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分析淬火和回火温度对1Cr13不锈钢蒸气设备拉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为990℃油冷+630℃回火.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分析淬火和回火温度对1Cr13不锈钢蒸气设备拉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为990℃油冷+630℃回火。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42CrMo钢多节拉杆在热处理和热浸镀锌后出现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过大残余应力是导致出现裂纹的原因.在满足拉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调质时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延长回火时间,并降低热浸镀锌温度,缩短在10% NH4Cl水溶液中的"爆光"时间,采用13%的水溶性有机介质冷却,可有效降低残余应力.通过上述工艺改进,可避免多节拉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铸造技术》2017,(2):311-314
通过淬火、传统回火和感应回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拉杆的硬度、松弛性能和冲击性能,并对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无论是传统回火还是感应回火,钢拉杆的硬度都有所降低,传统回火和感应回火下钢拉杆的硬度都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钢拉杆在900℃×1 h淬火+580℃×1 min感应回火后可以取得最佳的松弛性能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热处理冷却工艺对贝氏体钢拉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ø70 mm贝氏体钢拉杆材料经920 ℃空冷+300 ℃回火、920 ℃水冷30 s后出水空冷+300 ℃回火后,杆体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经920 ℃水冷+200 ℃回火后,杆体的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920 ℃水冷+200 ℃回火时棒料1/2半径处的Rm为1513 MPa、KV2为73.2 J、硬度为46.5 HRC;920 ℃水冷30 s后空冷+300 ℃回火时棒料1/2半径处的Rm为1254 MPa、KV2为76.0 J、硬度为42.0 HRC;920 ℃空冷+300 ℃回火时棒料1/2半径处的Rm为1226 MPa、KV2为75.5 J、硬度为41.9 HRC。ø70 mm贝氏体钢拉杆热处理先水冷后空冷可以提高其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热挤压7A04(LC4)超硬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处理工艺485℃×50 mm水淬+120℃×24 h炉冷时效和485℃×50 min水淬+120℃×3 h+160℃×3 h炉冷时效相比,采用485℃×50min水淬+100℃×36h炉冷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可使材料在保持原有的高强度基础上,显著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轴承钢进行热处理,并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探讨了热处理对GCr15Si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SiMn钢经840℃×45 min+ 175℃×3 h+ 150℃×6h热处理后,硬度为60 HRC.合金组织为高碳隐晶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分散的碳化物颗粒;二次回火工艺提升了轴承钢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TMCP+回火热处理和调质(QT)热处理两种工艺对预硬化1.2311塑料模具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路线均可以实现预硬化模具钢的生产。TMCP+回火热处理工艺较优温度区间为580~600℃,调质热处理工艺较优回火温度区间为600~620℃。确定了TMCP+回火热处理生产该模具钢中厚板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工艺热处理后对440C钢轴向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尺寸变化机理,并提出了轴向尺寸变化率最小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退火和回火后试样轴向尺寸收缩,且随着退火和回火温度的升高,轴向尺寸的收缩量增大.淬火和冷处理后试样轴向尺寸增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和冷处理前存放时间的延长,轴向尺寸伸长量减小.轴向尺寸伸长是马氏体相变引起的组织应力大于热应力所致;而热应力单独作用时导致轴向尺寸减小.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63℃×2h去应力退火+850℃×1.5h退火+1050℃×15min淬火+16h后-75℃×2h冷处理+190℃×2h回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方式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Ni9铸钢-196℃冲击韧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Ni9铸钢经适当热处理后,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强度。其低溫韧性受回火温度影响较大,而受淬火温度影响较小;经“淬火+亚稳淬火+回火”热处理的低温韧性训于”淬火+回火”热处理;经“800℃淬火+670℃淬火+610℃回火”热处理,可获得最高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1.
黄勇 《大型铸锻件》2006,(2):33-36,44
燃汽轮机(GT)各部件装焊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工艺拉筋,以提高装配精度,减小焊接变形,防止热处理变形和增加加工刚性。本文根据拉筋的不同功能进行简要的举例分析说明,使拉筋的作用更加明确化。  相似文献   

12.
为生产高质量、高性能要求的不锈钢活塞顶,对其化学成分、铸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结合酯硬化水玻璃砂工艺出现的缺陷问题提出了防止措施,为批量生产合格铸件奠定了基础。实际生产经验表明,气孔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缺陷,通过减少发气源、增强排气及控制浇注工艺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ZG20Crl3基础上添加Ni、Mo合金元素,并采用950℃保温2~3h油淬、650℃保温2~3hlg/火的调质处理工艺,满足了零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3.5Ni低温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影响的试验内容,结果表明,热轧状态的35Ni低温钢进行热处理,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和调整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850 ℃正火及850 ℃正火+600 ℃回火处理均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镀态Ni-P呈非晶态;350 ℃时镀层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热处理温度为400 ℃时,析出Ni3P稳定相。镀态及热处理条件下的阻垢和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aCO3中Ca的原子分数先降低后升高,300 ℃热处理降低了镀层的内应力及氢脆,使镀层的组织更加致密,镀层的阻垢和耐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制度,对改善ASTM A148 Grade 105/85材料变速箱壳体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验证,合理的化学成分和相匹配的热处理工艺,可使该钢种的-20℃、-40℃冲击性能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正火温度、正火时间、回火温度、回火时间热处理参数对G115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压三通热模拟,研究G115钢大口径管件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G115钢强度、硬度和冲击性能的综合影响最大。回火温度为780 ℃时,强度和硬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冲击性能较优。G115钢大口径管件的热处理推荐工艺为正火温度1070~1090 ℃,保温时间1~2 min/mm且不小于1.5 h;回火温度770~790 ℃,保温时间3.5~5 min/mm且不小于4 h。试制G115钢大口径管件经推荐工艺处理后,性能均符合T/CSTM 00017—2017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组叶片进行热处理对比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压导叶片毛坯采用990~1 010℃淬火,710~73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稳定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丁盛  马良  顾晓明  黄星 《热处理》2014,(2):65-68
研究了渗碳淬火工艺对18CrNiMo7-6钢制风电齿轮箱中、小模数齿轮轴性能的影响,得出齿轮轴的热处理工艺:920℃渗碳,650℃出炉;825℃盐水淬火;170℃回火。经此工艺热处理的齿轮轴不仅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还缩短了渗碳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黄苏宁 《金属热处理》2012,37(8):101-104
以镍硬铸铁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并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拟定了镍硬铸铁Ⅳ的最佳热处理工艺。试验表明,硬化处理时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为800~820℃,为消除应力可考虑硬化处理后进行450℃回火;550℃+450℃的双重退火工艺,但对于零件硬度要求在60 HRC以上者不可取,对硬度要求在58 HRC左右的,则可采用。镍硬铸铁Ⅳ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生产中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