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州矿区冲击矿压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矿区随着采深的加大, 近年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冲击矿压事故频繁发生, 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及防治实践, 已初步搞清产生冲击的主要原因,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6):15-17
基于某矿1306工作面运输巷冲击地压事故,结合SOS微震监测系统矿震能量统计结果,分析研究了静载荷和动静载叠加作用下巷道围岩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震源的远离巷道,底板所受扰动影响急剧衰减,而两帮所受扰动影响成比例下降。研究成果为受矿震扰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工业旅游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区工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促进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矿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乳山金矿工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乳山金矿工业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卫伟 《中国煤炭》2005,31(9):55-57
采用现场实测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采深条件下矿山压力时煤层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松藻矿区为研究区,根据松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适宜重庆松藻矿区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8年十年期间环境监测、调查以及统计等数据,综合运用价值损失法和恢复成本法,核算出十年期间松藻矿区生态环境与居民累计价值损失值,并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原则,得出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补偿量,为重庆煤矿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999-2008年十年期间研究区累计造成的生态环境和居民损失共446784万元,折合吨煤损失118.36元/吨;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环境经济补偿量为73.71元/吨,其中,生态环境补偿量为42.25元/吨,居民生产和生活补偿量为31.46元/吨。  相似文献   

7.
复垦能有效提升矿区生态服务功能,但复垦土壤功能重建的微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厘清复垦如何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组装机制及固碳功能,对重塑矿区生态自维持能力至关重要。为此,结合零模型分析,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及q PCR芯片技术,探索东滩矿区9 a、12 a、15 a和18 a等4个复垦年限土壤细菌群落组装过程及固碳功能变化。结果表明:(1)复垦和复垦时间对土壤理化和酶活性影响显著,复垦土壤pH、铵态氮(AN)、过氧化氢酶(CAT)及磷酸酶(PO)随复垦时间增长呈显著增加(P<0.05),有机碳(SOC)、有效磷(AP)、硝态氮(NN)及脲酶(UE)、β-葡萄糖苷酶(BG)、蛋白酶(PRO)则相反(P<0.05);(2)随机性过程主导了复垦土壤细菌群落的组装过程,且扩散限制的贡献最大;(3)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β-葡萄糖苷酶及过氧化氢酶与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有显著性相关,复垦改善土壤理化从而增强固碳功能;(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复垦年限增加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这可能是导致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矿区复垦土...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垞城矿为例,通过RS和GIS技术,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煤矿区1987年、1998年、2005年、2008年的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碳储量的年平均值的变化量与采矿生产能力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随着矿区生产能力从45万t/a提高到100万t/a,植被碳量的年平均碳密度值从181.24 g/m 2下降到111.43 g/m 2,矿区总碳储量从443.53 Pg下降到272.68 Pg;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碳密度分析得出,耕地的碳密度降低了43.91 g/m 2,林地碳密度降低了53.52 g/m 2,水域用地碳密度降低了81.44 g/m 2;分析矿区采矿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碳储量的影响表明,在1987-2008年间矿区碳总量降低了170.85 Pg,其中耕地碳总量降低了203.90 Pg,是矿区碳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矿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碳密度降低所导致的,林地碳总量增加了25.39 Pg,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耕地转变为林地,林地面积增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矿区生态环境脆弱,科学认识黄土高原矿区生态修复固碳增汇机制、潜力对碳中和愿景目标至关重要。为此,需探究黄土高原矿区生态修复中碳汇形成的关键过程,修复的适应性和恢复力及增汇潜力,揭示矿区复垦土壤碳库稳定性机制,最终阐明矿区生态修复中固碳增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矿区生态修复碳汇形成的关键过程包含植物光合碳分配、土壤碳固持、微生物固碳和土壤呼吸等;(2)黄土高原矿区生态修复适应性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适应性较差区主要分布于陕北与内蒙古和宁夏中部与内蒙古交界处。典型矿区生态恢复力指数为混交林(43.2%~100.0%)>阔叶林(49.2%~83.2%)>针叶林(47.9%~76.5%)>草地(39.1%~70.7%)>灌木草地(43.0%~69.0%)。