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ID+C能给我们能释什么是“城市组”吗? 潘:(笑)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解释。首先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公司开办之初,我们接到的任务绝大多数是室内设计,可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室内装饰”,而是从建筑的角度先进行剖析、理解。进而根据功能需求列建筑空间的不足做调整,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空间,接着再进行适当的装饰,因为我们定位自己为“室内建筑师”而非单纯的“室内设计师”。第二个层面是我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理解。一个建筑存存于城市当中,总会存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影响甚至改变城市,严格来说,设计建筑的同时也设计了城市。我们在做一个建筑或室内空间的设计时。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城市空间又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走向,比如功能的定位、平面的安排、形式的塑造等,所以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把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分子,也意识到设计师对城市所应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建筑的建设日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先锋,文章从城市设计的思维出发,剖析了国内纪念性建筑设计丧失"城市性"的缘由,并从选址、形式、功能、空间四个层面上对城市思维下的纪念性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为相关的纪念性建筑实践提供了理论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据《广州建筑》 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居住建筑的发展也慢慢地从原来单纯居住功能的居住建筑设计发展到如今的复合型功能居住建筑设计。建筑师们在设计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建筑中常常因地制宜,根据设计规范及人们生活的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辅助的功能,比如超市、餐厅、会所与停车库等。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援非洲联盟国际会议中心方案设计过程解析,探讨了以功能和“在地设计”为出发点的大型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思维。通过对功能性与“在地性”相互关系的关注,将现代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相结合,创造“此时、此地、此景”的建筑空间,以期为建筑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考虑设计定位的初始阶段,从功能出发还是从形式出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设计应当以满足某种功能为先,推出一种新的使用方式,从而自然地呈现出一种形态。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现代主义建筑、表现主义建筑等建筑派别,探讨功能与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结合思考过程来进一步阐明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震 《重庆建筑》2023,(4):29-32
疫情给人居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有可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城市建筑空间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回应这些变化,成为亟须思考的问题。该文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三次典型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概念思维为研究基础,探索这一背景下设计的差异和共识。三次作品设计中都考虑了建筑空间适应性和人的多样性功能需求,但思维脉络不尽相同,基准杯作品走“高技派”路线,谷雨杯作品体现建筑空间“大数据智能化”,天作奖作品是“实体空间的强化”。通过对作品概念思维的整理分析,为未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灏 《建筑知识》2014,(7):55-55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空间不断由内向外扩张,许多建筑由于地域空间的转换而不得不改变建筑本身的功能,实在满足不了功能需要的只有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尽管建筑物本身并无问题。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改造后重新满足功能要求的“旧”建筑,不但要满足改造目标——新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适当尊重原有建筑风格,体现一定区域的建筑文化氛围和延续性,利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来提升建筑品质,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和谐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总平面设计、交通组织、结构加固等方面,就如何做好改建酒店项目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所谓“创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创办(机构)和创造(条件)”,本文则指建筑“创作”与“设计”。由于建筑构思过程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繁简程度的差异性,通常多分两步走,即“建筑创作”与“建筑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在建筑学界,长期以来出于认识和观念上的差另Ⅱ.多数是将两者互通互用,少数分作高低两个层次。例如周波主编的《建筑设计与技术》,从设计方法出发,认为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创作构思活动,亦即“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象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象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从客体对象方面来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重合;首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度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其次,从主体方面来看,使用品评建筑和城市空间环境在人的体验上也是一种整体连续性关系。建筑与城市具有同构关系。凯文·林奇把认识地图和意象,概念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研究,他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即路。边、区、节点和标志。我…  相似文献   

10.
建筑设计创作的灵魂来自人在空间中活动特点和体验的关切,尽管形式在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建筑设计创作绝不是形式的游戏和建筑师自我陶醉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过程中人的活动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空间体验的剖析,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一种立足于空间整体性、开放性和公共性为特征的思维模式,从而为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一种崭新的创作方法,创造具有空间活力和城市价值的建筑空间。通过介绍、分析笔者设计团队获得国际竞赛大奖的2022杭州亚运会亚运村核心区公共建筑设计,详细阐述建筑设计创作中城市思维的内涵、方法和创作成果,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创作方法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个建筑类型,营造具有叙事感的场所与空间,是这类建筑最为重要的设计倾向之一.作为城市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它需要很好地凝练城市地域文化、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展现城市人文精神,成为表达城市文化地域特征的空间叙事载体.结合烟台市文化中心和牟平区文化中心两个建成案例,从建筑空间的叙事表达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中关于人、空间、功能使用之间互动感知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敏 《建筑与文化》2012,(12):90-91
"动感空间"具有二元性,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外部空间内部化,从而形成一种界于室内和室外的中间领域("溢空间"),空间设计也逐渐柔性化。这体现了当代建筑高科技化—高情感化的趋势,也是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新型商业建筑——城镇批发市场建筑空间环境可识别性设计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针对批发市场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空间环境可识别性创造和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与外     
本文在对“内”与“外”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回顾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界线的三次弱化过程,并对室内空间室外化和室外空间室内化的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被多重层状界面划分所构成的室内,外空间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感知城市的基本印象.笔者通过剖析当代城市中典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提出广泛存在于建筑形式中的“层”的概念,明确“层”是当代建筑的基本词汇“编辑”则是对于“层”的理性处理的方法.进而将“层”的概念扩展到城市,认为城市空间是“层组”的多维集合,以此建立认识建筑的新的思维框架.建筑的个性化创作尽管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但可以归纳为对形成围合的“层组”进行独特的秩序表达,并通过“编辑”的方法形成建筑空间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华晓宁  齐康 《华中建筑》2005,23(3):23-25
该文介绍了金坛市华罗庚纪念馆方案设计的主要构思,指出建筑方案的创作,面临着内在的(功能、内容、意义)和外在的(地段、景观、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制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两方面的制约要素转化为触发要素,孕育出建筑内在的空间和外在的形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天峰宾馆的建筑方案设计实例,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入手,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架构,从总体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平面功能设计、空间组织设计、流线组织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外观造型设计以及绿色节能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城市型花园式酒店的一些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建筑原型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阳 《福建建筑》2001,(4):23-26
作者拟将提取造成西方建筑不同的最基本元素 ,并进行比较 :西方“集聚空间”通过室内环境的室外化 ,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联想 ,但其带有明显的人为色彩 ,是征服和改造了的结果。而中国传统的建筑却通过“院落”的序列组合 ,模糊室内外的界限 ,这是室内外空间交融的两种不同方式 ;这源于文化及地域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赵健彬  刘翔未 《山西建筑》2007,33(17):23-24
从界面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秩序、外部空间形象、建筑环境,以提供空间设计柔性发展的思路,为当今可持续的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维动画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建筑动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芾  张行彪 《华中建筑》2007,25(8):53-54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设计行业间的合作.而三维动画设计做为一种先进的表现平台很自然的与现代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建筑动画.建筑动画是将动画设计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通过动画来展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以及各个不同的视觉关系.达到一种较完整的立体空间效果,她解决了过去传统的观察模式,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