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设计区域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和规则时,必须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公平配置的有效协调,坚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努力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努力实现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的有效配合。基于上述理念,文中深入分析研究了影响中国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机制的因素、区域电力市场竞价的目标模式选择、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竞价交易机理及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模式,提出了兼顾电网调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市场交易相协调的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及电网安全校核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节能发电调度"对现有电力市场交易的影响入手,阐述了两者协调运作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江苏省电力市场交易现状和节能发电调度试运行情况,设计了机组物理调度和市场金融结算并行运作的模式,建立了经济补偿的电力交易机制,阐述了节能发电调度下电力交易机制的运作全流程,分析探讨了电力市场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跨省区中长期市场交易,进一步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需要完善我国跨省区中长期交易机制。首先从市场特点与存在问题两方面分析我国跨省区中长期市场交易现状,其次梳理美国PJM、伊比利亚、北欧、英国几个典型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交易品种、区域间协调机制等市场信息,然后从市场类型、中长期与现货市场协调方式、电力金融市场、新能源消纳促进机制、成交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欧美电力市场与我国市场的差异,最后结合国外市场相关机制对我国跨省区中长期市场发展提出思考,分析欧美电力市场经验对我国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对最优电力市场结构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撑机制(配套政策)及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应考虑的因素,建立了互联电网电力市场的市场均衡模型,提出了互联电网中各交易平台之间的交易协调机制和阻塞管理机制,给出了市场均衡模型的收敛性证明.最后,分析了煤电产业链对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围绕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需求,针对目前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所存在未能协调运行的问题,设计一种电碳联合P2P交易机制,通过引入电力P2P交易,给予用户和发电商调动自身灵活性的空间,为火电企业提供碳减排服务的同时,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各参与主体的效益。同时,分析了传统电力市场以及在引入P2P交易和碳市场机制的交易模式下参与主体的效益变化情况。根据设计机制的需求,建立电碳联合市场出清模型,并通过设计算例进行模拟,分析该交易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货市场建设过渡期间面临着与中长期电力市场和实时电力市场衔接的问题,分析了该过渡期的中长期电力交易品种及交易机制.首先分析了现货市场对中长期市场交易机制的影响以及与现货市场衔接的中长期市场特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力现货市场过渡期的建设情况.然后提出了该过渡期内的中长期交易模式,并对各模式下的交易品种以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过渡期间的特点,分析了中长期交易偏差结算机制、电量结算机制以及出清机制.  相似文献   

7.
协调运行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完整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及其协调运行机制的保证.在一般商品市场交易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商品的特殊性,提出了"期货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远期交易保障给.稳定价量:现货交易即时平衡.价格引导"的市场功能体系以及"期货为塔基,远期为塔身,现货为塔尖,的市场结构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深入分析了上述交易体系形成的价格信号体系和交易流通机制.揭示了促进不同交易市场的相互联通和协调运行的机理,证明了这一交易体系的协调运行保证了电力商品的高效流通和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
电力多边交易是在我国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的条件下,由发电、用户和电网3方共同参与、在发电和用户两侧引入竞争的特定的交易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内蒙古开展多边交易的优势,在剖析多边交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设计原则,从组织体系、规范性文件体系和管理的分权与制衡角度勾勒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制度框架,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多边交易市场方案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机制与风险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开展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是实施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给出了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基本内涵,提出了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总体思路、交易机制、交易模式;从系统性、实用性的角度,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的有效协调等因素,给出了3种优化目标架构、4种模式架构、6种主要交易模式;详细论述了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委托代理机制,给出了各类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安全校核协调模型.最后,分析了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的各类风险,并提出了控制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广东省电力直接交易进展情况,参考国外成熟日前电力市场模式,提出了日前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电力体制实际情况,设计了全电量竞争的日前市场模式,从交易标的、市场主体、交易时序、交易组织流程、报价机制、交易出清机制、交易执行、交易结算等方面开展了制度设计,并依据广东电网实际数据,对日前电力市场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北欧电网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我国电网发展,通过对北欧电网及电力市场目前运营情况的考察,就北欧电网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等进行详细介绍,对我国电力市场未来目标模式的确定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有关线路避雷器标准和参数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制订的电力行业标准“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讨论稿),对一些参数设计问题,如线路避雷器设计的基本要求,额定电压、直流1mA参考电压、方波冲击电流值、操作冲击通流能力、串联间隙的放电电压特性、串联间隙支撑绝缘子试验电压值的确定等,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供有关部门特别是制订标准的部门参考和讨论,以期有利于该类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和设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力企业监控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某电力企业的系统集成,提出监控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散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MIS)集成的3种实现方式;基于模件通信方式;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基于过程控制对象链接与嵌入(OPC)方式,并对这3种集成方式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志轩 《中国电力》2001,34(2):46-49
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法新修订的主要内容:重点从电力需求、电力结构和布局调整、电力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水平、电力企业依法科学管理、电力建设及运行成本变化等几方面宏观分析大气法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电力企业在认真贯彻大气法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朱成章 《中国电力》2000,33(8):10-14
介绍台湾省电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台湾省电力改革的2个方案即能源与环境的研究中心方案和“能源委员会”方案的详情介绍,提出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2台双绕组主变压器优化运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喜林  张帆 《中国电力》2001,34(2):29-31
讨论变电站主变压器优化运行原理,变电站安排优化运行方式所应具备条件、无功经济当量的实时计算及主变压器运动方式优化结论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7.
董振亚 《中国电力》2001,34(2):59-60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MOA)具有保护性能好、通流容量大、动作反映快、结构简单、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而线路型MOA的应用在认识上未完全统一、在有关规范中未正式列入,重点讨论线路型MOA的应用范围,旨在推动其产品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应静良 《中国电力》2000,33(3):54-55
为使火电厂锅炉燃烧工况达到最佳,节省燃料,提高锅炉效率,减少烟气中有害物质排放,推出 CTD SCAN数字式电脑火焰监测系统。文章介绍该系统特点、功能和在上海外高桥发电厂试验情况,指出该系统适合老厂技术改造,对于新机组投产也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电源的合理布局、资源的优化利用、调峰能力的合理使用方面分析西电东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西北电网主网架能力、电网互联调控能力、直流输电技术及灵活输电技术几方面支持论述西电东送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压电缆非金属外护套故障测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江静  梁芝培 《中国电力》2001,34(2):61-63,77
在总结国内外电缆外护套故障测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高压电缆施工及运行中外护套故障测寻经验,介绍目前国内外电缆外护套故障测寻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