修复年垦与土壤碳汇潜力呈正相关关系,修复10~15年时最高,混交林生态恢复耗时最长,但固碳潜力最大;(3)复垦土壤碳库稳定性机制与凋落物分解、黏土矿物交互作用、团聚体物理保护和微生物调控有关;(4)地貌重构-土壤重建-先锋植物/微生物-外源材料相耦合修复技术是黄土高原矿区生态修复固碳增汇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金鸡窝矿床是近些年赣西北大队在已探明的城门山大型铜矿床的边深部查明的大型铜矿床,通过以往以及现阶段的工作成果,重新分析、总结矿区热液型层控式矿床的矿体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特征,研究其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通过宏观、微观的矿石特征对其成矿过程进行初步探讨,明确岩体热液中心为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受热液中心控制走向延伸规模,受黄龙组与五通组平行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化学差异面制约及富集成矿,矿床具有矿化分带特征、多期次交代特征以及强烈侵入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内水系特征的研究,为弥补传统水位监测方法的不足,结合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即CORS技术在其他方面的成功应用和独特的优点,在借鉴船载GPS水位测量的基础上,提出利用CORS技术进行水位监测的方法,通过在徐州九里采煤塌陷区的水位监测使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水位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矿区矸石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矸石山严重破坏着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潞安集团五阳煤矿矸石山实地调查,提出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措施,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重建.通过该治理方法的实施,实现了矿区矸石山的生态恢复,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做出了新的阐释。新形势下,矿山生态修复的目标至少包括实现修复后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正向演替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以自我恢复为主,与适度人工干预相结合。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碳中和引发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格局变化和结果,认为双碳目标必将加速后矿业时代到来,而生态修复是后矿业时代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后矿业时代具有长久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土地整治、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社会转型、景观重建等是生态修复通常采用的人工引导措施,这些举措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从能源替代、产业替代与升级、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延伸矿山生态修复措施,进一步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的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和固碳增汇3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按贡献大小排序: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固碳增汇。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新路径,包括:(1)更新标准规范,适应碳中和目标的需求,构建“1+N”标准与规范体系,提高规范与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改革管理机制,探索矿...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例,通过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矿山污染状况、修复工程量及修复目标。首先,确定工程修复技术,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直接在场地内进行原位阻隔覆盖;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先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达到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求后,运至填埋场进行异位阻隔填埋。其次,通过固化/稳定化小试和中试,确定B-MSM投加量为3.0%、土壤含水率为35%及搅拌停留时间为5min等工程应用参数,既保证了修复工程质量,又降低了修复成本。最后,结合当地植物品种,选用耐受重金属的乡土先锋植物构建乔灌草植物搭配组合,对修复后的矿山进行生态复绿。本工程的成功实例为其他类似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安家岭露天矿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污染源、生态环境影响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多方面研究,探讨了新型露天矿绿色评价体系关注4个方面及9项污染源识别。平朔矿区生态经过20多年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同步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将生态补偿机制引用到矿山环境保护中,本文就我国矿山环境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徐州矿区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徐州矿区在"三软"煤层、大倾角煤层,软薄厚煤层和顶水综放开采方面的主要技术经验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矿山环境外部性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婕  吕军 《中国矿业》2012,21(10):58-60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外部性问题日益凸现,矿山环境外部效应的治理及矿山环境管理亟待加强.本文在深入探讨了环境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论认为,应该从明确资源产权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管理模式以及构建生态型矿山开采的新模式等方面改进政策措施,以解决矿山环境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废弃矿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某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废弃矿山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超过了1 mm,养分不充分,pH值呈碱性,且存在镉元素和铁元素污染问题。基于挂网种植技术对废弃矿山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该项技术长时间实践,可以逐渐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植物分析了其对尾矿库中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发现蜈蚣草、银合欢、紫穗槐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比较显著,蜈蚣草、鸡冠花对铁元素的富集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