的,下拽力是最大的。当有桩顶荷载作用时,中性点的位置明显高于无桩顶荷载时,下拽力也明显小于无桩顶荷载时,而且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中性点上移的趋势明显,下拽力减小的趋势也很明显。较长桩中的中性点位置波动较小,附加沉降也较小。桩顶荷载较小时,负摩阻力对于桩基沉降的影响基本上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